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預習習慣怎麼培養

  數學是學習生涯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預習數學的習慣很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

  1.樹立正確的預習觀

  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之前,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預習觀。我們可以把預習觀分為傳統的和新的兩種。所謂傳統的預習觀就是課前能把課堂上將學習的材料看一看,上課時能有效地聽老師講課。這種傳統的預習觀雖說有很多的缺點但也還是有值得提倡的地方。新的學習觀主要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佈置預習任務,要把預習看作是對課堂教學的準備。例如:檢視家裡的水電記錄;去超市購物時研究商品的折扣;計算銀行的利率等等。這可以說是新課程理念支配下的預習觀,需要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預習的,有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能使課堂上的交流更深刻、更充分。還能使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絡得更緊密,讓學生不會只侷限於教材。

  2.認識預習的重要性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要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形成對於數學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者才會對數學學習有正確而全面的認識,從而保持較高的成功期望、較強的學習信心和積極的學習行為。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不能僅僅把考試作為終極目標,而應該擴充套件到考試以外的更高層次。一旦學生把數學學習活動與自身發展以及社會責任等聯絡起來,那麼他們就會感受到責任和使命,從而自覺地、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3.激發預習的興趣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預習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自覺地養成預習的習慣。譬如可以通過及時對好的預習方法和結果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預習問題等方法來調動起預習的興趣;甚至可以讓學生在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後,自己設計預習問題相互提問,或同學比武。其實,數學像語文一樣,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自己看書,查閱有關資料,試著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就放到課堂上討論。在討論中,查過課外資料的同學就有種成功感,使他們體會到了課外閱讀的價值,引來同伴羨慕的目光,從而帶動其他學生也加入到閱讀的行列中來,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4.教給預習的方法

  預習一般是指上課前對新知識的自學準備,但初次接觸預習的學生缺乏具體的指導。而數學預習又不同於語文的預習,語文課中每篇課文學習之前都有固定的字詞、讀通課文等等。數學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概念課、計算課、操作課等,不同的學習內容應該用不同的方法來預習。因此,教師應該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各種知識的預習方法。

  ***1***注重讀 數學課本是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讀課本的過程就是一個感知新知的過程。教師可以示範一例進行閱讀,讀時要逐字逐句認真閱讀,可邊讀邊劃、邊讀邊寫。可以把重點字詞、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疑難處、學會的、不會的分別用圓點、直線、雙直線、波浪線、對號、問號等不同的符號分別做上標記;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通過這樣的閱讀,能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使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準備。這樣的閱讀法比較適合一些概念較多的概念課。

  ***2***提倡想 預習要講究方法,有的同學習慣死記硬背,這很不好,應在充分思考後,再自己推導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導過程和書本上的相對照,看看自己推導過程是否正確,然後,想想還有其他推導方法嗎?預習例題時,要注意解題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據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與書本上的對照,再想想還有其他解法嗎?在預習時還要根據數學特點,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做到形數結合,對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這樣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3***講究做 這裡的做有多方面理解。需要實驗的就動手做實驗,需要實踐的就動手去操作,通過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化對概念、公式的理解,這樣更利於掌握新知。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也可以試做那些習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並不強調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般書後的習題是可以做出來的。

  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終生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形成。學生僅僅依靠課堂學習形成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課堂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學習數學的需求,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小學生預習數學的方法

  1.審題法

  就是從審清題意入手,去掌握學習的內容和重點。如預習《統計》,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統計中有哪些專案?什麼是圖表的重點、難點,為什麼?各資料表示的是什麼意思?這樣使他們在自讀時就有了正確的思維定向,一開始就能抓住重點,不至於錯誤地領會學習的內容,並能領會審清圖表的作用。

  2.拈詞法

  顧名思義就是對題目裡的關鍵詞語進行推敲、咀嚼。如書上P125第28題:“王大伯今年收穫了2.4噸蘋果,其中一半以上達到一級質量標準,其餘達到二級質量標準。如果分等級出售,一級蘋果每千克為2.4元,二級蘋果每千克為1.6元;如果不分等級出售,每千克為1.8千克。怎樣出售比較合適?”其中詞語:“一半以上”和“其餘”。這兩個關鍵詞揭示了題目的主旨,是全題的核心點。拈住了這兩個詞,就是抓住了這道題目的關鍵。預習時,要求學生緊緊抓住這兩個詞,摸清題目的意圖。

  3.圖解法

  即以畫圖的方式對題目內容做比較直觀的演示,以解剖其縱橫聯絡,突出事理的本質。如“一根3.7米長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池水深多少?”這一題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搞清楚事物和環境是怎樣聯絡的。教師可用教學生畫示意圖的方法,形象直觀地把題意展示出來,再讓學生按圖索驥,尋求解題出路,這樣對於抽象思維尚不發達、長於形象思維的小學生來說,最能激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從形象的感知中理解題意,弄清事物和環境的聯絡,學習解題的方法。

  4.類比法

  即把同類型題目或一組同類題型,拿來做類比分析,使學生的視野跳出一道題目的範圍,在類比分析中舉一反三,獲得對某方面知識的規律性認識,培養自學能力。例如“8元錢可以買5千克橘子,1元錢可以買幾千克橘子?買1千克橘子需要多少錢?”可以想到 “100千克黃豆可以榨油40千克,照這樣計算,1千克黃豆可以榨油多少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黃豆?”……“某城市自來水收費是這樣規定的:每戶每月用水15噸以內***含15噸***按1.8元一噸收費,超過15噸的,超過部分按3元一噸收費。方華家9月份交了45元水費,他家9月份用水多少噸?”還可以聯想到電費、燃氣費、停車費等的計算方法。指導預習時,就可以採用類比法,以一題帶一組。先以一題為例,揭示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規律性知識,讓學生通過類比分析,找到共同點,然後依照第一題的學習方法,無師自通。

  5.實驗法

  即對常識性的題目,輔以必要的演示實驗,使學生通過實驗演示弄懂題目中涉及到的知識,為深入理解題目打下基礎。例如“用1克、3克、9克三個砝碼***砝碼只能放在一個秤盤上***,可以稱出幾種不同重量的物體?如果砝碼可以任意放,那麼用1克、3克、9克三個砝碼可以稱出幾種不同重量的物體?”關於天平的知識,預習作業就可以採取佈置學生使用天平的實驗的方法,通過使用天平,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瞭解天平的工作原理,採取恰當的措施,放砝碼。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強了學科間的橫向聯絡,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小學數學操作課的預習技巧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這就使得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中多了動手操作這個內容。那麼,對於這樣的數學知識,我們在課前應該怎樣指導學生預習呢?如在教學《測量》時,學生通過看書就會很自覺地準備好尺子。再如,有些操作活動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裡一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經適應時代的需要。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簡單地學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引子,作為材料,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取捨與加工。所以,每一個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進行預習,必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這些體驗和感受都可以作為課堂上交流的材料,還有課前基於教材內容所進行的聯絡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調查,所蒐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課堂上特有的課程資源活,將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1.怎樣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習慣

2.數學課前預習需要掌握四大要點

3.小學生課前預習方法

4.課前預習的好處好要求

5.小學預習習慣培養

6.小學數學預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