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培養方法

  搞好預習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細化預習內容;明確預習要求;提供預習方法;貫徹課內外檢查,讓預習成為一種學習習慣,一種學習能力。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方法。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如下:

  一、轉變思想,重視預習

  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不要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就不會一起品嚐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因為預習是學生自主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學生通過資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師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比例也許是誇張了點,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活動範圍,人就無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兒童的自學意識和自學動力的幼芽,也必須在開放的學習活動時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長,而自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預習。

  其次,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既可以從理論方面給學生講講預習的好處,還可以在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預習的重要作用,並鼓勵他們堅持預習,還可以作對比分析,逐漸讓他們體會到預習習慣的養成對自己的進一步學習和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習成績的提升至關重要。

  第三,教師要有自己的責任感。隨著十年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再頒佈,教育部門的一再吶喊,自學能力的培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學生的自學能力狀況是很不樂觀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敬業奉獻精神來促進這件事,事業很偉大,我們還是做吧。

  二、激發興趣,樂於預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慾望。”預習這項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⑴ 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意識”。比如每週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小能手”***或者“預習小明星”***。還可以讓預習得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彙報交流活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反思自己的預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預習能力。另外,學生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了預習的興趣。

  ⑵ 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註:“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另外,還可以讓預習得好的同學在臺上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並把預習的方法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⑶ 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預習得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特別是能堅持不懈的,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如:獎給他們“智慧星”、“進步星”、“堅持星”等,累積到一定的數量還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刺激,刺激。

  三、授之以漁,學會預習

  由於學生年齡小,獲取知識的經驗不足,對其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關係到預習的成敗和預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教師要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這對教師要求比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學生的學情,還要結合教材特點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價值,又有吸引力,並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預習興趣的預習內容。最重要的是所佈置的內容要有層次性,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思考,解決三個層次的問題:這一課我們學習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的?還可以怎麼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然由於學生的差異,可以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區別對待。具體是否可以從五個步驟入手:

  1、看 “看”就是讓學生全面地看一遍預習的內容,想一想這一節主要學什麼,和上一節***或以前的內容***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2、記 “記”就是讓學生在預習時,對學習內容圈一圈、劃一劃、讀一讀,甚至抄一抄,其目的就是記住主要內容。特別是概念課、推導公式等課尤其重要。

  3、思 預習,也就是自學,當然要思考,因此,“思”就是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思考,開動腦筋,思考:這一節和上一節***或以前的內容***有什麼聯絡和區別?例題等新內容能看懂嗎?書上“小精靈 ”的問題能回答嗎?......

  4、做 通過上面的學習,檢驗一下自己掌握的如何,那就要做一下例題,做一下練習題,當然題量不需要很多,點到為止。

  5、問 我想“問”也是一個主要環節,畢竟是自學,肯定有這樣、那樣不懂的問題,那就要記下來,在家要主動問,到學校更應該問,養成“不恥下問” 的好習慣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確實要好好引導。

  四、常抓不懈,堅持預習

  習慣是一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要靠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得到鞏固,使之定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覆地訓練,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多方力量聯合起來,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積累起來,養成習慣。否則,一曝十寒,是不能養成好習慣的。在我們農村學校,由於生源比較雜,外地民工子女比較多,還有現在學生比較懶,以及家長的不配合、不重視,當然有些家長也確實不會配合,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農村難度更大。

  好的習慣會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路標,會成為學生一生快樂的源泉。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搶跑”領先,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迴圈,使學習變為主動,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總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隻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教師和家長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

  最後要說的是,做老師的更需要“貴在堅持”,做學生的才更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