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自主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識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部的精神財富的過程,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論如何自主學習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自主學習方法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在講多媒體工具軟體“POWERPOINT”這一章時,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不同風格的幻燈片作品。作品中精美的文字設計、形象生動的影象、悅耳的聲音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慾望,使學生們情不自禁想動手設計幻燈片,這就促使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即使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實際的興趣和能力不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實踐活動。
***一***大膽探究,尋求新知
資訊科技是一門帶有探究性的、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的學科,探究性學習以“問題”為基礎,“問題”是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可通過“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在引導學生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地產生學習的需求。因此,恰當的“問題”是資訊科技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資訊,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維加工的原料,通過演示課件,溫習舊知、觀察現象、佈置練習題等,提出的問題,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筆者在 “FOR—NEXT迴圈語句”的教學中,先給學生閱讀一個簡單的程式段:
S=0
FOR I=1 TO 10 STEP 2
S=S+I
PRINT S
NEXT I
首先,複習舊知,提問:程式的執行結果是什麼?
接著,修改以上這個程式段,程式段如下:
S=1
FOR I=2 TO 9 STEP 2
S=S+I
PRINT S
NEXT I
隨後提出問題:程式的執行結果是什麼?是否相同?組織學生討論、上機實踐。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大膽探究、尋求新知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二***大膽質疑,樂於思考
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寬鬆、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於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可見,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資訊科技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
心理學告訴我們:“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不輕易苟同他人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餘地,要善於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
“為什麼”, 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思考,從而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
例如:筆者在“FOR—NEXT迴圈語句”的教學中,安排學生完成課本的一道習題。題目要求:學生閱讀如下的程式段後,分析程式執行的結果。
S=0
FOR I=10 TO 4 STEP -3
S=S+I
NEXT I
PRINT “S=”;S
很多學生按照課本中的“FOR—NEXT迴圈語句的執行過程”圖來分析,很快寫出了程式執行的“結果”。
我不急於解答,讓學生上機驗證,上機執行程式得到的“結果”和學生分析的“結果”不一致。這時我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組討論後,找到了兩個“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原來課本中的“FOR—NEXT迴圈語句的執行過程”圖是僅僅針對迴圈語句中步長值為正數而設計的,當“FOR—NEXT迴圈語句”中的步長值為負數時,此圖就不再適用,而本程式段中,步長值為負數***-3***。
***三***大膽創新,自主互動
有人說過:“創造性在一致性的要求中慢慢被泯滅”。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比如在教學生利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幻燈片時,最初學生製作出來的簡報大多雷同,模仿的多,創新的少,在製作過程中相互之間很少交流和討論。筆者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把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準備好,放在網上供學生共享,學生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在網路中尋找相關資料來完成學習。另外筆者還給學生推薦了一些網址。來自網上、老師、同學的大量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以老師和同學所做的為規為矩,強調自己的作品要與眾不同。例如,為引領學生設計出有各自特色的幻燈片,筆者仔細觀察學生作品中的創新閃光點,通過多媒體教學網向學生演示,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同時還鼓勵學生自主互動,層次不同的學生可以自發組織成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品。學生各有所長,在自主互動中,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觀摩、演示,互相取長補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大膽創新,自主互動,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過程。
***四***大膽放手,獨立自學
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首先,每學期剛開學,筆者就把這個學期的教學安排,包括計劃、進度和課時都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一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的學生,在完成相應階段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他們可以根據各自的水平和愛好,提前向老師提出學習要求。筆者鼓勵學生獨立自學,實施個別輔導。在講到程式設計初步時,有一些層次高的學生對於程式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滿足於課堂教學內容,對這些學有餘力的學生,筆者鼓勵他們根據學習的內容和興趣,結合生活實際,設計編寫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式。獨立自學不等於放任自流,當學生遇到問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啟發學生思維,指點學生找出解決辦法。
