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學畢業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增加,21世紀的護士無論從護理理念、工作方法、服務方向、服務範圍上均發生了重大變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兒科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心理特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落實,絕大部分的患兒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從小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逐漸養成了嬌氣、自私、任性等不良習慣。嬰兒期的患兒完全不具備自理能力,容易對陌生的環境產生恐懼感;幼兒期的患兒,語言中樞發育還不健全,表達不太清楚,容易出現大哭大鬧的現象;學齡前的患兒,自我的意識強烈,喜歡被別個讚賞,感情波動較大,缺乏自制力;學齡期的患兒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對疾病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是患病期間內心情緒複雜,既希望能夠早日治癒,有存在一定的恐懼感。
1.2心理護理的方式
①嬰兒期患兒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兒的飲食、大小便以及衣著冷暖,要經常擁抱和觸控患兒,跟患兒建立親密感。
②幼兒期患兒的心理護理:針對幼兒期的患兒,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護理的時候要注意表現出對患兒的親近的愛撫,要仔細的去聽患兒的講話,在患兒心中留下美好的一面。另外,還要從不同患兒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等方面出發面,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多跟患兒進行接觸和溝通,從而從根本上消除患兒的牴觸情緒,讓他們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③學齡前患兒的心理護理:針對這個階段的患兒,護理人員首先從患兒的心理需求出發,理解患兒出現的一些偏激和任性行為,另外護理人員還應該給患兒家屬正確的引導和解釋,從而逐漸減少患兒這些偏激現象。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還應該想方設法從各個方面得到患兒的信任,通過溫和的態度跟患兒進行交流,營造一種和諧的醫患關係;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打針、穿刺等臨床操作的時候,可以通過鼓勵的方式來提升患兒的心理滿足感,從而使他們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④學齡期患兒的心理護理:針對處於學齡期的患兒,護理人員要把握好心理護理的尺度和方法。應該要客觀、恰當的給患兒病情進行解釋,並給予患兒一定的安慰,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通過變換不同的角色來融入患兒的生活中,鼓勵患兒戰勝疾病。除此之外,因為患兒對學校的集體生活非常向往,因此可以合理安排師生探望患兒,讓患兒在臨床護理期間感受到別人的關心,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
2結果
在160例患兒中,其中有154例患兒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治療,成功率為96%。32例嬰兒期患兒,成功率為100%;35例學齡前患兒,成功率為94%;在50例學齡期患兒中,成功率為94%;43例學齡期患兒的成功率為98%。
3討論
護理人員在言語上要儘量溫柔和親切,從而減少患兒在醫院這個陌生環境中的恐懼心理,通過跟患兒的溝通和接觸瞭解每個患兒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要儘可能去滿足患兒的各項需求從而為他們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治療環境和護理環境,護理人員要通過提供周到、熱情的服務來逐漸降低患兒心中的恐懼和緊張情緒,逐漸減輕自身的心理負擔,調動起自身的積極性,積極配合醫院的各項治療工作,實現患兒的早日康復出院。除此之外,在開展心理護理中,對護理人員的道德修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護理技巧,還要求護理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通過語言或者非語言的形式得到患兒的信任,主動配合醫院進行治療,這不僅有助於患兒的早日康復,也對患兒的心理素質塑造提供很多的幫助,有效增強了護患關係,為兒科開展整體護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範文二:臨床護理教師教學論文
1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對臨床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
1.1專業能力
臨床實習階段護生主要進行基礎護理的實踐,同時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專科護理進行學習。臨床護理教師首先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豐富的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知識及實踐技能,熟練掌握本專業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及護理知識,並具備相關的法律知識。在實習過程中指導護生正確評估患者病情,用醫學術語對病情進行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記錄,指導護生對患者病情進行及時、充分的評估並給予治療處置、健康教育、康復指導、藥物相關知識宣教等。
1.2教育教學能力
實習過程中護生要接觸豐富的病例,瞭解前沿臨床知識。臨床護理教師在臨床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典型病例和相關知識點進行系統、互動的講解,對護理技能操作進行詳細示教。學生入科前,各臨床科室要根據本專業特點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根據核心能力培養要求提出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進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學查房、業務講座的內容。這就要求臨床護理教師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包括運用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表達能力、應用多媒體的能力等。
