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好高二物理

  物理學是人類探討大自然的一門重要學科,那麼如何才能學好高二物理?如何才能使物理成為我們的優勢學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二物理怎麼學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好高二物理的方法

  一、聯絡實際,幫助理解

  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變化就是知識要求的變化。初中物理是通過現象認識規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記憶”;高中物理則是通過對規律的認識理解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解釋一些自然現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學習方法是“理解”。

  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驟是:一練、二講、三應用。“一練”即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練習,通過對不同型別習題的練習,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概念、認識規律、認識知識點、認識考點。

  關於練習在物理中的重要性,我國物理學家嚴濟慈先生有這樣一段話,希望同學們記住嚴老的教誨:“做習題可以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練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道習題做不出來,說明你還沒有真懂;即使所有的習題都做出來了,也不一定說明你全懂了,因為你做習題有時只是在湊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麼地方,不懂又在什麼地方,還能設法去弄懂它,到了這種地步,習題就可以少做。”嚴濟慈先生的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做練習對理解物理規律的重要作用;“二講”即把自己對規律、對概念、對知識點的認識講給同學,或者講給假想的同學,在講解時要多考慮如何講對方才能聽明白,如何講對方才更容易接受。一個概念、一條規律若能講一次或講清一個問題,自己對該概念或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就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三應用”即試著用學過的規律去解釋一些實際問題,若能做到這一點,才算真正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摩擦力時,練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摩擦力既可做動力又可做阻力”這一說法,摩擦力做阻力現實中的例子很多,也很好理解。但摩擦力做動力就不那麼好理解,這時若能舉一個傳送帶的例子,並能講清楚,摩擦力做動力這一問題就能徹底解決,真正理解。

  二、抓住課堂,提高效率

  “堂上一分鐘,堂下十分鐘”這一老話充分說明了課堂的重要性,也充分說明了抓住課堂與提高效率的關係。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是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所以抓住了課堂也就守住了陣地,同時,只有守住了這塊陣地,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才能使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所以說抓住課堂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才能抓住課堂?抓住課堂抓什麼?一要動腦:即要積極思考讓自己的思路跟上老師的思路,認真的聽思路、聽方法,聽老師如何審題,如何找關鍵點,如何破題;二要動手:動手記重點和疑點,尤其是疑點,不僅要記下而且要抓住不放,利用課餘時間問老師、問同學直到弄懂為止。三要動口:動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時千萬不要有害怕答錯而不敢開口的想法,一旦有了這種想法,自己的問題就不能被老師發現,問題也就難以得到解決,長此以往,就會被堆積的問題壓跨。因此一定要大膽開口答題,大膽開口質疑,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另外,高一物理中所涉及的一些內容在現實中難以找到例項,對這些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就只有通過課堂這一途徑來解決。例如:高一教材中萬有引力一章中有關天體運動的內容,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對應的例項來幫助我們理解,如果我們再抓不住課堂,那麼這部分知識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實驗,培養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我們有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會獲得巨大的動力,學習成績就會突飛猛進。興趣的培養可以有多種渠道,結合物理學的特點,實驗應該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

  在我們的物理課本中有許多實驗,如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本中介紹的小實驗等。課本中的這些實驗主要是用來驗證規律的,但如果我們能認真研究並做好這些實驗,我們的收穫就不僅在於驗證規律,它同時能使我們發現物理是有趣的,從而激發我們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課本上“顯示微小形變”的小實驗,如果我們能動手做一下,並能認真分析一下其結果所反映的內容。那麼我們不僅能對微小形變有正確的認識,而且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所以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認真觀察、認真分析、努力做好實驗是非常有用的一個方法。

  四、靈活應用,舉一反三

  通常考試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即講過的習題、練過的習題錯誤率卻非常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聽講不認真所致,二是不善於總結規律。因此要真正學好物理,除前面提到的要認真聽講外,還要善於總結。

  物理題中規律性的東西很多,在進行總結時,不僅要總結出規律而且要總結出變化,這樣才算真正理解,才能靈活應用,才能舉一反三。例如在處理力學中共點力作用下物體平衡的問題時,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正交分解法,但在練習中我們會發現,若是三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用三角形法則更簡單;再如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時,減速到零的運動和反向的初速為零的勻加速***加速度不變***運動在求時間和位移時是等效的。物理中類似的規律很多,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就會發現這些規律,在解題時有意識的進行應用,定能做到靈活應用,舉一反三。

  總之,學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可用十二個字來概括:認真聽講,適當練習,重在理解。

  

  一、多練習,重視做題的質量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學們提出的普遍問題:為什麼上課聽得懂,課下卻不會做做?

