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精選

  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資料:不會考試的數學家埃爾米特

  埃爾米特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代數幾何學家,但是他大學入學考試重考了五次,每次失敗的原因都是數學考不好。他大學幾乎沒能畢業,每次考不好都是為了數學那一科。他大學畢業後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為考不好的科目還是數學。數學是他一生的至愛,但是數學考試是他一生的惡夢。不過這無法改變他的偉大:課本上“共軛矩陣”是他先提出來的,人類一千多年來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來的。自然對數的“超越數性質”,全世界,他是第一個證明出來的人。他的一生證明“一個不會考試的人,仍然能有勝出的人生”,並且更奇妙的是不會考試成為他一生的祝福。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埃爾米特數學並不是真的那麼差勁,只是他認為,當時,他們當地的數學教學氛圍死氣沉沉,而數學課本就象一堆廢紙,所謂的數學成績好的人,都是一些二流頭腦的人,因為他們只懂得生搬硬套!所以他從小就是個問題學生,上課時老愛找老師辯論,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問題。他尤其痛恨考試;因為他一旦考糟了,老師就用木條打他的腳,這也是他痛悔數學考試的原因之一;他在後來的文章中寫道:“達到教育的目的是用頭腦,又不是用腳,打腳有什麼用?打腳可以使人頭腦更聰明嗎?”

  在抵制考試的同時,埃爾米特又花了大量時間去看數學大師,如牛頓、高斯的原著,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數學的美,是回到基本點的辯論,那裡才能飲到數學興奮的源頭。”他在年老時,回顧少年時的輕狂,寫道:“傳統的數學教育,要學生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學習,訓練學生把數學應用到工程或商業上,因此,不重啟發學生的開創性。但是數學有它本身抽象邏輯的美,例如在解決多次方方程式裡,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美感。數學存在的價值,不只是為了生活上的應用,也不應淪為供工程、商業應用的工具。數學的突破仍需要不斷地去突破現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