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的創業模式

  在美國的矽谷,這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好地方,矽谷的創業又是如何的呢?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在美國,有2300萬家小企業,每個月還會新增54.3萬家小企業。所以,如果想要脫穎而出,並取得成功,不僅需要一個獨一無二的價值主張,還要有多元化的收入流,以及充足、強大的創造能力。其中有17家獨特的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這些公司的產品範圍很廣,從零售App應用,到時尚新貴,當然,這些公司也正在重新思索他們的收入模式,並且不斷為交易雙方創造令人信服的價值。

  在美國,有2300萬家小企業,每個月還會新增54.3萬家小企業。所以,如果想要脫穎而出,並取得成功,不僅需要一個獨一無二的價值主張,還要有多元化的收入流,以及充足、強大的創造能力。其中有17家獨特的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已經得到了市場的驗證,這些公司的產品範圍很廣,從零售App應用,到時尚新貴,當然,這些公司也正在重新思索他們的收入模式,並且不斷為交易雙方創造令人信服的價值。

  Skillshare

  創新視角:繞過中介商,特別是那些巨頭中介商,並把一個醫學裝置轉型成為了一個時尚飾件。

  Warby Parker的影響力是不可否認的,現在圈子裡的科技記者們都拿Warby Parker做例子,一提到某個傳統行業,就會說,“要做**行業的Warby Parker”。一直以來,眼鏡行業都是由Luxottica集團所統治,但是Warby Parker卻從價格這一點上闖出了一片天,他們改變了奢侈的眼鏡購物方式,現在反而有些像線上買鞋了。

  消費者評論說,“嘿,真的,一副眼鏡只要95美元,那我也來一副藍色的吧。”Warby Parker是從電子商務起步的,現在他們也開設了實體店,而且是和Tiffany這樣的奢侈品店開在了同一位置。Warby Parker的眼鏡款式很多,比如“The Standard”,“Alchemy Works”,等等。它不僅去掉了中間環節,還增加了許多很酷的元素和社交功能。超低的價格,時尚的感覺,還有什麼能比這兩點更能吸引消費者的呢?

  經驗:改變了人們看待一個行業的眼光。

  Sitich Fix

  創新視角:依靠資料和兼職時尚界人士提供的趨勢,提供更智慧的個性化造型。


 

  Stitch Fix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Katrina Lake表示,他們公司探索到了零售行業裡他人沒有發現的一塊處女地,更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她的初創公司擁有專門的演算法處理新使用者時尚造型的調研,然後根據收到的資訊提供反饋,幫助Stitch Fix在加州和德克薩斯州300多位兼職時尚師開發出最適合使用者的時尚服飾,他們會給訂購使用者寄送出裝有五件時尚商品的禮盒,而且保證會得到使用者的喜愛。 Lake表示,“沒有任何一家服務商,可以提供真正個性化的零售體驗,而且價格還如此優惠,只有Stitch Fix做到了。”

  Stitch Fix最初的使用者定位在25歲左右的都市白領階層,因為他們工作非常繁忙,而且沒有太多時間去購物,但是這幫人有非常喜歡時尚,希望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隨著公司的發展,Lake非常明確,她知道,“沒有時間打扮自己的女人非常多”,不管是待在家裡的家庭主婦,還是在職場上的女性高管,都對 Stitch Fix好評如潮。“我們可以專注在一件事上,然後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有趣和愉快的零售體驗,為她們帶來真正的個性化服務。”Lake說道。

