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治療痔瘡的祕方

  在中醫的書籍中,記載了許多有關治療痔瘡的偏方。都有什麼呢?是否真的有效?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治療痔瘡的祕方,希望能幫到你。

  治療痔瘡的祕方

  消痔飲

  【來源】彭顯光,《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硃砂蓮15克,草決明20克,煅牡蠣,馬勃***布包***、黃柏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方中馬勃布包與它藥同煎30分鐘,水煎3次,總取汁500毫升,日服3次,每次服160毫升。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止血,軟堅收斂,消腫止痛。

  消痔液

  【來源】朱秉宜,《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烏梅1克,鹽酸普魯卡因0.5克,加水到100毫升

  【用法】治療內痔,混合痔,用痔黏膜下層,高低位注射法,適當大劑量注射消痔液。治療三期內痔,混合痔,同時取用四點注射法。治療肛裂,用四點注射法。即將消痔液與0.5%普魯卡因注射液1∶1稀釋,於截石位2、5、7、10點作四個注射點,從距肛門緣中心約2釐米處,作肛門外面板穿刺,以放射方向至肛管直腸環平面稍下方的內,外括約肌之間,然後注射經稀釋的消痔液,每點4毫升。

  消痔湯

  【來源】王芳林,《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

  【組成】槐花,艾葉,荊芥各15克,苦蔘30克,黃連、薄荷、梔子、枳殼、黃柏、大黃、白芷各15克,地骨皮,蛇床子各30克。

  【用法】以上藥物用紗布包好,放入大砂鍋內,水5碗,煮煎約為0.5小時,取出藥包,趁熱先薰患部,待溫後洗浴約0.5小時,每日薰洗1~2次。每劑可使用3~4次。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散風止癢。

  【主治】痔瘻腫脹疼痛,手術後創面過大,發炎、腫痛,傷口癒合遲緩者。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甚佳。

  無花果治痔瘡的方法

  無花果燉豬蹄

  用料:無花果100克,樹地瓜***屬桑科破裂葉榕***根100克,金針花根12~24克,奶漿藤100克、豬前蹄膀2只***重約4000克***,生薑、蔥、紹酒、鹽、味精,白糖各適量。

  製法:

  1、樹地瓜根、金針花很、奶漿藤洗淨,切片裝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口;無花果洗淨切開;豬蹄拔去毛樁,洗淨,美白用刀劃口,一起放人鋁鍋內,加水適量***浸過豬蹄***。

  2、生薑洗淨切片,養顏蔥擇洗淨切段。和紹酒、鹽、白糖一起下人鋁鍋內。

  3、將鋁鍋置武火上燒沸,撇去浮沫,轉用文火燉熬豬蹄膀至熟爛。去紗布藥袋,加入味精,調好口味即成。

  功用:此菜具有健胃清腸、消腫解毒、祛風作用。

  適用症:可防治腸炎、痢疾、便祕、痔瘡、產婦髮乳、風溼麻木、筋胃疼痛等症。

  無花果燉梨

  原料:梨子一個、幹無花果4顆、冰糖適量。

  做法:

  1、梨子去皮去心,切成塊,與無花果,冰糖一起放入燉盅內,加純淨水蓋過梨。

  2、把燉盅蓋好,放入鍋水,注入清水***約到燉盅一半的位置***,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40-60分鐘。即可熄火,涼至不燙口就可食用。

  痔瘡的原因

  一、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於下部,由於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迴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迴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迴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鬆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二、遺傳關係: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三、職業關係: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迴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祕,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區域性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