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熱愛學習的故事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車輪也要前進;即使江河波濤洶湧,船隻也航行,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最不能等待的事

  2001年7月,《機會》雜誌在義大利的米蘭創刊。為了能一炮打響,董事長亨利·肯德里提議,讓比爾·蓋茨寫發刊詞。

  主意已定,接下來的就是操作。他先給蓋茨寫了一封信,說:“眾所周知,您沒等到大學畢業,就去創業了。今天您所擁有的財富證明,您是世界上最善於捕捉機會的人,也是普天之下對機會最有認識的人。經反覆商榷,《機會》雜誌社認為,題寫該刊發刊詞的最佳人選,非您莫屬。敬請撥冗賜教,不勝榮幸之至。”

  信發出之後,石沉大海。亨利·肯德里想,《機會》雜誌創刊在即,不能坐以待斃,於是派記者前往舊金山,登門討教。經過跟蹤和堵截,比爾·蓋茨答應,在紐約開往內羅比的飛機上,可接受不超過三個問題的採訪。

  為了確保比爾·蓋茨說出“機會”這個詞,記者草擬了三個內容相同的問題:第一,你認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麼?第二,你認為,什麼事最不能等待?第三,最不能等待的事,你認為是什麼?他想,只要蓋茨把答案反覆地說三遍,《機會》雜誌就有了世上最絕妙的發刊詞。

  採訪開始了,為緩和氣氛,記者首先來了一段簡短的開場白:“這次您剛忙完蓋茨夫人比爾·蓋茨的母親的葬禮,就前往非洲參加艾滋病研究中心的捐贈儀式,著實令人敬佩!下面我冒昧問三個問題,希望能得到您的答覆。”說著,把採訪本上的一張紙撕下來,遞了過去。

  蓋茨注視著那張紙,微笑了一下,說:“我不知道世人對這三個問題是怎麼看的,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認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也許我的回答令你非常失望,但是,既然接受採訪的是一位剛剛失去母親的人,我相信這種回答是最誠實的。對第二個問題,我認為是愛情。假如你愛上了一位姑娘,千萬不要悶在心裡,否則她就會屬於別人。至於第三個問題,恕我直言,是行善。假若你沒有感覺到這一點,一定是我們之間還存在著某些不同。”

  採訪結束,記者自始至終都沒聽到“機會”二字,就在他失望地返回座位時,聽到鍵盤的敲擊聲。原來在他附近還坐著一位美國《生活週刊》記者,只見他在筆記本上敲出這麼一行文字:在現實社會裡,人們總認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機會;最不可能第二次前來敲門的是機會;最需要抓住的是機會。其實,這種來自於戰場上的理念,並不適合於生活。生活中,只有兩三件事不能等待。它們是什麼?你若想知道答案,請先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億萬富翁。

  後來,這段話出現在美國《生活週刊》上。由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富豪,因此,至今還沒有多少人知道答案。

  2:人人面前都有一根欄杆

  巴拉斯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症,不但無法正常工作,一旦病情發作還常常衝巴拉斯大聲地吼叫甚至動手打她。父親因患小兒麻痺症,瘸了一條腿,對生活早已失去了希望的他,不但好賭還酗酒。無人管束的巴拉斯整天像個男孩子一樣四處瘋跑,跟人打架,還染上了偷盜的惡習。

  巴拉斯12歲那年,鄰居的一個名叫威爾遜的跳高運動員,把她帶到運動場上教她練習跳高。巴拉斯站在運動場上不敢動彈。巴拉斯膽怯地問:“威爾遜先生,我真的能像你一樣成為一名跳高運動員嗎?”威爾遜反問她:“為什麼不能呢?”巴拉斯說:“您難道不知道,我的母親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我的父親是殘疾人,並且還是一個酒鬼,我的家境很糟糕……”

  威爾遜再次反問她:“這些對你跳高又有什麼關係呢?”巴拉斯回答不上來了,是啊,這對她跳高又有什麼關係呢,巴拉斯囁嚅了半天說:“因為我不是個好孩子,而你卻是那麼優秀。”威爾遜搖了搖頭說:“除非你自己不願意成為一個好孩子,沒有人天生就很優秀。另外,我要告訴你的是,別將不好的家境當成你變成好孩子的阻力,而要讓它成為你的動力。”

