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知識問答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那麼冬季如何養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1、李女士:我從小就手足寒涼,到了冬季更為嚴重,如何調理?

  專家解答:冬季寒冷之時,每天泡腳是改善手腳寒涼最有效的護理方法。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左右的熱水,讓水超過腳踝。最好在水中加入以姜為主要原料的姜精元浸泡約20分鐘,就會感覺到全身發熱。另外平時要多運動,如慢跑、快步走、跳繩、打太極拳等都會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可促進血液迴圈,從而改善手腳冰涼現象。還可進補溫熱性食物,增強禦寒能力。北方冬季寒冷,可補溫熱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南方氣候較溫和,應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等。

  2、王先生:進入冬季天氣變冷,如何預防關節炎?飲食上注意啥?

  專家解答:冬季是關節炎的高發季節,保護關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注意四肢末梢的保暖。這是因為四肢末梢血液迴圈差,對外界溫度變化敏感,因此在冬季外出時要戴上手套、帽子,穿保暖的棉鞋。二要適當運動,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三要飲食合理,在寒冷季節可適量多吃一些含蛋白質多、熱量較高的食物和發酵類的姜酵素等。四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生活要規律,避免關節損傷。女孩子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輕關節的磨損。

  3、張先生:到了冬季,孩子老人體質弱,吃什麼能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專家解答:冬季來臨,氣溫驟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增多,其中又以老人、兒童等抵抗力較弱的人群為主。呼吸疾病的預防要從保暖做起,隨著氣溫變化隨時增添衣服。並要適度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草本果蔬類酵素等,以提高綜合體質,有效降低哮喘及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的發病率。

  來源: 中國醫藥報

  幼兒冬季養生常識

  合理穿衣,隨時增減。有的家長給小兒穿衣過多,孩子稍有活動,汗水把內衣溼透,而小兒不會表示需要更換內衣,只能憑自身的體溫把溼衣暖幹,天天如此,容易傷風感冒,對健康不利。同時應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在活動前或進入有暖氣房間時應脫去外衣。

  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著涼。夜間蓋好被褥,家長或保育員應勤檢視,幼兒登被褥時及時蓋好,以免孩子著涼。不然,常會引起其它大病發生,如肺炎、心肌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炎。

  注意保持幼兒寢室活動場所良好的環境條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特別是長時間生活在門窗緊閉、有暖氣和空調環境下的孩子,空氣不流通,不利小兒的健康。在有空調的環境中,應視情況調節室內的溼度。

  冬季天氣寒冷,幼兒需要的能量和熱量也相應增加,因此應增加些能量高,熱性的食物。如肉類、魚類、家禽類、乳類、豆類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補充紅棗、紅豆等健脾補血的食物。

  冬季還要保證幼兒的飲水量。水是人體新陳代謝必不可少成分。幼兒代謝旺盛,需水量大,每節課後都應組織幼兒喝水,個別特異性體質的幼兒還要視情況增加飲水的次數。

  冬季幼兒也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和鍛鍊。鍛鍊可增強幼兒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才能抵禦病原體對機體的侵蝕。

  1.冬季要讓幼兒多搓手

  孩子的血液迴圈多欠佳,一旦氣溫低於10℃而又缺乏運動或有效的保暖措施時,很容易在手指、手背、足部、耳廓、面頰等部位出現凍瘡。常搓手,一方面可以藉助摩擦生熱來增加區域性的溫度;另一方面還能加速血液迴圈,從根本防止凍傷和凍瘡。

  2.強化動手能力

  搓手運動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是一項複雜、精細的運動,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的50多條肌肉,經常搓手無疑就是在發展孩子的手功能。

  3.益智

  搓手不僅能使手指更加靈活自如,而且由於手部有眾多的肌肉、關節,它們的運動都要受大腦的指揮和調控,所以搓手能強化手、腦的反射,大腦也會越用越靈。

  4.防感冒

  經常搓手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預防感冒。雙手拇指的根部在醫學上稱之為“大魚際”,是治療呼吸道病症的有效部位,該處脈穴豐富,刺激它能促進血液迴圈,疏通經絡,強化面部“三角部位”和咽、鼻、喉及上呼吸道抵禦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