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小燈泡電功率教學設計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是初中物理九年級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電能和電功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認識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測量小燈泡電功率》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電功率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從前面的學習中已經知道額定電壓、額定功率,但學生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混淆不清。

  本節課的重點是“測量小電燈的功率”的測量和探究實驗活動。實驗中要求學生自行判斷待測物理量並設計實驗步驟,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通過活動以使學生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實際電壓和額定功率、實際功率,瞭解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大小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思維技能、實驗操作技能以及分析概括等能力。兩人一組共同實驗,對實驗中發現的問題能進行一定的分析與評價,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培養科學素養和合作精神。

  本節課另外增加“利用家用電能表測算家用電器電功率”實驗的分析與計算,有助於進行家庭實驗。課外可以在家長的指導、幫助下進行實驗,以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這個實驗對學生技能和能力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通過實驗能使學生明白物理知識是與生活緊密聯絡的,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適當使用多媒體手段加強視覺感受,促進實驗過程方法抽象模型的建構,進一步開發物理實驗的功能,促使實驗教學更加高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測量小電燈的功率”的活動,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瞭解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大小之間的關係。加深對額定功率、實際功率的理解。

  ***2***進一步熟練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實驗素質。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測量小電燈的功率”的探究實驗活動,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瞭解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大小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用多種方法測量用電器的電功率,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積極投入“測量小電燈的功率”的活動,培養自主探究意識和興趣。

  ***2***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和探究學習過程,進一步培養科學素養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通過實驗能區分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實際電壓和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關係。

  【教學難點】

  自己設計實驗,排除各種故障測量小電燈的功率。

  【教學器材】

  多媒體課件、電磁實驗探究組合器材。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知識準備:

  ① 是電功率,電功率的大小表示是電流做功   的物理量。

  ②電功率的計算式P= = 。

  ③ 是額定電壓, 是額定功率。

  ④一隻燈泡標有“220V 40W”,它的含義是 。

  另一隻燈泡標有“220V 60W”,它的含義是 。

  設計意圖:根據奧蘇伯爾“學習準備原理”,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為新內容學習作好準備。創設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演示實驗:

  取一標有電壓和功率的小燈泡,分別接在額定電壓、高於額定電壓、低於額定電壓的電路中,觀察發光情況。

  分析:燈的亮暗會發生變化,說明相同時間內消耗電能轉化成內能、光能的多少不同,即電功率不同。

  3.問題討論:

  常用的小燈泡標有額定電壓***如1.5V,2.5V,3.8V***而未標明額定功率,那麼它的額定功率,以及工作時的實際功率如何知道呢?

  設計意圖:提出探究問題,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學生根據實驗目的確定實驗原理。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學會根據待測物理量選擇器材、畫出實驗電路圖進行實驗設計。討論連線電路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生分小組實驗,培養其合作意識。實驗過程中及時記錄實驗現象。

  二、導學新課

  ***一***測量小電燈的功率

  1.測量小電燈的功率:

  師生共同討論:

  ***1***實驗目的:學會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不在額定電壓時的實際功率,並加以比較。

  ***2***實驗原理:P=UI。

  ***3***設計實驗:

  點撥思路:

  由P=UI可以看出,要測小燈泡的功率需測量的物理量有哪幾個?需要的測量器材是什麼?

  如何使小燈泡兩端電壓正好等於其額定電壓呢?

  ***學生試答:增加或減少電池,也可以用滑動變阻器。教師評價:用滑動變阻器更方便。***

  學生自行設計實驗:

  ①實驗器材:額定電壓為2.5V的小電燈一個、電池組、開關、滑動變阻器、電壓表、 電流表、以及導線若干。

  ②電路圖:讓學生畫出實驗電路圖。

  ③實驗注意:學生交流討論:

  1.連線線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

  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P的位置放置在使其電阻最大的一端。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實驗步驟:學生討論交流,找一學生試述實驗的步驟。

  1.按電路圖連線電路。

  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P的位置放置在使其電阻最大的一端。

  3.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P的位置,先後使電壓表的示數小於、等於和略大於小電燈的額定電壓,觀察小電燈的亮度,並將實驗資料填入下表:

  ②電路圖:讓學生畫出實驗電路圖。

  ③實驗注意:學生交流討論:

  1.連線線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

  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P的位置放置在使其電阻最大的一端。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實驗步驟:學生討論交流,找一學生試述實驗的步驟。

  1.按電路圖連線電路。

  2.閉合開關S前,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P的位置放置在使其電阻最大的一端。

  3.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P的位置,先後使電壓表的示數小於、等於和略大於小電燈的額定電壓,觀察小電燈的亮度,並將實驗資料填入下表:

小電燈的規格

電壓U
(V)

電流I
(A)

小燈泡的明亮程度

電功率P
(W)

額定電壓

 

U=2.5V

 

 

 

 

 

 

 

 

 

 

 

 

  合理分工,學生進行實驗,師巡迴指導:

  ①解決同學們在實驗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②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實驗技能。

  ③掌握實驗的進展,記錄下實驗做得好的小組。

  ***5***歸納結論:

  分析比較額定電功率和實際電功率大小問題,比較燈泡的亮暗程度與電功率間的關係。

  ***1***當U實=U額時,則P實=P額 正常發光

  ***2***當U實

  ***3***當U實>U額時,則P實>P額 較亮

  2.評價與思考:

  ***1***使用用電器時,為什麼應讓它在額定電壓下工作?加在用電器上的電壓超過或低於額定電壓時,會出現什麼現象?

  ***2***一位同學連線好電路,在閉合開關時發現小電燈不亮,電流表無示數,但電壓表有示數。試分析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

  ***3***另一位同學連線好電路後,閉合開關時發現小電燈特別亮。這說明什麼問題?

  ***4***實驗中另一位同學連線的電路閉合後,發現小電燈特別亮。無論如何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發現電流表的指標雖有偏轉但不變化,而電壓表的示數則始終等於電源電壓值,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5***實驗中有一位同學在閉合開關後調節滑動變阻器,發現電壓表示數減小,燈泡變亮;電壓表示數增大,燈泡變暗,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

  ***二***利用家用電能表測算家用電器電功率:

  出示實物:“220V 60W”白熾燈

  問題討論:這盞燈接在家庭電路中工作時,如何測量它工作時的實際功率?

