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洛陽遊記作文
近年來洛陽旅遊發展迅猛,隨著龍門石窟成為5A級景區,並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關林,白馬寺,天子駕六為中心的文化線,白雲山,重渡溝,雞冠洞,養子溝等為代表的山水風景線為洛陽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大年初十,爸爸媽媽開車帶我來到了洛陽---龍門石窟遊玩。
我們下了車,買完票後,首先看到了一條大河,它的名字叫伊河,河的兩岸就是有名的龍門石窟,它分為東山和西山石窟。我們過了河沿著河邊參觀西山石窟,在賓陽三洞和萬佛洞,我們看到了許多石窟,洞裡有許多佛像,有大的、也有小的,它們的姿勢和神態也是各種各樣。爸爸告訴我佛教最早起源於印度,從印度相傳到中國。龍門石窟裡的佛像是從北魏一直修建到唐代。聽了之後,我覺得很有意思。
經過了歷史的洗刷,許多佛像外貌已經破損了,有的少了頭、有的少了胳膊、有的身體也破損了。我們又接著往上走,來到了奉先寺,看到了這裡最大的佛像,那尊佛像特別高大,也特別壯觀,爸爸拿出了相機,給我和媽媽在大佛前照了相留作紀念。
參觀完西山石窟,我們又走過了漫水橋到了河東岸,可惜東山石窟因為維修沒有開放,我們只好直接來到了香山寺看到了好幾座宮殿。我們先進了主殿看見一個大佛,供奉的是佛祖---釋迦摩尼,只見大佛端坐在殿中央,神態安靜祥和。然後我們又來到了羅漢殿,看見了十八羅漢,他們的樣子各個生動極了。隨後我們又參觀了有名的蔣宋別墅。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白居易墓園。白園是專門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所建造的,白居易就埋葬在這裡。
這次旅行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讓我記憶深刻。
篇2
“五一”到了,媽媽們帶我們去洛陽遊玩。一路上,我們開開心心、有說有笑的。
到了洛陽,一下車我們就直奔中外聞名的神州牡丹園。我們首先來到專門展示牡丹畫的畫院。只見高高的四面牆上掛滿了畫,畫上一朵朵牡丹活靈活現,好像真的一樣。我最喜歡“豆綠”了,它的花心好像綠色的豆子,大概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吧。聽導遊說,這種綠色的牡丹是最珍貴的品種,天下第一呢!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畫得再好看也沒有真牡丹美麗!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了種植牡丹的花圃觀賞這花中之王。當我第一眼看見活生生的牡丹時,我彷彿來到了仙境。每一個花圃都不大不小,卻種植了許多株半人高的牡丹花,花枝瘦瘦的、乾枯的樣子好像被火燒過似的,但看起來很有力,托起了碧綠的大葉子和碩大的花朵。花瓣重重疊疊的,真是數不勝數啊!牡丹花開得那麼大,開得那麼氣派,透出一種富貴之氣,顯得典雅、華貴,讓我想起洛陽牡丹的傳說。牡丹花敢於和皇帝武則天對抗,被流放到洛陽。但仍然遵守了自然規律,在春天開放,真有骨氣。
牡丹花的品種實在太多了,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們看到了紅色的“洛陽紅”,像荷花一樣的“魯荷紅”,潔白的“玉版白”,還有很多黃色的牡丹花。在這當中,最顯眼的就是牡丹花的“花中之王”“姚黃”了。她非常鮮豔,擁有一身黃衣服,好像穿著龍袍的女王。她的花好像皇冠,有著一種威嚴。
那麼多的牡丹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態。有的低著頭,好像一個害羞的姑娘;有的整個身子全低了下去,好像睡著了似的;有的彎著腰,照著“鏡子”,好像在精心打扮自己;還有的挺直身子,展開了漂亮的裙子,像在說:“瞧,我多美呀!”……
牡丹的顏色五彩斑斕。白的像雪,紅的像火,粉的像霞,黃的像金,綠的像被清水洗過的寶石……不禁讓我想起了劉禹錫的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欣賞著這國色天香的牡丹,我無法用詞語來形容她。神州牡丹園真令我流連忘返。
篇3
坐著豪華本田,載著大堆行李,經過六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一行七人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陽。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陽牡丹節,我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來到了歷屆牡丹節的主會場--王城公園。雖然如今牡丹的敗落期,但仍有一些頑強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綠葉託著圓圓的花骨朵,好像在保護著一顆顆紅寶石。“花王”依舊盛開著,鮮紅的花瓣層層疊疊地,足有七八層,被蒼綠的葉子映著,好似一團團溫暖的火,猶如雍容華貴的貴婦人,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精品區,這裡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繚亂。花朵如葵,如蓮,如繡球;花瓣似朱脣,似秀眉,似金鱗,妙趣橫生;花俏立於枝頭,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臥,有的挺立,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最讓人稱奇的還是牡丹中的絕品“綠牡丹”。花朵像一團團綠色的繡球,翡翠般晶瑩透亮。千言萬語匯成劉禹錫的一句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端莊典雅的牡丹構成了美輪美奐的洛陽城。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遺產的五A級景點龍門石窟,這裡彙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停車場裡已經都是車,連通道都水洩不通,儘管烈日炎炎,但卻擋不住人們的熱情,瞧,遮陽帽、遮陽傘齊都上陣,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頂在了頭上。走進大門,滿眼都是攢動的人頭,不論河東還是河西,山腳還是山頂,***還是出口。當然最擁擠的地方還是龍門石窟的代表窟--盧舍那大佛。我們頂著炎熱,拋棄勞累,忍著口渴向大佛臺攀登,那光滑的石階擋不住我們好奇的腳步。當我們穿過人海猛一抬頭時,發現盧舍那大佛正衝著我們微笑。正如導遊所說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能與大佛的眼睛正視。那大佛僅頭就有四米高,耳朵與劉翔齊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聳的大山上造就這偉大的建築群真是奇蹟呀!
最後一站是現代人民智慧的偉大工程--小浪底水電站。在山中疾馳了半個小時,終於見到了偉大工程,儘管因為時間關係不能參觀大壩,但傾斜的壩體上三個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卻深深鐫刻在我的心頭。感謝工人叔叔們,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才有了這偉大的水利樞紐,為華北乃至全國輸送著電。跨上搖搖晃晃的黃河索橋,望著腳下碧波盪漾的河水,真讓人在心驚膽戰之際更有一種征服感。
黃昏時分,我們依依不捨地踏上了歸途,難忘洛陽,難忘這九朝古都,更難忘的旅遊帶給我的視覺盛宴和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