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築是怎樣的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建築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唐朝建築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巨集偉,嚴整開朗。建築發展到了一個成熟的時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體系。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唐朝建築:天台庵
太行深處藏古庵
天台庵是1956年山西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當時的報告認為“有些地方近似南禪寺正殿……可能是一座晚唐的建築”。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中國佛教創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
天台庵正殿是一座不大的佛殿,建築在太行山深處王曲村的中壇孤山上,四周青石砌岸,松柏為牆。天台庵原建制不詳,現僅存正殿三間和唐碑一通,雖規模不大,卻是我國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中極其珍貴的例項。大殿單簷歇山頂,舉折平緩,出簷深廣。殿身各柱柱頭優美古樸。殿內樑架及斗栱上保留有簡單的清式彩繪,山花壁內尚有部分清代壁畫殘跡。大殿結構簡練,沒有繁雜裝飾之感,這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點。
引起記者注意的是,天台庵在樑架結構上還保持了唐代的樑架結構。但是它的舉折,也就是屋頂,已經比南禪寺和廣仁王廟稍高了一點,那就是說到了晚唐,樑架在往高裡做,包括佛光寺東大殿的舉高都比南禪寺高,可以看出越早一點的建築,屋頂越比較平緩,越到晚期的建築屋頂就越舉高。天台庵則為唐制至宋制的過渡例項。
除了佛殿,寺院中儲存下來的就只剩下一通石碑和殿前的一對石獅子了。石碑,最終經不起歷史風塵的吹拂,字跡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倒是殿前這兩隻憨態可掬的石獅子,似乎早已看慣了世事滄桑,顯得頗為老練世故。
唐朝建築:廣仁王廟
寂寞千年的活化石
山西芮城縣素有“文物之鄉”的美譽,這裡有著名的古魏城遺址,唐代的木結構建築廣仁王廟以及精美絕倫的永樂宮壁畫。廣仁王廟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築,老百姓俗稱五龍廟,它的建築年代***唐太和五年即831年***比佛光寺還早了23年,僅晚於五臺山南禪寺大殿,在我國現存的四座唐代建築中名列第二,為河東一帶唐代建築的孤例。
廣仁王廟又稱五龍廟,廟前曾有五龍泉水,為當地灌溉之水源。因五龍之中的青龍又被稱為“廣仁王”而得名。廟宇由正殿、戲臺、廂房組成,四周有圍牆,東南角闢有小門。據說原來在廟門和照壁之間,有呈八字形的兩座石坡為道,後來因為土崖塌陷而被毀,東西廂房也被夷為平地,現在僅存正殿和建於清代的戲樓。廣仁王廟的大殿造型端麗、結構簡潔,屋頂平緩,板門櫺窗,單簷歇山頂,古樸雄渾,顯示了唐代的建築風格。
廣仁王廟能夠歷經風雨滄桑保留到今天,實屬上蒼厚愛。據記載,這座廟1958年曾經大修,原打算恢復唐朝的原貌,但由於當時對唐代建築的風格、結構、周圍環境及其佈局,都沒有認真加以研究,加上財力不足等原因,在修護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比如正脊的花紋無所依據,鴟尾的式樣不太對頭,臺基和簷牆也採用了新式條磚。但鬥和樑架仍儲存了唐代木構建築的特點。
在現存於世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築中,廣仁王廟是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築。直到1983年以前,這座正殿還是村小學的教室。廟裡的塑像也就在那時被毀壞了。2001年6月25日,廣仁王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驅車離開廣仁王廟,遠看這座沒落在無垠麥田和鄉下民宅的鄉下小廟,它很普通,卻寂寞地守候千年風雨。時至今日,廣仁王廟地處的龍泉村及周邊村民依然會在廟裡進香祈福,正月十五依然會在廟前進行龍燈表演,使這座不起眼的鄉間小廟儼然一座生生不息的“活化石”。
唐朝建築:南禪寺
慘遭南禪劫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是唐代武宗滅法前唯一儲存下來的佛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大殿,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比佛光寺還早七十五年。其中佛像為唐塑,1999年不幸被毀被盜,被稱為“南禪劫”。
南禪寺大殿位於五臺縣東冶鎮李家莊旁一處高崗上,屬於五臺山臺外寺廟。寺宇坐北向南,佔地面積3078平方米。寺內主要建設有山門***觀音殿***、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和大殿,組成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築。
唐建大佛殿,為南禪寺主殿,外觀秀麗、古樸。方整的基臺幾乎佔了整個院落的一半,全殿共用簷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樑架製作極為簡練,牆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南禪寺的屋頂是全國古建中最平緩的屋頂,與明清時崇尚的“陡如山”明顯不同。也就是說,從唐代到清代,年代越近,建築的屋頂越陡峭。縱觀南禪寺,最普通的板門,最簡單的直櫺窗,屋頂只是一片靜悄悄的灰色布瓦,除了鴟尾,正脊與垂脊上沒有任何花紋裝飾。殿內17尊唐塑佛像姿態自然、表情逼真,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
南禪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殿裡那幾尊唐代塑像。除了甘肅莫高窟外,這些都是內地現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非常珍貴。可惜近年發生了大規模的文物搶劫,據《中國文物報》報道,1999年11月24日晚7點左右,三名歹徒闖進南禪寺,將保管人員打傷捆綁起來,割斷電話線,砸開佛壇的鋼網門鎖。大殿裡的唐代佛像被當胸挖開,腹內寶物被偷走,文殊菩薩的後背也被掏開,其餘幾尊塑像同樣受到破壞。唐代特有的兩尊最美麗的“似宮娃”供養菩薩被鋸斷劫走,獅童塑像也從腳跟處被掰斷劫走。
專家估計這可能是文物販子指定不法分子,有組織有預謀地搶劫,然後迅速走私出境。一般人不會知道這個山間小寺的價值,更不會知道佛像的胸腹中藏有佛經寶物。如今大殿的門口裝上了鐵欄杆,遊人只能隔著欄杆遠望。見神壇上一尊唐代大金剛,虎背熊腰,怒目圓睜,大臉憋成了紅棗一樣的深褐。大概因為雙臂折斷兵器丟失,才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那天的犯罪。被盜的文物如今杳無音信,令人不由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