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會計電算化下的內部會計控制

摘 要:會計電算化在企業的廣泛應用,給財務工作帶來了變革,同時也對企業原有的內部會計控制提出了挑戰。文章通過對手工會計系統與電算化系統內部會計控制的區別比較,以及目前電算化系統下內部會計控制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後,就內部會計控制的建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內部控制 控制建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內部會計控制已經成為當前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的如何?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大多數企業使用了電算化的核算系統,尤其是目前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這些變化向原來的內部會計控制提出了挑戰。新的環境下,迫切需要新的內部會計控制出現。

  一、電算化系統下內部會計控制與手工系統的區別

  1.執行主體不同。手工系統下內控的主體為人,而電算化系統下的控制主體為人與計算機兩個方面。

  2.控制的物件不同。在電算化系統下,由於會計資訊的核算及處理的主體發生了變化,相應地,其控制的物件也發生了變化。控制物件原來為會計處理程式及會計工作的相容性等,會計資料全部由不同的責任人分別記錄在紙上以備查驗,是以對人的控制為主;而電算化系統中,會計業務形成的檔案及記錄均記錄在磁性介質上,其具有修改不留痕跡、忌磁化等的特點,控制物件以人與計算機二者為主。

  3.內部會計控制的風險控制點不同。手工系統下,分別由不相容的各崗位人員來具體執行各項內控制度,側重於對具體執行人員的授權、批准、執行等崗位職責的相互分離,相互牽制,實行稽核檢查制度等。在電算化系統下,當會計憑證輸入計算機之後,系統將自動進行多項業務的處理,因此,正確的資料錄入成為關鍵環節。同時,在電算化系統中,出現了計算機的軟硬體的維護及分析、電算化程式的安全控制、軟體系統的使用、修改的許可權控制、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等。

  4.內控的內容及形式不同。手工系統下的會計內控主要是針對經濟事項本身的交易處理,而在電算化系統下,出現了計算機的安全及維護、系統管理及操作員的職責制度、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等新內容。在手工系統下,對一項經濟業務的每個環節都要經過具體具有相應許可權的人的簽章,不同於手工系統下的多個業務崗位和多個責任人獨立操作而形成的明確的責任;在電算化系統下,業務人員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權,獲得某種權利進行業務處理,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損失。手工系統下,內部會計控制主要是制度控制;而電算化系統下,是將程式控制和制度控制相結合。

  二、會計電算化下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許多企業中,雖然會計電算化系統已經投入使用,但是,相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還存在不完善之處,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電算化系統下的會計及電算化崗位不完備,分工不明確。各崗位操作權限制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有的單位的操作員可以以不同的身份進入系統操作,使分工控制名存實亡。

  2.缺乏專業的系統維護人員。目前,許多會計人員對會計業務熟悉,但對計算機知識缺乏;而系統的維護人員對計算機知識熟悉,但對會計業務不夠了解,使得在系統執行中的故障不能及時分析、排除。

  3.裝置及財務軟體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差。裝置的執行不能滿足防潮、防塵等各項技術要求,電腦的系統資料和會計資訊資料有面臨被不留痕跡的瀏覽、修改的風險。而現在許多單位缺乏操作的記錄功能,出現問題後不便於追究責任。

  4.監督的有效性差。有些單位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由於單位部分人員重視不夠而徒有虛名,沒有真正執行。而單位的內部審計由於其本身的獨立性比較差,導致沒有及時發現並糾正本企業的內控制度的缺陷。另外,目前外部註冊會計師還沒有像年度報表審計那樣,形成定期對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審計規定。

三、會計電算化下,如何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建設

  1.嚴格會計工作組織機構的管理。由於會計電算化知識與功能的相對集中,需要對原來的會計機構做相應的調整,設立基本的會計工作崗位和電算化會計的管理、維護等崗位,制定各崗位人員詳細的崗位職責制度,確保實現不相容職務的職權分離。

  2.建立安全管理控制制度。為了防止電算化會計系統遭到非法侵害,需建立多方面的安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制定上機管理制度,保證計算機裝置安全的措施,如防火、防潮、防盜、防磁等;通過上機記錄制度,形成上機日誌等;按照不相容崗位職責分離的原則,對各業務崗位人員授予處理自己負責工作的授權制度並嚴格控制監督,健全並嚴格執行防範病毒管理制度;禁止在計算機上玩遊戲,安裝防毒軟體、採用網路防火牆制度等。

  3.強化風險意識。面對電算化系統下的各種風險,必須建立嚴密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目前,有關電腦系統的舞弊案件時有發生,而且涉及的金額及損失往往比手工系統大得多,使我們更加認識到了電算化系統下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為此,企業的相關領導及廣大財會人員都應強化風險意識。

  4.加強電算化內部會計控制的審計。內部審計制度是企業內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通過內部審計,可以發揮其熟悉本單位情況的特點,因此可以進行日常性、全過程的控制及監督,可以及時發現內部會計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不合理環節。鑑於內部審計獨特的優勢,企業必須建立內部監督的組織機構,直接對企業的高層負責,以便使內部的審計工作能夠順暢進行。同時企業可以考慮定期聘請中介機構,進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專項審計,藉助外部中介機構的力量以便更好地查漏補缺。

  5.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涉及的相關人員的培訓。企業的內控制度制定以後,必須注重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必須堅持對內控制度的執行人員包括會計人員在內的相關人員,進行上崗前及上崗後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業務知識及企業自身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內容兩方面,為內控的貫徹執行打好基礎。

  對於一個單位,由於其生產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電算化系統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將不斷出現新的問題,我們應從會計電算化的實際出發,建立和完善更為科學的內部會計制度,並根據執行中發現的問題,逐步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規範———基本規範(試行),2001

  2.李立志。手工與電算化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特點之比較。中國會計電算化,2001(11)

  3.陳湘濱。淺談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院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