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過敏的急救措施

  青黴素因其抗菌譜廣、副作用少是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它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嚴重時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立即停用青黴素類藥、換未加任何藥物的生理鹽水等、平臥保暖、給氧呼吸,就地搶救。

  密切觀察病情,如意識狀態、血壓、體溫、脈搏、呼吸等,明確過敏程度後立即給予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小兒減量***。必要時半小時後可重複給藥,地塞米松10mg靜脈推注,另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

  給予抗組織胺類藥物,如鹽酸異丙嗪25mg肌肉注射,小孩每次按0.125mg/kg計算,必要時2小時後可重複使用一次。

  若出現血壓下降,可用升壓藥,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腎上腺素等,還可使用右旋糖酐等膠體溶液擴充血容量。

  當出現呼吸抑制時,可使用呼吸興奮劑,如洛貝林、可拉明等,必要時實施氣管切開術。

  若出現肌張力下降或心跳驟停時,立即給予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l,必要時也可以使用心三聯,即腎上腺素1mg、阿托品1mg、2%鹽酸利多卡因100mg,靜脈注射。

  在搶救的同時,一定要密切觀察病情,根據病情變化及具體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不可以照搬書本上的東西。

  青黴素過敏的臨床表現

  青黴素引起的過敏反應也分為4型。Ⅰ型反應又稱速髮型反應,與青黴素降解產物特異性IgE有關,表現為過敏症、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面板瘙癢、過敏性鼻炎、哮喘及喉頭水腫等。其中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有時患者接觸少量皮試液即可迅速發生,病死率為10%~20%。

  Ⅱ型反應由特異性IgG、IgM介導,使用大劑量青黴素後可以發生溶血性貧血。Ⅲ型反應與BPO特異性抗體有關,青黴素***特別是長效青黴素***治療中出現的血清病樣綜合徵,表現為蕁麻疹或其他型別皮疹、發熱、關節痛與全身淋巴結腫大。Ⅳ型反應表現為接觸性皮炎***目前不再外用,已少見***。而氨苄西林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機制則非變態反應,表現為發疹型藥疹,發生率約為10%。

  青黴素過敏的治療

  藥物過敏反應發生後,首先要迅速判斷可能的致敏藥物,並迅速阻斷患者繼續接觸過敏藥物。已經明確為青黴素過敏的患者,不宜再做青黴素皮試試驗。應及時治療。治療過程中、恢復後要注意藥物多價過敏、交叉過敏等情況。

  過敏性休克病例搶救:患者平躺,監測生命體徵***血壓等***,保持液體通道,進行吸氧。先要設法升高血壓***立即給予腎上腺素0.5~1mg,必要時再次給予;根據需要可給予升壓藥物。***;喉頭水腫者,應先解決呼吸困難或窒息。根據病情需要,給予適量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糾正酸中毒等藥物進行治療。

  輕症病例處置:如面板瘙癢、單側的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輕度的發疹型藥疹等,可以口服抗組胺藥物,必要時給予小劑量的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重症病例處置:如剝脫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壞死性鬆解症、重症多形紅斑等,合併內臟損害、病情複雜、嚴重者,須進行積極、全面搶救。搶救過程中要注意內臟器官功能、水電解質平衡,採用支援療法、預防感染。根據病情需要,可以給予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