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階段如何學好化學的對策

  很多的高一學生對化學表現出了厭學情緒,普遍反映不會學化學,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反映,用了很多的功夫也還是學不好化學,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很是著急,找到我尋求學習化學的方法。基於此,根據學校安排以及針對高一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學生自身的原因

  1. 心理原因

  有關研究表明:從小學到高中,學生的心智發展有三塊:分佈在小學四年級、初三和高二,其中,高一恰好是兩個心智發展高峰之間的低谷,由於第二性徵的出現和角色的轉換,高一學生無論在興趣、愛好和價值觀,亦或思維發展、認知成熟度上都經歷著劇烈的變化。高一新生入學,面對陌生的環境、集體、學習任務和教師,會產生程度不同的不適應、不習慣甚至焦慮同時產生消極心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消極心理:

  ①把握不住自己所處的位置,心理落差大,無所適從。以前在初中都是班裡的佼佼者,現在進入一個新集體,一旦成績有所波動,便動搖信心。

  ②好高騖遠、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出現了自負傾向。往往眼高手低,自我感覺良好。平時學習浮躁懶惰、沒有科學的學習習慣,不求慎解;考試時粗心馬虎、不認真不仔細。“一聽就會,一考就慌”,我們戲稱為“大明白”。

  ③自暴自棄。基礎知識準備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聽不懂。缺乏學習動力,從而產生畏難厭學心理,因此破罐破摔;

  2. 學法原因:

  初中三年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習慣聽命於教師,滿足於你講我聽、你放我錄,缺乏學習主動性,缺乏積極思維,不會自我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閱讀的能力,碰到問題寄希望於老師的講解,依賴性較強。而到了高中,許多學生仍沿用初中學法,致使學習出現困難,完成當天作業都頗困難,更沒有預習、複習、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於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具體舉措

  ***一***       “望、聞、問、切”瞭解學情

  1. 認真鑽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體系和內容。

  明確哪些知識點在初中已經基本解決;哪些知識點應在初中解決而實際並未完全解決;哪些知識點在初中未解決,應在高中拓寬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數。

  首先要對課改後初中科學教材的內容與特點有所瞭解,高中教師不能單憑原有經驗教學,因此有必要認真研讀初中教材或進行足內交流的方式來幫助自身瞭解和熟悉初中教材。這樣才能在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情況適當進行復習和補充。例如:現行的初中教材中已經沒有“酸、鹼、鹽”的定義,高中教師在專題1“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中要幫助學生建立這些概念。初中教材已刪除核外電子排布初步知識和原子結構示意圖,高中化學專題1“原子結構”前須補充。只有熟悉了初中教材,熟悉了新一屆高一學生的知識水平,高中教師才能在此基礎上展開合適的富有成效的教學設計,從而為高中化學教學真正進入課程改革打下紮實的基礎。

  2. 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和素質情況。

  開學初本人對高一新生作了一系列的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及個別交流顯示:

  I. 學習動機調查

  從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興趣,這些同學能否保持原有的學習熱情關鍵看初高中銜接過程中能否調動起學習信心。因此,一定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保持。調查還表明一些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這些學生也很容易因為外界因素的影響及學習成績的下滑而改變學習態度。這些同學可能是最先放棄學習的,因此,在初高中銜接中一定要重視這些學生的思想變化。

  II. 學習習慣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管理意識和能力,對自己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對於自身內部和外部資源的管理有不完善之處。主要突出的是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對於自己學習的安排具有無序性。在回答關於制訂學習計劃的問題時,參加問卷調查的171名學生有15.2%的學生選擇了“從不制訂學習計劃”,67.2%的學生選擇了“制訂,但不能堅持”,另外只有一位學生選擇“制訂,嚴格執行”。

  ②具有整理知識系統習慣的學生只有4.1%,69.6%的學生選擇了“不經常,有時會總結”,另外26.3%的學生或者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或者想,但無從下手。

  ③27%的學生有抄作業現象,有的“認為不重要的作業有時會抄”或者“作業太多完不成會抄”。對於課外練習的完成,21.7%的學生“會有選擇、有重點地做”,但有71.7%的學生“主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自己很少有練習”,另外6.6%的學生或者“比較多,一般手頭有的練習儘量全做”或者“不太做練習,作業完成也是敷衍了事”。

  ④學生大多不能堅持良好的預、複習的習慣。堅持每天預習、複習的學生只有25%,另外35.7%的學生承認自己從來不預習、複習的

  ⑤關於聽課,39.7%的學生喜歡的學科注意力比較集中,上課的效率也比較高,不喜歡的學科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的效率也比較低;39.7%的學生存在不喜歡但勉強聽課的情況;只有18.7%的學生不管喜歡與否,都會認真聽講;另外,只有一位學生選擇了不喜歡的就不聽一項。

  ***二***制定計劃抓好銜接

  1、學期初的銜接

  為了讓學生不會因為未知知識的出現導致學習上產生困難,因此教師在充分熟悉初高中教材的前提下,找出必須在新課進行前解釋的概念及複習的相關知識點

  2、學習過程中的銜接

  在新知識的介紹與學習時儘可能銜接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因為,一旦學生意識到新知識與舊有經驗相關時學生能積極地探索、思考、活動。特別是當學生髮現自己的舊有知識、舊有經驗與習慣思維無法解決問題時就構成了矛盾,促使學生能動地進行積極探索。應該說在高中教學中有很多銜接處。

  3、在進行知識銜接過程中,要注意一些問題:

  I. 梳理知識,按需補救:對初中未曾學過或學習不深在高中必需的知識應及時告訴學生,讓學生心裡有底。

  II. 注重基礎,刪繁就簡:所銜接的知識是那些因初中與高中的要求不同而對學生高中化學學習造成困難的內容。切忌一味以高考為標準任意拔高,不能將高中各年級原本就應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一下子強加給學生。

  III. 前引後牽,自然過渡。在進行新舊知識銜接教學時,應儘量選取初中教材出現的知識作為講授的例子和練習材料,使之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IV. 循序漸進,注意知識學習的心理強度。有的知識高一學生可以接受,而有的則要求偏高而一時難以掌握。我們應根據知識學習的心理強度組成教學序列,在高中教學中有計劃有層次的展開,切忌一步到位。

  
 

  喚起學習興趣,誘發認知興趣、活躍智利積極性,對於教學過程中發展知識、技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教師要著力於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特別注意學習困難學生的興趣調動。注意創設新穎有趣、難易適度的問題情境,把學生匯入“似懂非全懂”、“似會非全會”、“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讓學生簡單重複已經學過的東西,或者去學習過分困難的東西,讓學生學有所得,發現自己的學習成效,體會探究知識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四***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

  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正確學習化學的方法。

  1、讓學生明白化學需要記憶但不是死記硬背。在教學中教師不是不斷地強調“記住它”而是讓學生將要記憶的內容進行分析並將記憶的內容轉化成自己能理解的語言,進行了認真分析後大部分的學生其實已經記住了,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初中的學生習慣於被老師使喚,沒有主動權,一旦離開老師就無事可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儘量減少授課時間設定每個學生能自主活動與交流的時間,不斷地讓學生參與其中尋求學習的樂趣,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有了參與的衝動。

  3、引導學生回顧反思的習慣。剛開始學生不善於主動複習,因此教師應該設計一些學案式的複習資料,讓學生學會知識的回顧。如分散系的知識並不難但學生容易遺忘或搞混,因此學生有必要時常的複習與訓練, 同時要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通常可在作業之後或考試之後讓學生收集錯題並進行詳細的錯題分析,通過錯題分析使學生學會反思,學會分析與理解,同時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