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預習方法是什麼

  對於數學的學習,堅持讓孩子預習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預習能力是一人終生學習必不可少的能力。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生數學預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生數學預習方法

  1、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後,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穫。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2、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絡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複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絡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絡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絡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3、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4、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瞭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小學數學預習策略

  一、構建整冊知識結構圖

  低年級時,可以由老師或家長幫助孩子把整冊知識劃分成幾個大的模組,把相同的或有聯絡的知識分到同一個模組中,形成知識結構圖,高年級則由孩子獨立完成。之後,按照每個模組的內容結合課本每一個資訊窗進行細化,細化到自己覺得無法再細化為止,這個知識結構圖就豐滿了,而我們自己頭腦中也對本冊知識有了一個明晰的瞭解,在後面的學習中,這就像一個樹幹,剩下的都是在每個枝幹上再添枝加葉了。

  二、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每個單元都是一個知識點,除了掌握這些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把它畫到整冊知識的樹幹上去,同時也把它歸到更大的數學知識體系中去,所以,在學習這一單元的知識之前,要先明確這一單元的學習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與實際生活的聯絡。這一環節的預習,建議採取列表的方法,也可以是知識樹的形式,總之,要在頭腦中有個清晰的畫面,讓自己隨時能提取出上課時所需要的知識。這個環節就是樹枝,樹枝長多長、長多粗跟樹幹關係很大,也跟你是否給了樹枝部分足夠的營養有關。

  三、知識遷移式預習

  在預習每個資訊窗時,先閱讀資訊,再提出問題,然後根據之前探究新知識的活動經驗,通過動手操作或模仿計算等各種方式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這看起來像課堂上的自主探究環節,不同的是,在這個環節中,若遇到問題可以獨立思考解決、可以詢問家長解決、可以上網、查閱資料解決,也可以做好標記先不解決,把問題留到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和同學一起去探究。當然,若是自己很輕鬆地解決了,那麼課堂上就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發現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與同伴分享,這樣的孩子除了能在別人分享時獲得更多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分享提升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高度,讓大腦進行了深入思考,與什麼都沒想直接進課堂整節課都是在接受式學習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

  也就是說,這個環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舊知識和新知識的關係,二是新知識與舊知識的不同。

  這便是樹葉部分了,枝幹都長好了,樹葉需要一點點去新增和生長。

  四、選擇有價值的練習

  在預習時,選擇幾道小題練習一下,是為了驗證自己的預習效果,或者是驗證自己的推理過程和結論是否正確。教材中每個資訊窗都有相應的練習題,挑選出幾個與我們前面的思考有關的題目去嘗試解決一下,一是驗證了結論,二是讓我們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時有驗證的例子。如果說前三個環節是培育了一株小樹,那麼這個環節就是給小樹添幾朵小花,雖是點綴,卻讓這棵樹有了生命的色彩。

  小學數學說簡單也簡單,很多知識就是順著前面的知識往下延伸出來的,稍微願意動腦思考的孩子不用老師教也能想明白。但是說難也難,因為學習數學,更多的不是知識的認識和了解,還有知識的應用能力、遷移能力的獲取,還有有序思維、發散思維、邏輯思維等等各種有價值的人思考所需要的思維模式的培養和提升。所以,預習十分重要。

  小學生數學學習方法

  一、學會“讀”

  傳統教學中,我們往往只強調語文中的讀,而認為數學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讀出來的,現代社會已進入資訊化時代,要求人們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會學”的基礎當是會“讀。”

  1.讀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材料,它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徵、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特點等眾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

  這裡所講的閱讀數學課本,主要是指導學生從各個方面去深入理解課本內容。學生們往往不善於讀數學書,在讀的過程中,易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那麼如何有效地讀數學書呢?平時應做到:

  一是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枝幹,並能粗略掌握本章節知識的概貌,重、難點;

  二是細讀。對重要的概念、性質、判定、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等反覆閱讀、體會、思考,領會其實質及其因果關係,並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以便求教***;

