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前預習論文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必要途徑。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預習是學生鍛鍊自學能力的舞臺,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捷徑。古語云:“預則立,不預則廢”即不論做什麼事,事前是否有準備是能否成功的關鍵,同樣學習知識也要做好準備工作,即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學習新課的前提,更是高效率學習的基礎。

  那麼該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呢?根據自己多年實踐,我想在這裡提出自己的幾點淺見。

  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明確預習的任務和意義,使學生正確對待課前預習這種自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其次,為使學生有效完成預習任務,需要為其提供具體的預習方法,幫助學生尋找既快捷又全面的學習方法,並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針對教學規律,我為學生制定課前預習“四部曲”。

  1、查

  查詢課文相關寫作背景,掌握作者的身份及作品,特別是遇到專業名詞和術語時,可以到網上查閱或用其他方法查詢資料,以幫助學生加快理解文章,減少課上的繁瑣介紹。比如:在《回延安》這一課的預習中,有個學生把延安革命聖地的以前和現在做了詳細的瞭解,再和作者重溫當年革命生活後,在課堂就即興編了一段信天游為課堂助興。

  2、讀

  要讀準課文的重點字音,讀懂詞語意思,讀清文章題目帶給我們的資訊,讀出文章思路,掌握大意,要完成預習任務不是讀一遍就能應付得了的,必須多讀,反覆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樣做也縮短了課堂的閱讀時間。

  3、思

  預習中,要結合課後“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最後歸納文章的主題,通過思考找出自己理解上的疑難之處,從內容、背景、佈局謀篇等處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之後就可以在課堂有針對性地聽課。這樣做了之後,不但會提高聽課的注意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理解並吸收所學的內容,縮短了課後理解鞏固的時間。還是在《回延安》這課的預習中,有個學生提了這樣的問題:“延安既然是革命的根據地,為什麼不把那裡當做我們的首都呢?”還有個孩子問了:“現在延安條件好了,為什麼還要住窯洞?”這樣的問題雖不能揭示主題思想,但通過對它們的分析,使學生對陝北的地理位置、交通、文化等方面都有更詳細的瞭解。

  4、寫

  寫出預習筆記,把以上“查”、“讀”、“思”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這是預習的關鍵。“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詳細的預習筆記不但能夠幫助記憶,又可以與課堂筆記相結合,縮短了課堂筆記的時間。最後教師要在課堂對學生預習進行檢查,隨著講解要不斷檢測預習效果,比如考查字詞讀音、書寫等,給學生髮問。對預習好的要及時表揚,使之有成就感,預習不足的,多督促、指導提高其預習的積極性。

  總之,預習是一種學習方法,真正有效的預習,可極大提高教學效率,更能培養一批主動學習的上進人才。

  篇二

  一、查讀法

  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堅持隨時使用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的閱讀方法。學生在預習一篇新接觸的文章時,難免會遇到新的字、詞,養成隨時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但可以消除“攔路虎”,而且也能提高學生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通過查閱工具書就能瞭解生字的音、形、義;就能區分容易混淆的詞語,就能避免表達時用詞不當的現象。只有多積累字、詞,才能在表達時做到譴詞用句得心應手,說出有個性化的語言。

  二、劃讀法

  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自己認為使用得體的字詞、句子或表達流暢、文質兼美的語段;劃出能揭示文章脈絡、內容、主題等方面的資訊;劃出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疑問之處。閱讀過程就是一個積累知識、提取資訊的過程;一個與文字進行交流的過程;一個獲得獨特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生預習時劃出自己認為使用得體的字詞、句子和表達流暢、文質兼美的段落,有利於自己知識的積累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劃出能揭示文章脈絡、內容、主題等方面的資訊,有助於提高自己在閱讀中提取資訊的能力;劃出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有疑問之處,可以使學生課上聽講更有針對性,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三、問讀法

  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對文中所寫的人、事、景、物等勤于思考,堅持設疑自解的閱讀方法。例如,針對一篇文章問問自己:本文“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了什麼寫”,之後自己解答。“寫了什麼”,是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怎樣寫的”,是對錶現形式、材料組織、佈局謀篇等寫作手法的理解;“為了什麼寫”,是對主題及寫作意圖的理解。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就會提高。

  四、注讀法

  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和與作者觀點不同的看法以及由文章內容引發的聯想等,用簡練精當的話在書上與文章內容相對應的空白處標註出來的閱讀方法。學生在預習時,結合初讀課文時劃出的標記,通過反覆閱讀就可以有自己對文字的獨特理解和體驗。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感悟和在閱讀中產生的與作者觀點不同的看法寫出來,既有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使語文的授課過程成為學生抒發看法、感受、再創造知識的天空。

  只有充分地準備,學生才會在表達時有理有據,才能找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預習時注讀由文字引發的聯想是多樣化的,既可以是由相關知識引發的聯絡,又可以是對人生的看法,對社會現實生活的體驗等。注讀聯想的內容有助於學生知識的系統化,使他們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也能實現語文中人文精神對學生的薰陶感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