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建築是怎樣的
元代建築承金代建築,因蒙元統治者建築工程技術低落,故依賴漢人工匠營造。元代建築特點是粗放不羈,在金代盛用移柱、減柱的基礎上,更大膽地減省木構架結構。下面一起看下?
元代木構
就結構方法論,元代與宋金雖尚多相似之點,似應在上章敘述,然其整個建築活動,以大都為中心,建立明、清北京之規模,六百餘年繼續不斷,故元、明、清實應作一時期之三階段論。元故宮於明初為大徐達拆毀,其建築物後世無存焉。今所存元代實物亦如前代遺例,僅各州郡零散殿堂數處而已。
陽和樓 在河北正定城中央,下為重臺,上建屋七間;磚臺下開兩券門如城門。樓屋平面廣七間,深三間,比例狹長。其柱頭間闌額刻作假月樑形,為罕見之例。其角柱上普拍枋出頭角上刻一入瓣,為元代最常見作風。角柱生起尤為顯著。內部樑架當心間,次間,梢間三縫各不同,頗為巧妙,兩際結構更條理井然。斗拱雙下昂單拱計心,其柱頭鋪作實際上為昂嘴華拱兩跳。樑栿外端出為螞蚱頭,已兆見明、清桃尖樑頭之濫觴,其補間鋪作第一跳亦為假昂,但第二層昂斜上,後尾挑起,仍保持其槓桿作用。至於華拱後尾施橫拱,宋代僅見於《營造法式》,但實物則金元以後始見盛行。樓準確年代無考,元至正十七年曾經重修,想當為金末元初***約公元1250—1290年間***所建。
北嶽廟德寧殿 廟在河北省曲陽縣城內。自唐迄明遙祭北嶽之所。清初改為北嶽祭典于山西渾源州,此廟遂歸廢棄。廟址一部蕩為民居,僅德寧殿儲存稍佳。殿建於高臺上,重簷四阿頂。殿身平面廣七間,深四間,周以迴廊,故成廣九間深六間狀。與《營造法式·卷三十一》“殿身七間,副階周匝,..身內金箱鬥底槽”一圖極相似。殿下簷斗拱,重昂重拱造,第一層假昂,其上華頭子則為長材,與第二層昂後尾斜挑達榑下。上簷斗拱單杪重昂,昂亦為昂嘴形華拱,與蘇州三清殿上簷斗拱做法相同。其後尾第二第三兩跳,重疊三分頭與菊花頭,尤為奇特。殿於宋淳化二年及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兩度重建,現存殿宇,蓋為元代遺物。殿壁壁畫尚存一部,似元人手筆。
曲阜孔廟承聖門及啟聖門 孔廟除金、明昌兩碑亭外,其次古建築當推承聖門及啟聖門,均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所建。門廣三間,深二間,中柱一列,闢門三道,單簷,“不廈兩頭造”,闌額狹小,普拍枋扁平。斗拱單昂,為平置假昂,而將襯枋頭伸引為挑斡,以承金桁。曲阜顏廟祀國公殿,廣五間,深三間,單簷,四阿頂。斗拱雙下昂重拱計心造。其柱頭鋪作用平置假昂,補間鋪作則第二層昂後尾挑起。曲阜諸殿堂,唯此一元構耳。
慈雲閣 在河北省定興縣城中央。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平面為近似正方形之長方形,廣深各三間,重簷九脊頂。其柱分內外兩列。內列承上簷斗拱及屋頂,外列僅承下簷及斗拱。其用柱法與曲阜金代碑亭相同,但內外兩列相去特近,以致均砌入磚牆以內,頗為罕見。其上簷斗拱雙下昂重拱造,第一層昂為昂嘴形華拱,其華頭子後尾不平置,而斜上挑起,承託於第二層昂之尾下,與曲陽德寧殿下簷斗拱相似,殆為元代通行做法。
聖姑廟 在河北省安平縣城北門外,為周孝女郝女君之廟,見於《太平寰宇記》及《魏書·地形志》。今廟則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所建也。廟立於廣大高臺之上,其正殿平面於前後二殿之間以柱廊聯接成為工字形;其前後二殿均為單簷九脊頂。蓋工字形平面在金、元乃極盛行也。此殿在結構上可特別注意者三點:***一***其斗拱單昂為平置假昂,其後部挑斡乃襯枋頭所延長,開明清通常做法之先例。***二***柱雖為梭柱,但卷殺之法唯下段三分之一垂直,以上三分之二逐漸削小,至頂僅等於櫨鬥之底,其權衡頗乏秀麗之感。***三***樑架富於變化,儘量利用木材之天然形狀,不加斫削。
明應王殿 在山西趙城縣霍山,為廣勝寺泉水龍王之殿。殿平面正方形。廣深各五間,重簷九脊頂,其週迴為廊,殿身實方三間也。上簷斗拱出重昂,下簷則為單昂。殿內壁畫多幅,其一以演劇為題材,款題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四月,至於殿之建立,當在是年以前也。
