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閱讀訓練附答案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與朱元思書》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與朱元思書》閱讀原文

  與朱元思書

  南朝梁·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閱讀題目

  1、本文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的景色特點,再細緻描繪了水之清、水之*** ***、山之*** ***、山之*** ***,讓人們充分領略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2、文中“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一句抒發了作者***

  ***的情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 ***的人生態度。

  3、文章寫景用比喻、誇張、擬人等修辭,請各舉一例。寫在下邊。

  4、文章在結構上運用了總分的寫法,那麼總結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5、文中哪些句子使安靜的奇峰幽谷融成了一個熱鬧、和諧、美妙的世界?

  6、找出從聽覺方面描寫景物和從視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組,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7、“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反”作者這樣寫的真實用意是什麼?

  8、文段重點突出,突出一個“奇”字,結合文中的內容,略作分析。

  9、文章結尾滲透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其實也如此,你能談談此文蘊含的哲理嗎?

  10、作者說:“自富陽到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裡,“異”在哪裡?

  《與朱元思書》閱讀答案

  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急  高 險***峻、峭、陡***

  2、熱愛***讚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嚮往寧靜閒適生活。

  3、比喻:猛浪若奔  誇張:急湍甚箭  擬人:互相軒邈 爭高直指

  4、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5、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6、聽: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視:棋柯上蔽,在儘量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喜愛之意,相映成趣。

  7、作者的真實用意是在抒發自己因仁途坎坷而產生的抑鬱不平和希望歸隱的情懷。

  8、要點,從五個方面表現:***1***是“競上”“爭高”的山勢;***2***是清澈的泉水;***3***是鳥獸動聽不絕的叫聲;***4***是遊人的迷醉;***5***是繁茂的樹林。

  9、富貴人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無煩惱;遁跡山林的人生活固然不便,但亦可自得其樂。

  10、圍繞“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回答即可。

  《與朱元思書》閱讀譯文

  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盪,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凶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於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與朱元思書》閱讀賞析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創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後悠然神往,彷彿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於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全文分三段。

  首段是總寫,勾勒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繪的是遠景,極目遠眺,風停霧散,高爽晴空一塵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壯闊。這既繪寫景色,又暗點愜意暢遊的季節。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於是泛舟江上,興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寫的是泛舟情景和暢遊心情。“從流飄蕩”,既寫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態,又抒寫心中隨順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盡,只好“任意東西”以飽眼福。第三句進而寫出作者遊蹤,統觀“自富陽至桐廬”百來裡的山光水色之後,作者由衷讚歎:沿江奇山異水,天下無與倫比。

  此文不是運用移步換景寫法,而是在總寫之後,分鏡頭逐一描繪。第二段先承上寫“異水”。前兩句寫富春江靜態美。江水色澤,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可以看見魚兒在往來嬉戲,甚至連細小的石子也歷歷在目,足見江水的明靜和、清澈。第三句又轉寫富春江的動態。從地理狀況看。江流自東而西,流經之處地勢複雜,有的地段江面開闊,水波不興,江面如鏡,幽靜明澈,有的地段狹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驁不馴,作者運用兩個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還快,激浪像駿馬飛奔,真是動人心魂,氣勢不凡。這段只用了三句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繪,或側面烘托,或設喻作譬,就把變幻多姿的景象展現出來。

  第三段進而寫“奇山”。作者不是具體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語言寫出那段江流險峻的山勢和山中種種奇異的景物,從舟中仰視夾岸群山,無數山峰直插雲天,虎虎有氣,視野從低到高,從點到面。“負勢競上”,視線由低往高移動:“互相軒邈”,視線向遠處發展,視線擴充套件到座座高山:“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再從區域性擴充套件到整體。“競上”、“互相”、“爭高”,無生命的山,無不奮發向上,這不僅描繪出層巒迭峰種種奇特的雄姿,還寫出觀賞者盪滌心胸的奇趣,寫了奇特山勢,作者的目光又從整體轉到細部,再次突出山之“奇”,從描寫物件看,寫了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和樹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從音響和日照角度來寫,寫出聽覺和視覺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悅耳,好鳥嚶嚶,各諧動聽;山蟬兒高唱,山猿長啼,也無不令人振奮。山林百間交匯,組成一曲優美交響樂。這一段最後珍兩句寫樹木,跟段首“皆生寒樹”照應,群峰叢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給人以欣欣向榮,蓬勃向上感覺,寫樹木繁茂,、虛實結合,正寫“橫柯”、“疏條”,側寫“在晝猶昏”,“有時見日”,運筆手法靈活多變。這一段描寫山中景物,插入一組議論性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是作者觀賞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聯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對爭名逐利官場的鄙視,又襯出大自然美景誘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貧寒,為人耿直,一生較坎坷,曾遭到焚書免職處分,在其他寫景詩文中,也常流露這種不平心情緒。這裡“望峰息心”和“窺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實指,又是泛指。就實指而言,意謂這名利極力攀上峰巔,熱衷政務而想飛黃騰達者,應窺見面前危險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謂大自然的偉大會使人流連忘返,平息功名利祿之心。總之,既寫奇景,又抒感概。

  此文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描寫景物特色鮮明,有明朗灑脫的畫意,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