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案及反思

  《與朱元思書》最經典處在於,作者描寫景物生動,形象,作者把富春江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準確描摩出來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與朱元思書》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與朱元思書》教案

  教學目的:1.熟讀課文,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句。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本文的寫景文字,賞析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難詞、句,掌握寫景文字內容。

  教學難點:1.對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祖國名山大川很多,旅遊黃金週時,若想乘船賞山水之景,你準備去哪裡呢?

  ***學生自由回答:長江三峽、桂林灕江,……***

  還有一個好去處,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儀,投影出:

  這個去處就是錢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現在讓我們隨著吳均到那裡去遊覽一番。

  ***板書作者,課題***

  二、釋題:

  學生解釋:“與……書”是什麼意思?

  教師補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體的原因。***語言要簡潔***

  三、檢查預習效果:

  ***重點查文言字詞、句等內容的理解***

  學生之間互動:

  1. 預習時,你遇到了什麼障礙?請你提出來,讓我們大家來幫你解決。

  ***學生提出自己的疑難字句,由其它同學解決***

  2. 一個同學自己設計一個問題,自己指名讓另一個同學來回答,看是否能難住對方。

  教師小結。

  四、初步感知課文:

  1. 放錄音,先欣賞課文。

  ***學生閉目聆聽,初步感知、體會課文的優美寫景***

  2. 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個字進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個字呢?

  ***學生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

  ***教師指名回答,同時明確,且板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 教師進一步提問:文中寫水,體現了水什麼特點?

  ***學生概括,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明確後板書:清澈、急猛***

  聯絡——***四人一組討論後回答:***1***《小石潭記》是如何寫水清的?

  ***2***《三峽》是如何寫水急的?

  ***每組可以寫在題板上,看哪一組寫的準確又快***

  4. 再分組討論***仍四人一組***:文中又是如何寫山的呢?具體都寫了什麼內容?又是從什麼角度來寫的?***或各寫出了景物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後,讓一組中的一個代表來回答。

  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明確後板書:

  樹——競上、爭、直指

  泉水:

  鳥:

  猿:

  5. 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作者有什麼感悟?

  ***學生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

  明確後,教師板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然後要求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進一步感知課文:

  1.***品味語言***

  教師提問:你認為作者什麼地方寫得最好?簡要說明你自己的理由。

  ***給學生留思考餘地,然後回答,過後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3. 設計情境***一***

  ***一學生扮演朱元思,一學生扮演吳均。***

  情境:朱元思接到吳均的信後,來到此地,吳均作為導遊,兩人一同乘船,邊走,邊看,邊介紹。

  ***學生準備2分鐘***

  ***注意:學生表演時,重在表現人物在船上的神態、動作等***

  4. 設計情境***二***

  現在,全國興起旅遊熱。“五一”或“十一”黃金週前,為了把這個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麗的景點推介出去,富春江旅遊開發公司決定派一些推介員,到各地作宣傳。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員,該如何作宣傳,才能把外地的遊客吸引過去旅遊呢?

  ***學生準備5分鐘***

  ***讓大家推薦二至三名同學到前面作宣傳介紹,同時,可以播放風光片作背景***

  ***都介紹完之後,由大家進行評判。注意: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魷魚的。***

  六、總結:

  祖國如此美麗,請熱愛她吧!請欣賞她吧!

  七、作業:

  寫一篇遊記,記自己的一次旅遊活動。

  《與朱元思書》反思

  優點

  1、《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字並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於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教師將文章給學生範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註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後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並按照一定的節奏來讀,那麼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覆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於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教師能通過範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並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瞭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教師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瞭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教師考慮到學生以現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後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後再作以總結。

  5、為拓展學生思路,教師讓學生把作者換成自己,提出問題:假如是你去富春江遊玩,請你寫封信或打個電話告訴自己的朋友富春江的壯麗美景。這一問題的延展,不僅要求學生對富春江的美麗景色要進行想象性擴寫表述,還要求他們運用到信件格式或口語交際的知識。這對他們綜合性知識的擴充套件進行了訓練。

  缺點:

  結合新課堂改革的要求和中學文科組的課題要求,我個人認為在一些小環節上還存在以下不足:

  1、結合文章體裁,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應從情感上再下功夫,不僅要注意語速,讀出節奏,更要讀出感情,讀出景色的優美,讀出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和學生對景色的喜愛。

  2、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應加強,可在詞語的解釋上適當增加

  總之,難度既要讓部分學生能夠直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讓學有餘力的同學能夠引導其他同學對課文註釋中沒有的知識點進行合作探究解決。這既兼顧了中差生,又照顧了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