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哲學家的故事

  在著名的科技融合體模型中,哲學處於該模型的頂端,匯聚並指導了具體科學,與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有一天,莊子在濮水邊上釣魚,正好楚威王派來兩位大臣,要請莊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國的宰相。

  莊子一點也不動心,仍舊握著釣竿,反問那兩位大臣:我聽說貴國有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將它供奉在廟堂上;你想那隻神龜,是願意死了被供奉起來,還是寧願活在地上到處爬?

  兩位大臣都說:寧願活著在地上爬。

  莊子說:是啦!你們請回吧!我也寧願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走。

  啟示:

  莊子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學者,他一生不求名利,嚮往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所以當楚國的國君要請他去當宰相,他立刻拒絕了。

  自由,是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爭取的;法國人為了自由而革命,美國人也為爭自由

  而革命。現在我們生活在寶島臺灣,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相反的,要是我們被關在鐵幕裡,一點自由也沒有,非常可憐。在鐵籠子裡的動物也還是千方百計設法逃出鐵籠子,爭取自由,這就證明了自由的可貴。

  篇2

  鄭板橋1693-1765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家。

  小寶6歲時上學了。為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

  他的"道"是什麼呢?他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並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說:“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僕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說:“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脣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為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後來,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於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裡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著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裡說:“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著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著窩頭。這時,一個光著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著他吃,小寶發現了這個用飢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著小寶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歡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

  篇3

  心走到哪裡,人就會去哪裡,因為我們都是跟著心走的!

  一位哲人單身時,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裡。看他總是樂呵呵的,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有什麼可高興的?”哲人說:“朋友們住在一起,隨時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難道這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都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內只剩下他一個人,但他每天仍非常快樂。又有人問他:“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麼好高興的?”他說:“我有很多書哇。每一本書都是一位老師,和這些老師在一起,隨時請教怎不令人高興?”

  幾年後,這位哲人成了家,搬進大樓,住一層,仍是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有人便問:“你住這樣的房子還能快樂嗎?”哲人說:“一樓有多好啊!進門就是家,搬東西很方便,朋友來訪很方便……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花、種草。這些樂趣真好呀!“

  又過了一年,這位哲人把一層讓給一位家裡有偏癱老人的朋友,自己搬到樓房的最高層,而這位哲人仍是快快樂樂的。朋友問他:“先生,住頂樓有哪些好處?”他說:“好處多著呢!每天上下樓幾次,有利於身體健康;看書、寫文章光線好;沒有人在頭頂上干擾,白天黑夜都安靜。”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