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預習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教學創新成為推動教學水平提升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舉措。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採用正確的預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學習效率,有助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以下主要對的科學指導展開探討。

  如下:

  第一,要注意對學生預習的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懂得預習的重要性。

  學生流於形式的預習,大都是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沒有掌握預習的方法。因此,不但要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而且還要注意向學生介紹好預習方法。比如有些教師總結的教學預習方法一讀,即讀教材,初步瞭解新知識的基本內容,比較陌生的內容反覆讀,反覆讀總結性語句,計算類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讀到能背;二想,想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想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三做,讓孩子帶著疑問在課本里圈、點、畫、並在生活中檢驗課文中的答案,重點在於經歷過程,而不只是為了一個答案或結果。四問,對新知識提出一些問題,帶著問題上課,交給了學生預習的方法,就等於交給了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第二,要讓學生帶著具體的問題去預習。

  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自學能力有限,在預習時往往無從下手。

  可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預習時學生就有方向和目的。提出的問題要具體,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難易要適度,要有助於學生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有助於學生髮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位置

  1、位置有哪些內容?

  2、怎樣判斷上下,左右,前後?

  3、你會用這幾個詞描述生活中的人、物體或動物之間的位置嗎?

  4、你有什麼巧辦法解決生活中的這類問題呢?

  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就很容易聯想到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絡,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能激勵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三,要鼓勵學生通過預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勇於嘗試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預習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其實就已經達到了預習的目的,帶著這些問題到課堂上去,學生就有了學習的目標,教師在講解時,學生會更加註意聽講,更加積極去思考。鼓勵學生勇於嘗試解決問題,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實踐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實踐證明,學生認真預習過的內容,教學效果都很好,學生也學得輕鬆愉快;掌握了預習的方法,並能認真去實踐的學生,自學能力和思維水平都強於一般學生。所以,我們要重視加強對學生預習進行指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勤于思考敢於實踐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