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藝術成就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夢幻與現實的結合
小說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邊城的浪漫傳奇的愛情故事,所在的地點就是一個類似桃花源記的人間仙境―邊城。這裡遠離城市喧囂,留下的只有淳樸自然,安寧祥和的自然風光。翠翠和天保、儺送的愛情糾紛頗具浪漫色彩,即使在實境中,也滲透著一種抒情幻想的成分。為了突顯小說主人公翠翠的外貌美、形體美以及心靈美,作者從現實生活中提煉了一些真實情節,比如,作品描寫她是一個生長在青山秀水中的女孩,從小受到大自然的精心呵護、培養,汲取了大自然的精華和靈氣。大自然賦予了她除了清澈的眸子、姣好的外貌外,還培育了她純淨善良、簡樸自然的性格,她熱愛山水、狗、外公、大自然的一切,還有那飄渺的歌聲。不僅如此,小說還通過想象中的夢幻境界的描寫,進一步展現翠翠在愛情中滋生暗長起的心靈美和人情美。一次翠翠和外公在端午節去看賽龍舟,兩人走散。夜幕降臨,翠翠幸好得到儺送相助順利返回渡口,情竇初開的翠翠心中便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事。初遇愛情的翠翠更是執著追求,痴情等待,加之青山綠水的描繪,更使得整部作品充滿了一種神祕的美感和朦朧的詩情畫意。尤其是結尾處白塔下綠水旁,翠翠佇立在那兒等待曾經叩開她心門的有“岳雲”美稱的儺送,“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但翠翠一直在那兒痴情地等待著。作者這些抒情的幻想不是強加的,而是根據人物性格發展和情節的展開來描寫的。比如初遇儺送的翠翠,其夢幻之境正好符合情竇初開的少女由於羞澀而表現出來的內向性格,同樣作為背景的古樸絢麗的山水畫、風俗畫的描繪又正好與這個淳樸愛情故事的情節相等,達到夢幻與現實的完美結合。
:純樸自然的民風民情
除了上文提到翠翠的人性美和人格美,作品的其他人物依然如此。渡口老船翁雖已年逾古稀,卻依然精神矍鑠,古樸厚道,經常不收別人渡船的錢,善良老實,順順豪爽耿直,天保的成人之美、豁達大度,儺送的情深義厚,專情等等。《邊城》裡出現的人無論是水手、廚子、士兵、農民、船伕等下層勞動人民都具有美好的“人生形式”,他們都從某一方面或幾方面展示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內涵,是淳樸的、真誠的,正是作者所崇尚的美好的自然人性。人人都具有美好的道德品行“即便是***,也常常較之講道德知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不論是人情風俗或者道德形態,小說都著力體現淳厚朴實的邊城的民性,古樸的變成民風的溫馨和質樸,人人皆有君子之風,這裡的“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使得文中的湘西民風民情,山水風俗無不富有靈性,同時折射人性的光澤。小說的語言上,作者也極力使語言符合作品中湘西的風土人情、優美的景色相一致。因此語言常常散發鄉土氣息,質樸自然,凝練含蓄,往往寥寥數語便可將難狀之景尤其質樸的民風民情躍然紙上,給人以真是親切之感。
:悲劇的必然性
小說體現了作者對理想美的追求,通過翠翠的愛情,表達了一種悲劇性的感悟。首先,翠翠的母親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最終以一段美麗動人的戀情悲劇作結,彷彿暗示了翠翠的愛情悲劇,就像一種生命的輪迴,一種無法擺脫的的命運的力量。其次愛情的糾葛,這其中包括了天保、儺送、翠翠三者之間的戀愛關係,還包括多重誤會。儺送、翠翠從一而終兩情相悅,而天保是單方面追求翠翠,並真誠地派人說媒,但是善良豁達的天保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卻遇難而亡,儺送因為天保的死痛心不已,也離開了邊城,已無心兒女之情。其實天保和儺送的矛盾即善與善的對立,無論哪方勝利,最終都是悲劇,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毀給人看。”同時,不僅三角關係的複雜性,還有王團總看上了儺送,有意將女兒嫁給儺送,並以碾坊作為陪嫁,但是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這其中還因為彼此溝通不清楚,比如天保和老船伕,老船伕和翠翠之間。最終造成了這段悲劇的必然性。最後翠翠十分依戀外公,但又不能完全只為外公存在,對愛情的嚮往和對親情的依戀就產生了極大的衝突。外公疼愛翠翠併為她的未來擔憂,她也希望翠翠能找到寄託終生的靈魂伴侶,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同時,這一願望引起了老船伕的遲暮之感以及落寞,孤寂的心境。小說最後,白塔,一座小城標誌的坍塌,與外公的離世,寓意著這個美麗的邊城未來的結局。正如小說中所述:“一切依舊,唯對於生活,卻彷彿什麼地方有了個看不見的缺口,始終無法填補起來。”這個缺口正如翠翠愛情的悲劇,是由命運、愛情、親情多重因素堆積而成的。也就註定悲劇的必然性。
《邊城》之所以令人愛不釋手,就是因為它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這是需要我們在小說中細細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