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內科護理論文

  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人才需要精通專業知識、具備專業技能、具有寬泛的人文社科知識、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2月來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約有450例,從中選取100例進行本項研究。入選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齡為44~75歲,平均年齡***58.4±1.8***歲,病程0.1~10年,平均***5.5±1.5***年。其中腦梗死50例,腦出血35例,其他15例。將選取的100例患者以隨機分組方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為50例患者。確定研究物件後,對對照組患者採用一般的常規護理法進行護理,對治療組的患者則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再採用舒適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一段時間之後,分別記錄統計兩組護理的臨床效果,同時將二組的護理效果進行統計學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因和病情特點等方面均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的護理方法

  採用一般的常規護理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每日定時多次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徵,監測心電血壓等變化狀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半小時要巡視病房1次,及時發現有無異常狀況。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該瞭解各種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

  1.2.2治療組

  在給予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①生活方面護理:提供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經常通風。還應將輕重患者的病房分離開來,避免嘈雜環境對患者的影響。對患者身體以及各體位進行良好的護理,保證個人衛生並保持病房內床單以及患者衣服要定期清洗,保證整潔和衛生。面對患者身體不適等情況時醫護人員要有足夠的同情心和責任心,通過熟練的技術操作減少病患的疼痛。由於患者長期處於治療狀態活動量少,應該攝入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攝入,定量進食,少吃多餐。通常患者會有不同程度身體障礙,應鼓勵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適度運動,保證身體各部位的功能不受影響。調整心情,保障充足的睡眠。②心理方面的護理:醫護人員應當經常跟患者及其家屬交流和溝通,耐心細緻地講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程、預後和相應的治療方案,努力消減患者和家屬的緊張情緒,幫助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戰勝病魔,早日康復。醫護人員要同患者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滿足患者對自尊的要求和對安全感的需要,使其在康復訓練中能完全放開大膽訓練。說話聲音輕柔,語氣和藹可親,不快不慢。輕柔專業的語言能很好的安撫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③社會環境的舒適保證:建立良好地醫患關係,醫護人員要尊重患者,真正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讓患者對正常的醫護操作不感到恐懼。建立良好地病友關係,使患者之間可以互相鼓勵共同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做好思想工作,最大程度爭取家屬對患者治療過程的關心和支援。

  1.3評價指標

  採用調查問卷形式收集資料。本研究中,筆者採用了自己編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交由患者自行填寫完畢之後收回整理。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運用了統計學軟體SPSS18.0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

  2結果

  依據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中結果得到如下資料:治療組中接受舒適護理方式護理的50例患者滿意度高達98%,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的50患者滿意度僅為75%,二者統計學比較χ2=10.698,P=0.001,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有明顯差異。

  3討論

  腦血管疾病的康復時間是一段較為漫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舒適愉悅是患者在康復護理中最希望得到的一項基本需求。本研究通過對選取的100例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康復方案和治療措施,從患者生活、心理、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著手,進行全方面的護理,贏得了所有患者的一致好評,幫助患者儘早康復。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關於舒適護理的滿意度進行測評,好評率為98%,滿意人數達到50例中有49例患者表示非常滿意。在對照組中,接受一般常規護理的患者中只有76%的患者,即50例中的38例患者對護理表示滿意。因此,筆者認為本研究可以表明,經過舒適護理的患者比未經舒適護理的患者恢復的要快,採取舒適護理的方式,在神經內科的護理和治療中有很大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靈的感受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使住院患者,能在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幾個方面達到最好的狀態,樹立信心,儘早康復,舒適護理應運而生,該種醫療護理方式,具有高效性,個體化等特點。舒適護理體現了人性化護理的真正實施,完全符合“以人為本”的人文社會理念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內涵。舒適護理使基礎護理和優質服務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對患者的內心感受以及對服務的滿意度更加重視。舒適護理方式的實施有利於增強患者早日康復的信心,有利於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有利於提高現代護理服務狀況,從而不斷提高祖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水平。本研究中,舒適護理模式為神經內科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值得廣大臨床工作者積極地推廣和運用。