  討論交流:方法一:實驗原理:P=UI

  方法二:實驗原理:P=W/t

  計算思考:用一電能表測某一用電器的電功率。電能表上標有“3000R/KW·h”的字樣,使待測用電器單獨工作 6min電能表的轉盤轉過30r,問該用電器的電功率為多大?

  討論交流,理清解答過程:

  ⑴錶盤每轉一圈電流所做的功:

  W0=3.6×106/3000=1.2×103***J***。

  ⑵在時間t內錶盤轉n圈所做的功:

  W=nW0=n×1.2×103***J***。

  ⑶電吹風的電功率

  P=W/t=n×1.2×103/t***W***

  本實驗可安排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在課外完成,課內強調實驗的方法及測算方法。

  設計意圖:動手實驗,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分析實驗資料,學會用準確精練的語言歸納結論,學會用數學工具精確表達物理意義。對實驗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教學,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找出故障原因,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兩個實驗,一是課內測小燈泡功率,二是利用電能表和計時器測家用電器的電功率。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一步使學生明確,電能表只能間接測量電功率。課外在家長的協助下,利用電能表和計時器測家用電器的電功率,培養物理知識的應用意識。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測量小燈泡電功率》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第十八章第三節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首先我們對這節教材進行一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測量小燈泡電功率》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學習了電能和電功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認識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別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後面又將學習電和熱。所以,本節課既是對電功率的進一步理解,又為後面的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教材主要安排了一個"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探究實驗,這是培養學生重視實驗和歸納,親自感知獲得知識過程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好素材。另外,燈泡的亮度由實際功率決定學生難以理解,通過實驗觀察即降低了難度又提高的興趣,使得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絡,真正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這一理念。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的內容中已經學習了電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並且已經有了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經驗。同時,本節實驗電路圖與利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電路圖一致。學生可以在鞏固熟練前面實驗操作的基礎上,順利完成本節內容的自主實驗探究。可以初步培養學生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中公教育提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用伏安法測定小燈泡功率的原理;

  2.知道如何測定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和實際電功率;

  3.能夠根據探究內容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分析、處理實驗資料,得出實驗結論並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區別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體驗小燈泡的電功率隨它的兩端電壓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知道用電器不同電壓下工作實際功率的變化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過程中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度;

  2.通過實驗中的觀察和比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會利用電功率計算公式作為實驗原理,用伏安法測量小燈泡不同電壓下的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的方法和步驟,區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難點】

  能夠根據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原理,設計出符合實驗目的的實驗方案、實驗步驟,並得出實驗結論。

  五、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和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交流,然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思維清晰,邏輯通順,對知識點的認識從直觀感受昇華到理論規律,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質量。

  ***二***學法:

  本節課著力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相互交流的平臺,把課堂交給學生,最大限度的啟發、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主要用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法來完成本節內容,鼓勵學生自己感知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並提醒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共同體驗成功的愉悅。中公教育提供

  六、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首先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為學生新課的學習做好提前的知識的回顧和整理。

  問題1:電功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電功率是表達什麼的物理量?

  問題2:這些表示式當中哪些量可以直接測量?用什麼工具來測量?

  問題3:回顧一下用伏安法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實驗,畫出實驗原理圖。

  通過三個遞進問題的回答,學生鞏固了前面所學內容,為下面自主設計實驗打下基礎。

  環節二:新課引入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提出問題】

  1.如何測量一個額定電壓為2.5V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2.電壓高於或低於額定電壓下,小燈泡的電功率如何變化?亮度如何變化?

  學生在前面的複習中,回顧了伏安法測電阻和電功率知識,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如何進行測量小燈泡電功率電路設計。

  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則可以進行實驗。

  【交流討論】

  1.實驗中,一位同學連線好電路,在閉合開關時發現小電燈不亮,電流表無示數,但電壓表有示數。試分析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

  2.另一位同學連線好電路後,閉合開關時發現小燈泡特別亮。這說明他在閉合開關前沒有?

  通過兩個問題的設計,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實驗中的現象,找出電路連線時產生的故障,培養學生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將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的方法和經驗遷移到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來。

  環節三:鞏固和提高

  拓展實驗

  安排學生,分組測量二極體在與小燈泡亮度相當情況下,二極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值,並計算實際功率。比較亮度相當時,二極體的實際功率與小燈泡實際功率的差異。

  拓展實驗的設定,首先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從物理走進生活,去發現二極體的節約能源的特點,引發學生對二極體的應用的探究和思考的興趣。中公教育提供

  環節四:小結和作業

  小結:老師讓學生分享本節課收穫,並做適當點評。

  小結的過程既是對本節內容的回顧和總結,也為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添磚加瓦。學生通過交流和自主實驗得出的結論和收穫,記憶的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