  威爾遜給她加了一個1米高的欄杆,結果被巴拉斯跳過了。威爾遜又將那根欄杆撤下來,結果巴拉斯僅能跳過0.6米。威爾遜說,現在這根欄杆就是你苦難的家境,而沒有這根欄杆,你跳高的時候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我現在就將欄杆加到1.2米,你一定能夠跳過去的。巴拉斯咬了咬牙,真的跳過了1.2米。巴拉斯深深地相信了威爾遜的話,決定要出人頭地,以自己的實力來改變家裡的現狀。

  以後,經過威爾遜介紹,她加入了體育俱樂部,並認識了羅馬尼亞的全國男子跳高冠軍約·索特爾。在索特爾的精心培育下,14歲的巴拉斯跳過了1.51米。1956年夏天,19歲的巴拉斯終於跳過I.75米,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紀錄。

  1958年,她又以1.78米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並從此開始了巴拉斯時代。她在1956年至1961年5年中,共14次重新整理世界紀錄。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以1.85米的成績獲得她一生中第一枚奧運金牌,比第二名的成績高出14釐米。1961年她再創世界紀錄,越過了被譽為“世界屋脊”的1.91米的高度。此紀錄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她從1959年到1967年,在140次比賽中獲勝,是世界上跳高比賽獲勝最多的女運動員,被人們譽為喀爾巴阡山的“女飛鷹”。

  教練法則: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根欄杆,那根欄杆的名字叫貧窮、飢餓、失業、災難,或者是生活中其他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蝗繅猓?頤敲扛鋈碩伎梢越??背梢桓?父死刺??灰???四歉?嶝ㄔ謐約好媲暗睦父耍?憔?a href='//' target='_blank'>成功了。

  3:不要浪費時間沉溺於後悔

  諸宸下棋之餘,她還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文章寫得很好,繪畫也有一些功底,她說:“棋手要下好分內的棋,這是職責;棋手又要下好分外的棋,這是人生。”因此,1995年,當清華大學的大門對諸宸敞開時,他豪不猶豫地選擇了中文系。後來,她又帶著4年的中文學分,轉到了經濟管理系。可以說,諸宸走得一路風光,似乎有點太順了。也許,上帝因此想送她一塊磨刀石。

  2000年12月在印度舉行的世錦賽上,諸宸碰上了來自美洲大陸的冠軍L KRUSH讀音同crush,譯成漢語為:我摧毀---我要摧毀你!這個名字是那樣殺氣騰騰,而為人、棋風一向都“和氣”的諸宸卻沒當一回事,念著這個過於直露的名字,她甚至還笑了起來。可沒想到,剛進第二盤,她就繳了械,在全部比賽的第一輪就被徹底淘汰出局了。

  10多年來,諸宸經歷過各式各樣的比賽場面,但沒有一次像這次輸得這麼窩囊。坐在棋桌前半晌,她才站起來,口中唸唸有詞:“L KRUSH”----“KRUSH L”“我摧毀”---“摧毀我”。此後,從國外到國內,從2000年到2001年,差不多半年,她一直在咀嚼著印度悶溼的天氣,還有那場彷彿還沒整理好行裝就潰不成軍的敗仗。她的心裡脆弱到不敢輕易去觸控自己最親愛的國際象棋。

  又一次,諸宸坐在清華校園裡上課,經濟管理專業的老師講了一個概念:沉沒成本。比如你去看電影,發現票忘帶了,你應該重新買一張而不是再回去找。因為前邊你的一切準備都已經成了“沉沒成本”,不要把它浪費掉。由這些道理推及下棋,你可能下錯了一步臭棋,但這已屬於“沉沒成本”了,只要靜下心來,就算輸掉也不要緊,一個比賽有十來盤棋呢,不要影響下一盤棋。諸宸把這些道理數十遍地融會貫通,終於走出了失敗的陰影,讓自己放鬆。2001年9月,她重新“整裝出發”後,在幾次國際賽事中連創佳績,最輝煌的是在2001年12月的女子世界錦標賽上,榮膺自1927年第一屆女子世錦賽以來的第九位世界冠軍,並圓了了她的大滿貫夢,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集世界少年、青年、成年冠軍和世界團體冠軍於一身之人。

  走在人生路上,我們也經常會有下錯臭棋的時候,不要再浪費時間沉溺於後悔之中了,就像諸宸一樣,毅然把沉沒成本墊在腳下吧,那樣我們一定能攀登到更新的高度。

  
看了的人還看了:

1.愛學習的童話故事3個

2.小學生愛看的勵志故事

3.愛讀書的名人的故事精選

4.名人愛讀書的故事

5.小學生看的愛國主義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