  三是研讀。要研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絡,研討書本知識安排意圖,並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形成知識體系,完善認知結構。

  讀書,先求讀懂,再求讀透,使得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

  1.讀標題。要求學生細細體會標題,能提綱挈領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內容;2.讀例題。在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例題,並初步領會解題方法;3.讀插圖。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上的插圖,使學生更具體、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文字的內容;4.讀算式。應要求學生準確地讀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義;5.讀結語。要求學生對教材的結語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準確地把握。

  讀教材包括課前、課堂、課後三個環節。課前讀教材屬於瞭解教材內容,發現疑難問題;課堂讀教材則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分析相關的問題,掌握有關知識點;課後讀教材是對前面兩個環節的深化和拓展,達到對教材內容的全面、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2.讀除讀教材外的書刊,學生應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即如讀報也不僅能使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也能使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捕捉身邊的數學資訊,體會數學的價值,瞭解數學的動態。

  3.讀生活,有人說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書,數學來源於生活,所以也能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的原型,新課標非常強調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讀數學,找數學,在生活中讀到的數學知識有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對他們自身來說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興趣的。

  二、學會“聽”

  數學學習中的“聽”,主要指聽課,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因為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而嚴密的學科,所以,數學中的聽相當重要。可能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思卻截然相反。數學中的聽課不僅指聽老師上課,而且包括聽同學的發言。

  1.聽老師上課,主要是聽老師上課的思路,即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思維過程。既要聽老師講解、分析時的每一句話,更要抓住重點,聽好關鍵性的步驟,概括性的敘述。特別是自己讀教材時發現或產生的疑難問題。

  2.聽同學發言,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鳴。因此,我們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特別提倡小組交流,博採眾長,在組內活動中可以瞭解其他同學學習數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加之老師適時的點撥和評價,有利於自己開闊思路、激發思考、澄清思維、引起反思。學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於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養成與人交流的習慣,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群體凝聚力。

  三、學會“講”

  新課標提出了綜合課程的概念,培養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任務,也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內容,是數學學習的任務之一。數學學習中的“講”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講體會、講思路等。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讓學生根據某一問題,獨自小聲說,同桌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等等。通過說,訓練思維方法;其次,引導學生用簡明、準確、規範的數學用語,完整地回答問題,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後,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1.講體會,學生通過讀教材、讀書刊,聽上課、聽發言後,通過自己的反思,再將自己“讀、聽”的體會講出來,可以加深“讀、聽”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講教材內容,講報刊雜誌中的數學,講課外讀物上的內容概要,講對老師上課、同學發言的看法,甚至講自己存在的疑問等。在講同學發言看法的同時,拓寬了評價的渠道和方式,也對知識進行了再學習和思考。

  2.講思路,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但不能為解題而解題,應在解題過程中重視解題思路的講解,哪怕是錯誤的思路從中也能吸取經驗教訓,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以學生的作業作為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通道往往掩蓋了學生思維的完整過程,是不全面的。通過學生大膽地講,才能全面反應學生的思想,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以利於教師掌握準確的反饋資訊,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四、學會“寫”

  數學學習中的“寫”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對“讀”、“聽”的檢驗,對“講”的深化。要指導學生將數學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數學符號是數學語言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不僅簡潔美觀,而且便於記憶和使用;熟練掌握數學中常用的書寫格式;會作圖,作圖包括根據條件作圖,解題時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直觀圖形。

  除通常要完成的書面寫***做***作業外,還應包括寫數學日記等。

  寫數學日記通過閱讀教材,以及報刊雜誌、課外讀物和生活中的的有關數學內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內容概要寫下來,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積月累,培養興趣,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五、學會“用”

  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來源於生活,又要回歸於生活。數學是現實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類經驗的總結,是構成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與數學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正如“學以致用”是我們一直所倡導的。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應該讓學生從具體的事物中提煉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樣有助於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有助於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理論、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決其他學科問題和生活、生產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1.課前預習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3.小學生的預習方法有哪些

4.二年級學生怎樣預習數學

5.數學課前預習需要掌握四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