延福寺大殿 在浙江宣平***今武義***縣陶村,建於元泰定間***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殿平面樑廣各五間,近正方形,當心間特大,次梢兩間之聯合長度,尚略小於當心間,屋頂重簷九脊,闌額之上不施普拍枋,為元以後所不多見。其上簷斗拱出單杪雙下昂,單拱造,第一跳華拱頭偷心。第二三跳為下昂,每昂頭各施單拱素枋。其昂嘴極長,下端特大。其第二層昂不出自第一層昂頭互動鬥以與瓜子拱相交,而出自瓜子拱上之齊心鬥。第二層昂頭亦僅施令拱,耍頭與襯枋頭均完全省卻。其在柱頭中線上,則用單拱素枋三層相疊。其後尾華拱兩跳偷心,上出栔以承昂尾。昂尾不平行,故下層昂尾託於上層昂尾之中段,而在其上施重拱。其柱頭鋪作,則僅上層昂尾挑起其下層昂尾分位乃為乳栿所佔。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歷來傳統方式,實為罕見之孤例。下簷斗拱雙杪單拱偷心造,後尾則三杪偷心。其當心間補間鋪作三朵,蓋已超出宋代兩朵之規定矣。屋頂僅覆瓪瓦,不施脊獸等飾。
廣福寺大殿 在雲南鎮南縣城內。寺創於元代。大殿平面廣五間,深四間,單簷九脊頂。簷柱卷殺為梭柱。外簷斗拱重杪重昂,昂為平置假昂,昂嘴斜殺為批竹式,但昂尖甚厚,至為奇特,柱上闌額虹起如月樑,補間鋪作遂不用櫨鬥,將華拱泥道拱相交直接置於闌額之上,至為罕見。樑栿斷面均近圓形,為元代顯著特徵之一。
廣勝寺諸門殿 山西趙城縣霍山廣勝寺上下兩院***俗呼上寺下寺***建築兩組,在結構上為我國建築實物中罕見之特例。
***一***下寺山門 平面廣三間,深二間,單簷九脊頂,但主簷之下,前後兩面各有垂花雨搭懸出簷柱以外,故前後面為重簷,側面為單簷,為富於變化之外觀。其斗拱單杪單昂,但山面中柱上用雙杪,每間用補間鋪作一朵。其樑架不用平梁而將三侏儒柱並立於四椽栿上以承脊榑及平榑,亦罕例也。
***二***下寺前殿 平面廣五間,深四間,椽六架,單簷“不廈兩頭造”。除前面當心間外,無補間鋪作。其內柱之分配,僅於當心間前後立內柱,次間不用,使樑架型成特殊結構。在當心間內柱與山柱之間,施龐大之內額,而在次間與門楣間之柱上,自斗拱上安置向上斜起之樑,如巨大之昂尾,其中段即安於內額之上。前後兩大昂之尾相抵於平梁之下,加墊頭以承託之。我國建築,歷來樑架結構均用平置構材,如此殿之用巨大斜材者,實不多見也。
***三***下寺正殿 殿廣七間深八架,其次梢間亦用類似之大昂式乳栿,其尾與斗拱相交承託於四椽栿下。正殿斗拱單杪單昂重拱計心造。各間均無補間鋪作。
***四***上寺前殿 民國二十年發現金版藏經之處,即此殿也。殿廣五間,深四間,單簷九脊頂,斗拱重昂重拱計心造;當心間用補間鋪作兩朵,次間一朵,梢間不用。其樑架結構亦有巨昂挑起,但用於山面中柱上以承託兩際構架。自藏經一部被竊後,其前面門道已被縣府封砌。
***五***上寺後殿 平面廣五間,深四間,單簷九脊頂。因平面之近似方形,故正脊極短,形成奇特之外觀。斗拱亦重昂重拱計心造。內部樑架亦用巨昂挑起,但不若前舉數例之巨大;其位置則在山面中柱,以挑託山面上平榑。
廣勝寺諸殿堂均有用此巨昂之共同特徵。其斗拱闌額及普拍枋並斷面圓形之樑栿,均為元代之特徵。寺創始甚早,唐代宗朝就原有塔院建立伽藍。金代曾大修葺。元大德七年地震至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重修。現在殿宇殆即延祐間所建也。上寺前部正中為飛虹塔,明代重建,當於下文另述之。
資福寺藏經樓 山西太谷縣城內資福寺,創於金皇統間,其大殿前之藏經樓,則為元構,樓左右夾以鐘鼓樓,成三樓並列之勢,樓本身兩層,每層各重簷,成為兩層四簷,外觀至為俊秀。其平座鋪作之上施椽作簷,尤為罕見。
永樂宮
永樂宮修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巨集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築群。特別是宮殿內部的牆壁上,佈滿了精心繪製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
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築,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