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漸離擊築的築是什麼樂器

  漸離擊悲筑。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命荊軻到秦國去謀殺秦始皇,太子丹送荊軻到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慷慨悲歌。很多人就問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供大家閱讀!

  

  築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擊絃樂器,形似箏,有十三條弦,弦下邊有柱,以竹尺擊之﹐聲音悲壯。演奏時,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竹尺擊弦發音。近代這種樂器已經消亡了,在戰國時代築乃是一種很流行的樂器。

  擊築遠古時代,我國曾有一擊絃樂器——築,《漢書·高帝紀》中對它的形制進行了描述:“狀似琴而大,頭安弦,以竹擊之,故名曰築。”此樂器為先秦時代的古樂器,源於我國南方,其聲悲亢、激越,在民間廣為流傳。《戰國策·燕策》記載,荊軻西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別,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又《史記·刺客列傳》載:高漸離鉛置築內,撲擊秦王末中被誅。這兩個故事都有築的記載。令人遺憾和迷惑的是,築樂器自宋代以後,便失傳了。幹百年來是隻見記載,不見實物。但這一失傳之物,於1993年忽然在長沙河西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中發現。文物界稱這一發現為新中國40多年以來樂器考古的首次重大發現,學術界稱這一築為“天下第一築。”

  高漸離擊築的歷史故事

  戰國末期燕國的高漸離就是一位擊築的名家。高漸離有一位好朋友,就是荊軻。當時秦強燕弱,秦併吞燕的野心已露端倪。燕太子丹為了保住自己的國家,派義士荊軻去行刺秦王,想以秦王的死來保住燕國的國土。於是以荊軻與當時燕的另一位勇士秦舞陽為使者,向秦王奉上原秦將樊於期的頭並獻出燕國地圖,以討好秦王,而地圖之中藏有利匕,其上有劇毒,準備待秦始皇未加註意之時,用匕首將他刺死。荊軻在易水之濱拜別了太子丹及諸位友人,臨行之時,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先為“變徵之聲”,即F調,此調悲涼、悽婉,宜放悲聲。後“復為羽聲”,羽聲相當於西樂A調,音調高亢,聲音慷慨激昂,荊軻是抱定了必死的決心赴秦的。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慷慨悲歌之舉。北朝庚信的《思歸銘》裡就有這個典故:“壯士一去,燕南有擊築之悲。”

  可嘆的是荊軻失敗了***詳細情節可見《史記·刺客列傳》***秦始皇勃然大怒,立即派大將王翦、王賁父子剿滅燕國,燕太子丹被殺害,荊軻的好友高漸離也被迫逃到宋子城外,在一家小酒館裡做酒保,改名為燕大。高漸離雖然得到了安身之所,但他對故國的懷念、對荊軻的懷念常常不去於心。有時,在夜深人靜時,他會情不自禁地擊築唱歌,以表達他的哀思。當然,他唱得最多的還是那首易水之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久而久之,人們知道他就是擊築的名師高漸離,這件事當然也沒有瞞過暴虐的秦始皇。

  秦始皇派人把高漸離捉拿到宮中問道:“你是荊軻的朋友嗎?荊軻已死,你為什麼還活著?”高漸離平靜地回答:“我活著是為了擊築,只要有築可擊,我就可以活得很好。”秦王說:“那好!我可以成全你的願望。軍士們!把他的兩眼薰瞎,再給他一張築,讓他去擊。”從此高漸離就此雙目失明。他的雙眼瞎了,但他的心裡十分明亮,他要尋找機會為燕國報仇,替好友荊軻,替自己報仇。

  從此以後,高漸離刻意加緊練習擊築,當然他的築也就擊得更好了。秦始皇很喜歡聽擊築,但每次高漸離擊築,秦始皇總讓他坐在臺階以下,離自己遠遠的,這也是他的戒心吧。但時間一長,秦王的警惕之心也就有所鬆懈了,有時在擊築時,高漸離感到秦王就站在自己附近,甚至能聽到秦王的呼吸聲。高漸離壓抑不住心中的興奮,他暗暗地想:“時機快要成熟了,應該做好一切準備。”於是,他到處收集沉重的鉛塊。過了不久,他從宮中的武士們手中收集到了好幾大塊鉛,大約有二十多斤重。於是他小心翼翼地把這些鉛塊放在築的空膛中,這架築顯然成了重甸甸的兵器了。有一天,宮人對他講:“快準備好,大王今天要賞雪,讓你去便殿擊築。”高漸離心中既緊張又興奮,他準備好了,就隨宮人前往。

  秦始皇坐在寬大的寶座上聽高漸離擊築,一會兒,始皇帝問:“高漸離,今天的築聲怎麼沒有平常響亮?”高漸離說:“可能是地方太空曠,因而築聲就顯得小了。”始皇帝慢慢走近高漸離,在他身邊停了下來,說:“還有什麼新鮮的曲子,奏來我聽。”高漸離的心砰砰地跳了起來,他故作鎮靜地回答:“昨夜為大王趕製了一首新曲,希望大王喜歡。”說時遲,那時快,高漸離突然抓起鉛塊向秦始皇狠命地擊去,秦始皇本能地向後一閃,沉重的鉛跌落在地上,卻並未命中始皇帝。秦始皇驚魂稍定之後,大為惱怒,下令把高漸離絞死,把屍首燒掉,以洩他的心頭之憤。後世的人對高漸離這種熱愛祖國、忠於友情、勇敢無畏的精神十分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