  範文二:內科護理的應用管理方式分析

  1護理人員的職責和素質及要求

  內科護理是內科護理人員在長期的護理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能約束自己思想和行為、凝聚其歸屬感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傳統習慣、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等精神因素的總和。內科護理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科護理組織在特定的內科護理環境下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基本信念、行為準則。目前,建設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醫院服務,是對內科護理管理者的客觀要求,也是醫院生存的根本。內科護理人員是醫院護理隊伍的組成部分,承擔著醫院各層次各科室的護理任務,而且在創新能力、進取精神方面都有獨特的作用。為了適應現在醫院改革的需要,醫院對護理人員的職責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掌握醫學各個學科相關的專業知識及護理技能,能準確無誤地準備和做好每一次護理任務,配合各醫師保證高質量地完成護理任務並掌握國內外各種疾病護理髮展狀況,;②熟悉各學科領域國內外護理技術動態;積極參與醫院各個科室的改革,努力提高護理質量;③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經驗交流會議,努力開展護理工作,不斷提高業務素質;④加強與各科室醫師團結合作,共同探討所有的患者護理工作內容,改進護理方法,努力提高護理學質量;⑤在此基礎上主管護士工作職責為執行專科護理操作,危重或疑難重症的護理工作,指導下級護士工作。負責護理新技術的推廣及臨床經驗總結,指導評估本科室疑難危重患者護理計劃的制訂,能夠承擔中、初級護理人員的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協同或指導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學革新,爭取科室做到全院第一。

  2建立護理人員的管理體系

  2.1護理崗位負責制

  每一個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是反映整個醫院醫療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護理人員管理體制改革的是建立把責、權、利繫結在一起的護理管理組織體系,將崗位工作職責、技術要求與護士的分層管理有機結合的一種崗位責任制。而護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備和科學管理.能夠直接影響整個醫院的工作質量和護理質量。護理管理者要結合護理工作的性質,在充分考慮人力成本的基礎上探索,使護士工作獲得最大的效益,為適應醫療體系發展與改革的需要,根據我醫院各個科室的職責範圍,確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每個崗位都是根據護理人員對各科室掌握的醫學護理知識狀況和熟悉程度來確認,從而達到工作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對於資歷高的護理人員,要求擔任新進護理人員的指導工作,協同護士長解決本科室在護理患者期間出現的重大問題,在臨床等方面具有較強的護理管理能力,督導及參與護理搶救工作。年輕的新進的護士要求管理科室,熟悉各個儀器的使用和操作,配合護士長管理患者的護理工作。參與護理臨床實踐,熟知患者的病情,主動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向醫師反映患者情況,為醫師診斷對患者治療提供參考。還要負責病房管理情況、患者主要用藥及併發症的預防和康復護理方案。掌握和使用各種高科技醫療裝置,積極配合護士長完成新業務、新技術的臨床實踐。以加快整個隊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2.2護理崗位輪換制

  醫院成立了內科綜合辦公室後,為了改變護理人員知識面狹窄和技能單一的現狀,我院採用了崗位輪換制。將年輕護理人員按照各個科室開放的時間順序,她們將分別輪流擔任整個醫院各個科室的護理及其它相關的工作,同時,每個科室都安排一名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幹,一方面全面負責全科室的護理工作,另一方面擔任年輕護理人員的業務指導與培訓工作。在幾個月的崗位輪換期間,內科全體人員同心協力,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年輕護士在具有豐富經驗護師的精心指導下,茁壯成長,熟練掌握了各科室的技術和技能,達到每位年輕護士均能獨立勝任各科室的護理及其相關的管理工作,能及時應對各個科室患者發生的突發狀況,使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護理崗位跟進位制

  針對年輕護理人員理論基礎薄弱、實際操作能力較低的特點,科室制定了領導跟進位制:在崗位輪換期間,每位年輕護理人員必需系統地跟資歷較高的護士或護士長熟悉本科室的各種護理工作。積極參加護理查房、病例討論及差錯事故分析。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協調應變能力,敬業愛崗的精神,能夠組織督導護理工作,搶救技術嫻熟,能參與疑難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以及難度較大的護理技術操作。

  3結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醫學事業就在近年來發展的十分迅速。並朝著多種方向發展。內科護理作為醫院護理科的一部分,在醫院工作正常執行中起著不可磨滅之作用,它也是內科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的管理體系下,護理人員除掌握原來的本職的護理知識外,還學習並掌握了各學科科室的儀器操作特點和使用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真正達到了人、財、物等資源共享的預期目的。


內科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