  經驗:通過智慧資料開發產品,給消費者帶來驚喜和快樂,還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

  WarbyParker

  創新視角:繞過中介商,特別是那些巨頭中介商,並把一個醫學裝置轉型成為了一個時尚飾件。

  Warby Parker的影響力是不可否認的,現在圈子裡的科技記者們都拿Warby Parker做例子,一提到某個傳統行業,就會說,“要做**行業的Warby Parker”。一直以來,眼鏡行業都是由Luxottica集團所統治,但是Warby Parker卻從價格這一點上闖出了一片天,他們改變了奢侈的眼鏡購物方式,現在反而有些像線上買鞋了。消費者評論說,“嘿,真的,一副眼鏡只要95美元,那我也來一副藍色的吧。”Warby Parker是從電子商務起步的,現在他們也開設了實體店,而且是和Tiffany這樣的奢侈品店開在了同一位置。Warby Parker的眼鏡款式很多,比如“The Standard”,“Alchemy Works”,等等。它不僅去掉了中間環節,還增加了許多很酷的元素和社交功能。超低的價格,時尚的感覺,還有什麼能比這兩點更能吸引消費者的呢?

  經驗:改變了人們看待一個行業的眼光。

  PaperlessPost

  創新視角:徹底改變了信函世界,從線上起步,又回到線下

  Paperless Post成立於2008年,它是美國郵政服務公司的最大競爭對手,該公司鼓勵人們通過***釋出通告和邀請,而且他們擁有數百個設計模板。這個網站是免費的,不過,如果使用者需要使用高階模板和信封,只需要預付“Coins”。在2012年末,他們又開創了另一個收入模式,推出紙質的Paperless Post服務,允許使用者在PaperlessPost.om網站上面設計一張卡片,然後可以通過電子方式,或是紙質郵政方式傳送給對方。Alexa Hirschfeld向媒體透露,60%的Paperless Post使用者希望可以通過紙質郵政寄送卡片。“他們告訴我,他們喜歡Paperless Post,但是在某些時候,他們也需要用紙張來寄送東西,因為畢竟紙張還有具有質感的,而且還可以儲存很久時間。”同時,該公司數字化的創新速度並沒有減緩,為了提升美學設計,他們和許多設計師進行了合作,分享收入,這些知名設計師包括J。Crew,Oscar de la Renta,以及Kate Spade,他們都負責為Paperless Post網站進行模板設計工作。

  經驗:重視設計美學。

  Zady

  創新視角:透明化銷售,強調告知購買者衣服的製造地以及設計的相關背景資訊。Zady 旨在改變人們看待時尚產品的方式,特別是快銷時尚行業。該公司創始人Soraya Darabi和Maxine Bedat非常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純手工製造的商品,而且這些商品都是在美國本土生產---“Made in America”,並極具環保意識,在她們眼裡,少即是多。

  經驗:講述產品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們願意花錢購買你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美國矽谷創業者的一些話

  我出差去美國,去的大多數是矽谷,紐約去的很少。去矽谷一般是接觸兩方面的人:一個是VC,一個是創業者。參加那些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場合,比如慈善晚會、財經年會什麼的,我都會覺得有些緊張、侷促,因為不知道該跟大家說什麼,但去國外的時候見VC,見創業者,感覺會比較好。國外的VC們跟我談得來,因為我也是創業者,說話直接,不繞彎子,除去語言不像海歸們那麼流利,他們覺得我反而更像矽谷的人,從思維模式上講是這樣。

  幾個月前,我到美國接觸了一些矽谷的創業公司,跟年輕的創業者聊天,我有三個強烈的感覺:第一,與眾不同的精神。這些人會有形形色色的“奇怪”的想法,甚至是很匪夷所思。你會發現,他們很注重跟別人不一樣。我認為,這就是創新的一個重要特徵;第二,產品經理精神。我遇到的創業者都是津津樂道地跟你談他新做的一個產品,大家都會把目標聚焦在產品之上,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第三,顛覆精神。一個毛頭小夥子,十八九歲,那勁兒感覺他就能改變世界,他就能幹掉今天的某家大公司。

