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學字的故事

  導讀:祝允明五歲,祖父祝顥辭職回鄉,祖父雖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很好,他善會談,旁徵博引,又常會開開玩笑,當時人都很願意和他交遊。祖父風趣灑脫的性格和生動的言談給祝允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並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於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祝枝山的字

  在祝允明出生前,外祖父徐有貞迎英宗復辟有功,受皇帝寵愛,遭到在復辟中一同立功的曹吉祥、石亨等人嫉妒,幾次被誣下獄,後來英宗特詔讓他回家。回家後閉門謝客,直到曹、石相繼敗死才開始買田築屋,準備安度晚年,這時祝允明已經兩三歲了,跟隨外祖父徐有貞學習。徐有貞在鄉里德高望重,蘇州府學碑刻立石往往請他撰並書,也經常有人請他作墓誌銘。因此祝允明除了外祖父外,接觸到了不少人,時時受到薰陶。

  祝允明五歲,祖父祝顥辭職回鄉,祖父雖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很好,他善會談,旁徵博引,又常會開開玩笑,當時人都很願意和他交遊。祖父風趣灑脫的性格和生動的言談給祝允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祝允明先天稟賦很好,又有兩位大儒的教導,所以很早就顯露出他的才華。他五歲時就能作一尺見方的大字,讀書一目數行,九歲時已經能作詩,被稱為“神童”。

  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十三歲時,外祖父去世,終年六十六歲。這一年吳門出了一位狀元吳寬,兩年後祝允明的老師王鏊廷試又得第三,吳門文人名聲日大。祝允明青年時期發奮苦學,為的是和他的長輩一樣求取功名,這是文人的唯一出路。蘇州府學樹立著他外祖父撰並書的《儒學興修記》和撰寫的《科第題名之記》,這對於祝允明來說就是壓力和要求。

  眼看自己熟悉的師長一個個金榜題名,他也必須努力,科舉除了讀書外還要練好楷書,祝允明嚴格地按照前輩的教導紮紮實實地下功夫。祝允明往往把讀書和寫字結合起來學習。祝枝山集各書家之長,領一代風騷,是吳門書派中“明中期書法三大家”***另兩人為文徵明和王寵***之一。其書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趙孟頫\書法之神,揚晉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唐懷素草書之勢,融會貫通,自成一體,發展為自己的獨特狂草,被譽為“明朝第一”,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為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他常以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樂於助人的形象出現於《三笑》、《王老虎搶親》等眾多的戲曲藝術作品中。祝允明青年時期的詩文書法已經聞名鄉里,大家都知道他的才華,因此當時任中書舍人的李應禎把自己的長女許配給他。後生一子,名續,正德年間進士,官至廣西左布政使,祝允明在書法上的進步得到了岳父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