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文化是怎樣的
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隋朝的文化:學術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張調和儒佛道思想,並且主張樸實文學,反對南朝豔麗的文學思想。他提倡儒學,把儒家學說提升到治國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勵勸學行禮。各地紛紛廣建學校,關東地區學者眾多,儒學一時興盛。南北朝儒學流派不同,說經各有義例,到隋朝時沒有統一的經典,使得科舉制度在明經考試方面仍然困難。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開助佛反儒。601年,隋文帝認為學校多而不精,下令廢除所有學校,只儲存京師國子學,名額限七十人。劉炫上書切諫,隋文帝不聽。同時下令營造寺塔五千餘所。隋煬帝時雖然恢復各地學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時最著名的儒生有劉焯、劉炫,二劉學識豐富,受當時儒生景仰。然而劉炫乘隋文帝購求書籍的機會,偽造書百餘卷,題名為《連山易》、《魯史記》等,騙取賞物。劉焯也因計較束脩,聲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舉動,使得不少儒生後來都參加隋末民變。
王通是隋末大儒與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諡為“文中子”。他主張執政者應該先德後刑才能讓人心服;提倡儒道佛三教應該共同相處,而不是互相抵制。又主張天人之事與天地人三才不相離等思想。他著有《太平十二策》、《續六經》***又名《王氏六經》***與《文中子中說》。他的孫子王勃是初唐四傑之一,而他的弟子魏徵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學說,對後來宋代的理學影響深遠。
佛學思想大多為唯心主義,其中最興盛的天台宗主張止觀說,而禪宗主張頓悟說。止觀又稱為寂照、明靜,主張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專注於特定物件,併產生對於該物件的正智慧。頓悟為“明心見性”法門,即是主張頓悟。主張凡事通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領悟要領,從而指導正確的實踐而獲得成就。
隋朝的文化:文學史學
由於隋朝時間較短,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不大。雖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風的要求,但是後繼中斷,古文運動需要到中唐時期才成功的發展起來。當時有專門研究音律學的著作,也有不錯的散文與詩歌。在南北朝時,南朝文學講究聲律和彩色,北朝文學講究質樸切實用。由於南朝豔麗的文學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學大多承襲樑陳學風,沒有新的突破。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總數居然不過十餘人。杜正藏所著的《文章體式》,有助於學習南朝文學,號為“文軌”。甚至連高句麗、百濟也學習杜書,稱為《杜家新書》。這使得南朝文學流行到外國,影響甚大。584年隋文帝下令要求樸實文學。李諤建議不能依文藻華麗而錄取人才。然而隋煬帝又提倡華麗的南朝文學,他醉心於南朝的豪華,“三幸江都”,“好為吳語”。“貴於清綺”、“宜於詠歌”的南朝文學,正合他的口味。隋煬帝是一個文學家,最有名的是《江都宮樂歌》。每作詩文,都要南朝名士庾自直評議才發表出來,可見他是南朝文學有力的提倡者。
史學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書,或由官方撰寫,或由民間人士自行撰寫。其思想比較自由,質量也佳,但由於不容易採用到史官所藏書籍,通常只有紀傳沒有志書,不能說是完整的國史。593年隋文帝宣佈禁止民間私撰國史,評論人物。自此歷朝國史都改為官修,雖然官方修史公正性不足,但由於任用專業史臣撰寫,由朝廷提供的資料也比較充足,在隋唐以後成為朝廷專門的事業。
隋朝的文化:音韻學目錄學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韻學與目錄學的成就尤為卓越。開皇初年,顏之推、蕭該、長孫納言等八人和陸法言討論音韻學,一致認為四方聲調分歧很大,南北用韻不同。以前諸家韻書,定韻缺乏標準,都有錯誤。陸法言記錄了諸人議論的要旨,於601年寫成《切韻》五卷。這部書統一書面的聲韻,反映了當時漢語的語音,是中國最早的音韻書。這一語音系統完整的儲存在後來的《廣韻》,甚而《集韻》等書中。目錄學方面,隋代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眾經目錄》,道家的《道經目錄》,費長房所撰的《歷代三寶記》與釋彥琮所撰的《隋仁壽年內典錄》。隋廷收集南、北兩朝所有書籍共37萬卷,並編有《隋大業正御書目錄》。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編寫出《隋書·經籍志》,成為隋以前著述的總錄,在目錄學上的地位與班固的《漢書·藝文志》相同。
