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如何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小學生自主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小學生自主學習方法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主動性:

  父母必須在“放任自流”和“嚴加管教”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有兩個極端需要注意:第一個是對於原則性的事情沒有商量的餘地,孩子必須遵從父母,比如上學這種事情,孩子必須做到準時上學;第二個是細節,父母不應該過度的干預孩子的做事細節,比如孩子應該自己決定先玩還是先寫作業,父母只要關注他是否完成作業即可。過度干預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無法適應高競爭的環境,缺乏成就動機。

  .2引導孩子關注成功:

  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必須給予獎勵,這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轉向能夠給他帶來成功的活動,獎勵的方式以口頭獎勵為主,誇獎孩子的能力才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的孩子自尊心較低,那麼他可能更傾向於逃避各種成就活動而不是積極的參與。

  .3適當的評價孩子:

  過度誇獎會使孩子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如果你天天誇自己的孩子為天才,那麼孩子多半也會這麼認為,這樣當別人告訴他不是天才的時候,他會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別人都是在詆譭他,從而對別人產生敵意。而且一個認為自己很完美的人無法接受別人提供的合理建議,這往往造成停滯不前。

  適當的評價孩子要求父母真實的評價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誇獎,如果不是那麼好,就應該告訴孩子還需要努力。

  .4引導孩子對成敗的歸因:

  如果你考試獲得了全校第一名,你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因為什麼?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成功,你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如果你認為這次運氣好才取得了好的成績,那麼你多半不會那麼努力了。引導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成敗非常重要。如果你發現孩子受到失敗的打擊,你最好把孩子的失敗歸結為運氣不好等外部的原因。如果你的孩子獲得了成功,你應該告訴他他的努力是這次成功的重要原因。

  .5合理設定目標:

  很多父母都會替自己的孩子設定一個目標,比如“這次期末考試必須考前十名”。這樣的目標叫做成績目標,即用取得的成績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另一種目標叫做掌握目標,即把自己是否獲得新的技能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標準。大量的研究都發現,掌握目標的學生比成績目標的學生更願意選擇有挑戰性的任務,在休息的時候也更願意選擇一些課程去學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更願意嘗試一下。所以父母應當引導自己的孩子選擇掌握目標,應當多問孩子“今天學會了什麼”而要少問“考試考了第幾”。

  .6區分男孩女孩:

  男孩和女孩對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男孩往往認為在團體中獲得較高的地位是成功的標誌,而女孩子更多的認為把一件事情做好才算成功。作為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任意的規定自己的孩子必須怎樣才算成功。

  .7注意孩子的敵意行為:

  高成就動機的人更加容易得冠心病等心臟疾病。但是更加細緻的研究發現,並不是高成就動機帶來了心臟病,而是高成就動機伴隨的敵意帶來了心臟病。敵意比膽固醇更容易導致心臟病。我們很容易理解一個極度渴望成功的人對那些阻礙他成功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如果你的孩子經常爆發脾氣,並表現出極度的仇恨,你最好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獲得幫助,而父母平時能做的有幫助的工作就是第五步中所提到的合理歸因,引導孩子設定掌握目標,這是一個非競爭性的目標,不會與他人產生衝突。

  老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法

  一、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僅僅教師有“學生是主體”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兒童剛入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應該怎樣聽課、複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教師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明白:自己還要做什麼,還有什麼也是自己的事。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增強自己的獨立性。

  二、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愉快地感覺。

  三、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學什麼、為什麼要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學是教主導下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兒童學習數學的認識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二: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設疑布難,創設情境,巧設懸念.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慾望,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衝動.

  三:發揮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積極的主體作用.

  四: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令學生充滿自信.鍛鍊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他的生活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