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護理學畢業論文

  在當今社會,醫療護理服務不斷髮生重大變革,對於臨床護理者而言,將受到很大的衝擊和挑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產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於我院住院的孕產婦100例,其中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實施產科風險管理,將其作為對照組,而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實施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將其作為研究組。兩組產婦人數均為50例,其中研究組產婦年齡20~38歲,平均年齡***28.3±6.2***歲,對照組產婦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8.9±5.3***歲。兩組產婦在年齡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風險因素分析

  ***1***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服務意識落後,責任心不強,實際工作經驗欠缺等均有可能產生護理風險事件。部分護理人員不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未認真執行查對制度,未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未向孕婦及家屬明確告知妊娠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導致一旦出現異常,孕婦及家屬就會對醫護人員產生抱怨情緒,容易產生醫患糾紛。

  ***2***護患溝通因素。部分護理人員不善於與孕婦及家屬溝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注重孕婦的心理感受,甚至對於孕婦因緊張、恐懼而反覆向護理人員提出問題的行為,表現出極不耐煩,進而引起孕婦及家屬反感。同時在孕婦分娩過程中,未給予實時的人文關懷,導致孕婦不滿。

  ***3***人力因素。因臨床護士緊缺,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導致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思想不集中,護理工作不到位,容易產生護理風險。***4***護理記錄因素。護理記錄不全面、不及時、不真實,執行醫囑隨意代簽,使護理記錄失去法律效應。

  1.3對策

  ***1***強化法律意識。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讓其瞭解違法違規行為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使護理人員能自覺規範的進行護理操作。另外,利用法律知識,可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以減少護患糾紛。

  ***2***風險評估。針對護理操作中可能引起風險事件、投訴事件的主要專案,進行分析、總結,並制定改正措施,以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

  ***3***完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加強質量監控力度,嚴格執行各項操作常規,認真執行查對與交班制度,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對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使護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5***加強服務意識教育。由高資歷、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講解護理技巧,並傳授與患者交流的技巧、人性化護理細節。每月依據護士的護理質量、服務態度,選出模範護士,給予獎勵,以激勵其他護士。

  ***6***合理排班。在排班時,可由資歷高、經驗豐富的護士搭配資歷較淺的護士,在高危時段,可適當增加護理人員。

  ***7***規範護理書寫。在書寫護理記錄時,應及時、客觀、全面,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詞彙,並由高年資的護理人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1.4觀察專案

  觀察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護理風險事件、護理投訴事件情況。

  1.5資料處理方法

  採取軟體SPSS15.0處理資料,採用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於對照組,其護理風險事件、護理投訴事件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

  3結論

  產科是一個專科性較強的特殊科室,產婦、新生兒情況變化快,護理工作大且繁瑣,若稍有不慎,則可能會引發護理糾紛。風險管理是指對現有或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處理,以最大限度減少風險事件帶來的不良後果。作為產科護士,應抱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以患者的利益為出發點,從細微處做起,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識別,處理,將差錯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母嬰安全,以減少護理糾紛[2]。本文中研究組實施風險管理措施,並與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於對照組,其護理風險事件、護理投訴事件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顯示加強風險管理措施,可明顯減少產科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綜上所述,加強風險管理措施,可明顯減少產科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範文二:績效管理產科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產科共有病區2個,其中一病區床位36張,護士15人,床護比1∶0.4,其中護士長1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5人,護士8人;正式護士3人,合同護士12人;本科4人,大專11人;年齡22歲~39歲,工作時間5年以上護士7人,3年~5年2人,3年以下6人;月收治患者120~180例。二病區床位22張,護士9人,床護比1∶0.4,其中護士長1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3人,護士4人;正式護士2人,合同護士7人;本科2人,大專7人;年齡22歲~36歲,工作時間5年以上護士4人,3年~5年1人,3年以下4人;月收治患者60~100例。

  1.2方法

  1.2.1建立績效考核方案根據“優質護理示範工程”重點內容要求及醫院制定的各項質量標準,結合產科具體工作特點制定二級考核指標10項。

  1.2.2實施方法工作量由工作人員每日自行填寫,夜間工作量由白班稽核,護士長最後稽核。質控小組成員按科室要求逐項檢查各項護理質量標準並隨時記錄存在的問題,護士長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平時護理質量。夜查房及護理部抽查,季度質量檢查存在的問題均納入考核。護士長制定專科調查表並親自發放記錄結果。

  1.2.3分配方案將護士績效獎金按職稱發放40%,其餘60%總金額除以全體護士總得分後再與每個護士得分相乘,加上職稱發放部分即為每位護士績效工資總數。另有加分專案:如論文發表、合理化建議、科室有困難時主動加班、表揚信者加2~5分。

  2結果

  將2011年6月初次考核與2012年6月同期進行比較。2011年6月為對照組,2012年6月為觀察組,將月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檢查得分進行對比。患者滿意率大幅提高,護理質量有較大提升。

  3討論

  3.1確保了質量改進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質量管理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預防為主,持續改進”是管理的精髓。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評估出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持續改進,解決同樣的問題重複出現的現象。通過績效考核的方法對全科護理質量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與控制,護士的質量意識、問題意識、改進意識有了明顯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定期和不定期以及反覆檢查、督察的方式,找出了護士工作中易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指導整改。

  3.2考核可操作性強,考核面廣,能反映大多數護士的工作質量,得到護士的認可

  績效考核質量標準細緻,考核涉及範圍廣,做到了凡有護理操作、質量體現的地方均納入考核內容,避免了護理管理“死角”的存在。同時,護理績效考核體現了絕大多數護士的意願,考核方法公開、透明,考核結果客觀、公正,及時反饋,使護士能及時瞭解自己工作成績和發現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和學習方式、方法和態度,從主觀上和客觀上改變個人平時工作中一些不良習慣,自覺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和各項規章制度,規範護理行為。

  4結語

  總之,產科實施績效考核以來充分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中自我約束力,在工作中能做到互相提醒,互為監督,創造了尊重、充滿生氣和活力的工作環境,提高了護士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繁忙時段護士自願加班以保證工作質量,夜間護理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體現了護理質量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觀性、持續性,患者對科室的滿意度和科室護理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合理的績效分配製度,客觀公平地實施護理人員的績效分配,可以提高其工作滿意度,穩定護理隊伍,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護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