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滕王閣序中的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當,可以使語言意蘊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推薦滕王閣序中的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見《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班超的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曹大家”***都是漢代著名的史學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從事抄寫工作,他從軍以後,受到大將軍竇固的賞識。公元94年,在竇固的推薦下,班超出使西域,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使西域全境統一於東漢。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侯。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今天把大學生當兵服役叫“攜筆從戎”。宗愨:字元幹,南朝宋南陽人。《宋書 ·宗愨傳》:“宗愨,字元幹,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現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也形容事業迅速地向前發展。成語一般寫作“乘風破浪”。這兩句是說,自己羨慕宗愨乘風破浪的遠大報負,所以懷有投筆從戎的志向。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謝家:晉朝謝安、謝玄的家庭。寶樹:謝玄曾以“芝蘭玉樹”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說自己並不象謝家子弟那樣的好,有謙虛的成分。晉、六朝***吳、東晉、宋、齊、樑、陳***時,謝氏最為興盛,一時人材輩出,聲譽鵲起。尤以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的謝安、謝玄、謝靈運、謝惠連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於史。所謂“芝蘭玉樹”,其典出自《晉書·謝安傳》:“***謝玄***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契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後以“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樹臨風”,比喻英俊瀟灑的美少年。“玉樹盈階”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孟母三遷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列女傳》***西漢劉向編***。孟子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被後世稱為“亞聖”的孟子,其實小的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其母親花費了很多心思。據說其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第一次他家住在墳墓附近,孟子小時候專門學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覺得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裡去了,誰知這是一個農貿市場附近,孟子又和小夥伴玩起做買賣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於孩子專心讀書,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附近。芳鄰:好鄰居。下句是說,自己年幼時父親也曾經擇鄰而居,使自己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一層意思是說,自己很高興能與參加宴會的各位嘉賓結交。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意思是說,過些時候將到父親那裡去接受教誨。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對:指庭對,有接受教誨之意。

  今茲捧袂,喜託龍門

  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這裡是說,這次能在宴會上拜見閻公,就好象登龍門一般令人高興。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這裡含有對閻公的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