  我作為學理科的教師有類似這樣切身的感受:讀某一篇文學作品,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對人物心裡活動的描寫,都令人叫絕,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自己提起筆來寫,未必就能寫出人家的水平來。

  由聽得懂、看得懂到會做,這中間需要做的就是多多練習。

  在課上聽懂的基礎上,課下敢於多去練習,摸索每一道題的規律和奧妙,再做到類似的題的時候,你把思路和方法套上,自然就能解開了。

  注意!讓你多做練習,並不是盲目地強調“多”。在多做練習的過程中,你要把每一道原本不會做的題變成下一次如果再遇到,一定能解答出來的題。這樣的“多”做才是有意義的。

  保證做過的題你都懂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就算你走馬觀花地比別人做了多十倍的題,那都是沒有意義的。

  你每天喊著自己明明很努力,起得不比別人晚,睡得也不比別人早,刷了那麼多習題,為什麼成績就是沒有提高?請你自問,書上那些做過的密密麻麻的習題,你能百分百正確地將它們重新解答一遍嗎?

  也許類似的高考題就在其中,但因為你沒有認真地對待做過的每一道題,很遺憾,你和高考題擦肩而過。

  做題關鍵在於質量!拿下每一道做過的題,漸漸地你都能擁有自己小“題庫”了,高考題指不定就在你的“題庫”當中!

  二、注意學習上的八個環節

  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

  這裡最重要的是“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這五個環節。在以上八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針對物理的學科特點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1三個基本

  ***1***基本概念要清楚。如“速率”這個概念,它有兩個意思要牢記: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

  ***2***基本規律要熟悉。比如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匯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你需要對它們很熟悉,在做題的時候才能靈活地用上。

  ***3***基本方法要熟練。如研究中學問題經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這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熟練掌握才能自如地運用到物理問題中。

  除此之外,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

  2獨立做題

  要獨立地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關於做題,在第一部分已經提過了。獨立解題,可能會花費你一些時間,有時會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位同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物理過程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

  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4上課

  上課要認真聽講,儘量別走神。不要以為老師講的內容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

  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也就越多。

  5筆記本

  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特別是課上聽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記下來,可以記下一些關鍵字,只要自己過後能回憶起來是什麼問題就好。

  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對當天學習內容的複習,另一方面還可對筆記作一些補充,如自己的理解。

  6學習資料

  學習資料要儲存好,作好分類和記號。

  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

  作記號是指,比如針對練習題做記號,可以採用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記號的做法,這樣可以方便以後再次翻閱時有選擇性地看。

  7時間

  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時間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如何利用好時間,舉個例子,等車時、走在校道時,你可以利用這些時間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

  物理題有的會比較難,這些題也許就在你散步時突然茅塞頓開,想到了解題方法。學習物理的同學腦子裡會經常會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8向別人學習

  要虛心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學習,不要怕臊,勇敢地去請教物理學得好的同學該怎麼學習,經常和他們進行學習上的交流,一定會對你有所啟迪。

  9知識結構

  要重視知識結構,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地串起來,這很重要!

  很多練習冊裡都有各章的知識框架,建議你花點時間,拿出一張大紙,將各章的框架都寫上去,尋找各章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對於你從巨集觀上了解高中物理所有知識會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同學被動地學了三年,依然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需要掌握什麼。

  三、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

  記憶

  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到的最基礎的知識。

  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便是在高三總複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準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復讀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

  我不敢絕對說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對你某一次考試或某一階段的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對於你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你整個物理系統知識的形成都有內在的不良影響,說不準哪一次考試的哪一道題就因為你概念不準而失分。

  因此,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律,這是學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的學習無從談起。

  積累

  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蒐集來自課本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資訊,這些資訊可能來自一道題,可能來自一道題中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等。

  在蒐集整理過程中,要善於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也找出不同點,以便於記憶。

  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鬥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覆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絡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式地重複勞動,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果只能使記憶的比遺忘的還多。

  綜合

  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的,物理考綱要求的內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小綜合,等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後再進行系統大綜合。

  這個過程對同學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內容互相聯絡,不同章節之間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絡,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提高

  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謂提高能力,說白了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針對一題目,首先要看是什麼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還是原子物理,然後再明確研究物件,結合題目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物理概念,規律,也可能用一些物理一級、二級結論,才能順利求得結果。

  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目中既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既用的公式不對或該用一、二級結論,而用了原始公式,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考試中得高分幾乎不可能。

  提高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後是解法靈活,而後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新。這裡麵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中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順利解決多個類似的題目。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