  這與我們國家的網際網路創業者是有區別的。老實說,我也參加了很多創業者的會,有相當多的創業者老喜歡跟你談概念,O2O、可穿戴裝置什麼的。談概念,我覺得是最乏味,因為概念都是正確的廢話。概念正確,並不意味著消費者一定要用你的產品。矽谷的產品經理精神,你可能會說他太務實,太實用主義,沒有戰略,但任何偉大的公司都是從一個產品開始的。

  基本上,矽谷的文化傳統是產品驅動,這和我原來一直主導的產品理念是相符的。在矽谷,一般大家都不談概念。因為我以前做過創業者——當然現在還是創業者,也做過投資人,後來發現談概念除了自娛自樂,在行業裡混點名聲,其實根本影響不到使用者。使用者使用你產品,他們只關心你做的是什麼東西,能解決我什麼問題,根本不聽你背後的理念。矽谷的創業者們會給你描述具體的產品是怎樣的,以色列人也有這樣的特點——解決問題,而不是空談理念。

  中國網際網路是不一樣的,創業者缺少一種膽量,缺少一種挑戰的氣魄。大家談起來,都是在琢磨著怎麼跟在大公司屁股後面分點錢,要麼就是想著怎麼繞道躲著走。除此之外,我覺得中國網際網路創業者,我自己總結,一是創新度不夠。腦子裡的想法,做出來的東西,沒有那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同質化嚴重;二是深度不夠。我們這裡做事,不由自主就往寬裡想,好像什麼都能幹。但這麼多創業者,你要能脫穎而出,無非是兩種思路:要麼是進入很新的領域,產生很新的想法;要麼是在大家都知道的領域,你能想得比別人深,想到和別人不一樣的解決方法。

  有時候,我會故意問美國的創業者,有沒有把業務延展到中國的想法?他們一般不跟你談這個巨集大的願景,而是會向你描述很深入的東西,在這個領域深挖下去會有什麼價值。聽他描述,你就知道他在這件事上是經過深入的思考,做得很專注。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經常犯的錯誤,是狗熊掰玉米,這個我也能做,那個我也能做,每個人都給你描繪說一個特別巨集大的願景。所以,中國網際網路上大部分投資專案,我用了一個詞來描述的話,聽起來是Reasonable,很合理、正常,沒有令人驚豔的地方,不會讓你驚歎說:哎呀,他怎麼會這麼想呢?!

  我在那邊轉一圈下來,覺得特別受啟發,就連我這樣算是行業裡乾的時間比較久的,都覺得聽到了很多新的思想。這種思想你可以不認同,我也有時候和他們爭論,也不同意他們的一些想法,但這種思想的碰撞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說過,如果你有一個橘子,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倆交換了之後,結果是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橘子。但思想不一樣,我們有兩個思想,經過碰撞交流之後,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了兩個思想,也可能碰撞出第三個思想,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美國創業者給我的感覺,他們做的很多事情讓我覺得匪夷所思,是完全想不到的。當然,這些匪夷所思的事兒不一定成功,因為與眾不同的事兒肯定是失敗率很高的,但這正說明他們不怕失敗。中國網際網路創業者太害怕失敗了,所以喜歡隨大流來尋找安全感。比如,有的創業者就說:你看,我現在做的事是大公司都在做的。拜託,如果大公司也在做你做的事,不是說明你正確,而是說明你危險。大公司更害怕失敗,都是先看別人怎麼走,然後再跟進。別人趟出來眼鏡的路子就跟眼鏡,別人趟出來TV的路子就跟TV,連360 隨身wifi這麼簡單的東西它都要跟。

  大公司有錢有勢有資源,採取跟隨策略還可以理解。可笑的是市場的老二老三,還要採取跟隨戰略。360幹什麼,千年老二就跟著幹什麼,有樣學樣。這樣學下去,更強化了千年老二的市場地位。

  中國的網際網路創業環境跟矽谷相比,從投資環境來說,現在已經不缺VC了,也不缺天使了,創業者本身我覺得在挑戰的勇氣,勇於顛覆、與眾不同的創新方面,跟矽谷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