三、自我激勵,自我評價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儘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在講網頁製作工具“FRONTPAGE”軟體時,每當收到學生交上來的具有個人風格的網頁作品,筆者都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自己最清楚什麼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麼,也最清楚自己糊塗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學會”的過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1、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自主獲取知識的初步感知,也是培養自主、創新意識的重要前提。學生通過預習,熟悉教學內容,並且大致找出預習內容中的重難點。當老師講新課時,就可以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聽講,提高教學效率。
2、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
複習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一步整理吸收,同時可以查漏步缺,彌補不足,從而鞏固所學的內容;啟下,是為了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從記憶規律方面來說,能增強記憶效果,訓練記憶能力;從知識鞏固來說,及時地複習能使知識在頭腦中得以強化吸收,利於對其他新知識的掌握。“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是古人強調複習的重要性。
3、培養興趣,增強的學習動力,變被動為主動學習。
對學習有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要求學,喜歡學和堅持學。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就能專心聽講,注意力集中,認真作筆記,肯動腦筋愛提問題,能認真按時完成作業,主動閱讀有關的課外書籍,並且有克服困難的頑強的毅力。
4、自主觀察和發現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技能,領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擺脫依賴課本、依賴老師的學習習慣,真正從學習中獲得知識,獲得樂趣。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終生受用。
從自主性表徵到適應性表徵
***一***傳統線上學習的自主性表徵
按照認知理論的觀點,學習的實質就是獲取各種符號性表徵或結構,並加以利用使之產生價值的過程[2]。線上學習作為學習的一種方式,將學習場所從教室等物理空間轉向了基於網路的虛擬空間,體現了新的特徵,比如資源獲取的便捷性、視覺的轉移性、情境的複雜性等,同時拓展了學習的工具概念和學習的空間概念。線上教育興起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面對面交流的技術受制於頻寬和網路技術,師生之間實現同步互動的難度很大,線上學習是以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並且不是學校體系進行知識傳授的主流渠道。在傳統院校,線上學習的存在目的是對現有學習環境的一種補充。有時甚至被定義用作“後進學生”和其他因事務耽誤學業的人群的學習,線上學習是遊離教育本體之外的。即使是以網路教育為主要辦學手段的廣播電視大學體系,大部分設定了遠端導學中心,形成了專職的教學支援服務團隊,但這種配置數量,僅僅是滿足了部分積極的學習者的支援服務需求,線上學習都被潛意識定義為“自主學習”。
按照自主學習的理論邏輯,自主性是學習者獲得網路學習成就的基礎條件,也是實施線上學習的前提和依據。美國學者齊奠曼提出,“自主學習的動機是自我激發的,學習的方法是具有計劃性的,學習時間的安排是有能效的,學習者對學習結果的感知是準確的,並對學習環境有準確的敏感和隨機應變的能力”[3]。學習者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上對自主性的關注,是自主學習開展的基礎。正是這樣的要件,導致了以線上學習為核心的學習方式在實施效果上很難實現對質量的把握,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偏離學習軌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有滿意的體驗,出現了大量的放棄現象。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線上學習被加上了“低質”的標籤。學習環境發生變化的線上學習,僅僅是一種手段,沿襲傳統的資源呈現方式,並沒有改變學習發生的邏輯,線上學習的發生僅僅以參與方式變化為標誌,以知識和結構的形成為結束。當學習者頭腦中的知識特徵與線上資源的提供者的知識特徵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融合時,被認為習得了知識和結構,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成。
***二***線上學習表徵向自適應性轉變
隨著線上學習使用範圍的擴大,線上學習不再只具有知識獲取的功利性目標,各種具有陶冶性情、支援個性發展、支援協同創新等功能的網路環境的構建,促進線上學習的參與者不斷拓展提高自身能力的學習,線上學習廣泛地進人學習者的生活空間。線上學習也不再是嚴格的“自我激發”、“自定步調”、“自定結果”的自主學習,越來越多的線上學習被認為是具有建構意義的、分散式的和基於特定情境的學習。學習也從原來的關注學習知識向關注學習過程轉變,尤其是關注在協同網路環境下的學習過程。這與社會主流價值更加吻合,基於網路的創新學習和創新能力提高也因為資訊科技應用於虛擬實訓被逐漸提出。各種弱連線理論[4]、牆洞理論[5]、聯通主義理論[6]等豐富了線上學習理論,完善了線上學習日益豐滿的理論框架。這些學習理論的提出,使線上學習內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同時也改變了線上學習的存在模式。比如聯通主義後來提出了MOOC的概念,掀起了MOOC這股世界性的浪潮。雖然MOOC的發展逐漸脫離了聯通主義的學習理論,西蒙斯也正式與MOOC創始者的身份劃清界限,但這些學習理論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線上學習本質的看法和線上學習本身。線上學習從以往以知識和結構的準確傳遞變成了有導向的協同共享學習;以往受線上學習體系控制的學習,變成學習者自身控制的學習;以往的正式學習,變成無處不在的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混合;以往強化學習者自主性的呆板學習,變成促進學習者在特有學習場域的生成性學習;以往注重預設的教學目標,變成滿足學習者自定步調以適應自身學習風格的生成性目標;以往注重知識獲取的評價,變成基於教育大資料的過程評價。更為可貴的是,隨著情境感知技術的加人,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捕捉能力大幅度提升,各種線上學習系統平臺能智慧地感知學習者的學習需求,通過大資料模型計算出學習者的行為傾向,幫助學習者適應性地選擇個性化的學習途徑,併為之推薦協同夥伴和拓展資源,教師獲取學習者資料,進行全面監控越發容易。各種便於學習過程協同共享的學習環境,生成性的學習促進策略,評價的個性化、資料化、過程化成為線上學習的核心標識。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區別更加模糊,自主性表徵不斷弱化,自適應表徵不斷加強。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