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預習方法攻略

  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習慣。在學生有了預習的興趣、掌握預習方法之後,學生對預習應該有了自己的認識,他們會認識到,預習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課堂上老師將要教學的內容和任務,同時,只有自己認真地預習,才能在課堂上與同伴們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才能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火花和光亮。那麼,學生怎樣去預習才能在學習數學課堂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以下是有關數學的學習方法技巧,歡迎參閱!

  

  一、寫出預習提綱:

  1、讀一讀

  ***1***初讀課本x x頁內容,知道這一小節講了什麼主要內容,即這節課的課題。

  ***2***再讀課本內容,瞭解這一節課中出了一個什麼樣的例題。看完例題之後,在練習本上,自己把例題做一遍。

  2、想一想

  ***1***思考:在做例題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困難,即哪一步自己不理解或不會做,開啟書劃出來做上標記,

  ***2***再看例題,自己能不能解決困難。解決不了的,上課時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聽;***下面的預習要求就不用去做了***自己能解決的,預習向下進行。

  3、圈一圈

  再讀課本,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圈出來讀一讀,加深印象。在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做上標記,在老師講課時認真去聽。如有疑難問題寫出來,到校後,請教同學或老師。

  4、做一做

  做做課後的練習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如有不會做的題,做上記號,上課請教老師。

  二、預習提綱提出後,教師的做法:

  1、剛開始,教師要和學生一起預習,即教師要按照預習提綱指導學生怎樣去預習。

  2、當所有學生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預習。

  3、當學生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後,根據學生預習的效果和能力層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預習提綱,尤其對能力強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預習例題時,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與書本上的對照,再想想還有其他解法嗎?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教師要根據自己的預習要求,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預習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來檢查他們的預習效果。

  當然,預習貴在堅持,實踐證明,課前進行很好的預習,對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