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階段如何學習歷史的方法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絡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一、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瞭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

  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

  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

  鞏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繁榮***指具體表現***

  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後,在今後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

  在這些大致內容列出來之後,不妨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為什麼有些城市經常被作為首都,選擇首都的標準有哪些,為什麼會有這些標準?再比如,為什麼有些朝代能堅持幾百年,有些朝代卻如曇花一現,各個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歷史當中,要培養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識,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事情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會極大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預見能力。

  精華線上的幾位歷史老師,在教學當中,都非常注重幫助大家列好知識框架,可見這一點,在歷史的學習當中,是極為重要的。

  二、補充史實和教材觀點

  大綱列好之後,我們可以在大綱之內補充基本史實。根據每個章節內容,新增重點歷史史實的各種因素:

  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

  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

  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

  在對歷史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誰而起,因什麼事情而起,又是在當時什麼樣的社會情況影響之下。歷史是事件的組合,一個個的事情,還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們可以盡力去還原這個事情,大家都很愛聽袁騰飛老師的課,就是因為他能講歷史講得有意思,有深度,而且在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還能順便把這個事情的所有內容都記住了。

  三、牢固掌握學習公式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