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課前預習

  導語:課前預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會學習的人都知道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那課前預習有什麼方法嗎?我們應該怎樣進行課前預習呢?小編將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課前預習的文章,希望您喜歡閱讀:

  

  教學研究表明,預習是學生認知過程中一項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良好開端,更是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新知識、新物件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

  然而,在實踐中大多數學生一開始就從思想上對預習不夠重視,行動上不到位,預習常常流於形式,效果不明顯。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難度的加深,最終導致學生弱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致使學生不重視預習的因素固然有多種,但教師對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不到位、對預習的結果不能進行及時檢測,以及課堂上不能有效地運用預習的成果,是導致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的主要起因。學生認為預習跟不預習差別不大,所以也就缺乏了預習的動力。鑑於這種情況,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更加高效專注,作好預習的指導更顯得非常重要。

  一、指導設問。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一方面由於數學知識的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後面的課程就無法繼續。當發現學生學過的概念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在預習中設計溫故環節,讓學生養成複習的習慣,掃除絆腳石。另一方面教師應立足學情,圍繞“探究”設定系統的、逐層深入的思考性問題,讓學生的預習有的放矢,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指導學生提前對所學教材通讀,引導學生把重要內容和感到疑惑的地方用符號標記出來。如用“1、2、3、……”標出重要步驟,用“△”標出關鍵字,用“”畫出主要內容,用“?”標出疑難之處,等等。這樣為課堂學習作好準備,並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習慣。

  三、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和策略。針對不同學生學習能力不同,教師指導時注意預習內容難易適度,採用先扶後放,循序漸進的培養措施,逐步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彈性要求,每次佈置的預習任務可以有必做項和選做項,要求學生邊做邊思考,並理解每一個知識點。這樣既照顧到優秀生的發展,又使中下層學生不至於遇難而退。

  四、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前預習活動。每小組設1名組長,每班分8-10個小組,每個小組不超過5人。在課前組長檢查組員預習情況,教師檢查組長預習情況,每天一彙總一總結,形成小組合作預習法。

  五、檢查預習反饋情況,採取家長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或問、或交流、或展示資料等,讓評價多元化並落到實處,從而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和自學能力。

  六、教師將預習提綱層次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同時在傳授課程的過程中讓他們展示和交流,提高他們的聽課能力和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總而言之,抓好預習環節,課堂上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敢於發言,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新課的效率。

  結語:以上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有關課前預習的文章,希望能幫助到你。更多關於課前預習方面的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