隋朝的文化:藝術
《遊春圖》,展子虔繪隋朝的時候,由於政教的關係,因此繪畫受到重視。隋朝繪畫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為主,但山水畫已發展成獨立的畫科。展子虔與董伯仁齊名,與東晉顧愷之、南朝齊陸探微及南朝梁張僧繇並稱前唐四大畫家。展子虔歷經北齊、北周與隋朝,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後任帳內都督。畫過佛教畫《法華經變》,風俗畫《長安車馬人物圖》,但均沒有傳世。其山水畫《遊春圖》,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綠。空間透視安排合理,注意遠近關係和山樹人物的比例,能夠於咫尺之中,具備千里之趣。這證明了隋朝的山水畫已經徹底解決“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空間處理問題,成為卷軸山水畫興起的代表作,元代《畫鑑》認為《遊春圖》是山水畫正式的始祖。于闐畫家尉遲跋質那,善畫西域人物,時人稱“大尉遲”。他擅長陰影暈染,即“凹凸法”。對後世繪畫很有影響。
隋朝書法巧整兼力,不離規矩。初唐大家的風範規模,在此已經初步形成。著名的書法家有丁道護、史陵與智永。墨跡則有千字文與寫經。隋代的書法以碑刻為大宗,《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顯示書法風格。隋末唐初尚有書法家虞世南,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家”。
隋朝的文化:音樂
琵琶樂師隋朝音樂受北朝胡漢民族的音樂與南朝宋、齊、樑的音樂的影響,宮廷樂歌雜有“胡聲”。隋滅南朝陳後設置清商署來管理。隋煬帝時,設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等九部樂。當時樂器有曲項琵琶、豎頭箜篌、答臘鼓和羯鼓等,都是從西北異域流傳過來的,在當時已經知道音階有七音而非五音而已。
萬寶常與何妥是隋朝有名的音樂家。何妥是何國***位於今烏茲別克***人,他還擅長哲學。592年以國子博士受命制定正樂,當時諸重臣議論紛紛,萬寶常也參與討論,然而一時沒有結果。最後何妥用計讓隋文帝採用黃鐘宮而解決糾紛。何妥又為隋煬帝作御車“何妥車”。著有《樂要》、《周易講疏》等書籍。
萬寶常著有《樂譜》。當時隋文帝受胡音與南朝“亡國之音”困擾,為了制定正樂召集牛弘、辛彥之與何妥等人整頓音樂,產生符合隋朝一統天下的國樂。當時重臣鄭譯、蘇威與何妥等人討論許久而沒有定論。萬寶常雖然表達意見,然而身份低下,其建議不被採用。不過他取得隋文帝的同意,以他所提的“水尺律”來調製樂器。萬寶常雖有抱負,卻因受一些權貴們的嫉恨,鬱郁不得志而去世。他的音樂在當時被說成是“西域之樂,乃四夷之樂,非中士所宜行也。”《隋書·音樂志》也把八十四調誤認為是鄭譯的理論,實際上這是萬寶常的研究成果。
科技
隋朝繼承北朝與南朝的科學知識,其科技成就表現在天文曆法、數學、博物學、建築學與醫學上。隋朝數學發達,當時士人皆須學習簡易九數,在國子監***大學***設有算學***數學系***,專門數學人才的培養也在隋代才正式成立。
隋朝曆法比前朝更加精密。600年劉焯藉由北朝張子信的資料,測定歲差為76年差一度,已接近準確值。604年劉焯制定出《皇極曆》,推日行盈縮,黃道月道損益,日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都比以前諸歷精密,而且提出“等間距二次內插法”的公式。《皇極曆》比過去的歷法準確,雖然被排斥不得施行,但對後世歷學提供了新標準。定朔法、定氣法也是劉焯的創見。
隋文帝平定南朝陳後將南朝的渾儀、渾天象及天文圖籍都集中於長安,並且命庾季才與南朝周墳參照各家星官,繪成星圖。周墳與袁充等人還在太史局教授星象知識。隋朝丹元子,按照東晉陳卓所定的星宮,把天上星星的步位,編成一篇七字長歌,叫做《步天歌》,文句淺顯,便於傳誦。隋末唐初,李播寫成《天文大象賦》,用詩賦描述全天星官。隋朝的星官體系十分發達,然而還有兩個弱點:當時過分強調三家星的區分,使星空劃分成為二元體系;在拱極區與黃道間,還有一些區域比較空白,命名的星星仍不夠多。
隋廷提倡博物學,在當時出現大量地方誌***或稱圖志、圖經***。隋廷明令全國各地推行方誌編寫,最後著有《諸郡物產土俗記》、《區宇圖志》與《諸州圖經集》。隋煬帝又詔天下諸郡上風俗物產地圖,據以編成《物產土俗記》及《區宇圖志》。朗蔚之採各地所上圖經而纂成《隋諸州圖經集》二百卷。裴矩於大業時期在張掖掌管互市,從書傳及西域商人的言論中,蒐集西域山川、姓氏、風土、服章、物產等資料而寫成《西域圖記》。這本書還記載自敦煌通中亞諸國直至地中海的三條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