1.3領導能力
領導能力包括決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溝通能力、親和能力等。當前醫療市場較以前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對護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9];實習護生自身存在護理技術操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基礎知識及臨床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同時,護生的年齡普遍偏小,實習過程中遇到繁瑣的實際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難時,往往會出現挫折感。在這種情況下,臨床護理教師要有較高的領導能力,才能帶領護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良好的溝通和親和能力,有助於臨床護理教師與護生的溝通,及時發現護生的心理波動,並疏導護生的心理問題,提高護生對專業工作的認同感;較強的協調能力和指揮能力,能使臨床護理教師合理安排日常護理工作和護理臨床教學,實現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的共贏。
1.4解決問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應用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臨床護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並制定教學目標、重點,結合臨床工作和教學實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面對患者及家屬對實習護生工作能力的質疑和維權。這就需要臨床護理教師具備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評估護生的工作;對日常工作中的突發事件有敏銳的判斷力,合理安排協調日常護理工作與護理臨床教學的關係,避免護理糾紛發生。
2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對臨床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促進作用
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實習醫院各科室的支援,實習醫院建立護理教研體系專門負責實習護生的教育和管理問題。醫院自護理部到臨床科室分別設立內、外、婦、兒、五官等護理教研室,設定教研室主任、教學祕書,並設立教育學院對護理臨床教學質量全程監督。醫院制定教研室各級人員崗位職責、護生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評估制度等,對臨床護理教師進行相關管理和培訓。
2.1定期業務培訓
實習護生入科前,有教學任務的臨床科室,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實習教學計劃和具體內容、題目,並上報教育學院統籌安排。實習教學計劃和內容確定後,在護士長支援下由教學祕書組織科室臨床護理教師分別準備具體的教學內容。臨床護理教師作為臨床護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為護生提供前沿的臨床知識,但綜合專業理論知識、人文學科知識不足,對疾病相關知識點缺乏結合臨床病例進行突出的、系統的、互動的講解能力。因此實習醫院和科室定期組織臨床護理教師進行專業和教學相關培訓,提高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要求各科室臨床護理教師均應按照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要求進行實習帶教,規範入科教育、業務講座模式,規範實習護生考試及評價模式。教育學、心理學培訓可幫助臨床護理教師更好的瞭解實習護生的心理變化,因材施教、合理組織教學,更好地傳授臨床知識。多媒體課件圖文並茂,對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直觀,通過應用多媒體課件將知識靈活多樣的展現給學生,可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及多媒體使用培訓,可幫助臨床護理教師掌握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並熟練應用於授課中。科室常用技術及最新進展培訓,可提高臨床護理教師的專業能力,更好的適應臨床教學的要求。
2.2合理應用評價體系
定期溝通反饋,提高領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實習醫院根據護理實習教學要求建立評價考核制度,不定期組織護理臨床教學專項檢查,瞭解護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態度,徵求護生對科室及臨床護理教師的教學滿意度,瞭解臨床護理教師對實習護生的工作評價,及時發現護理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定期召開教學專題討論會,組織各科護士長、臨床護理教師代表、護生代表參加,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師生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強化臨床護理教師的教學意識。通過師生之間的反覆溝通和教學資訊反饋,幫助臨床護理教師樹立威信,提高領導能力。通過對臨床實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查詢原因、並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臨床護理教師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通過接受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相關能力培訓,積極參與臨床教學實踐,通過與實習護生的全方位溝通及對臨床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臨床護理教師的領導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得到不斷提高。在本實習週期結束後,採用無記名自評答卷的形式對臨床護理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通過參與核心能力教學模式,臨床護理教師教學能力的四大方面均不同程度獲得了提高。說明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師生雙方都有促進作用,有利於護理臨床實習的規範化管理和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