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機械效率是八年級物理課本上的內容,關於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是怎麼樣的?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八年級物理課本知識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八年級物理教學設計:機械效率

>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機械效率

  本節課由再探動滑輪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分析計算兩次做功的不同,從而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再討論:用水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額外功?如果桶掉到井裡,從井裡撈桶的時候,撈上的桶裡帶了一些水,這種情況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額外功?突破了對三種功的理解,既讓學生鞏固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讓學生能熟練應用所學知識應用到基本問題上來!通過對現實案例中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分析,幫助學習理解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做有用功所克服的力的不同,再例項分析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是額外功,與水平方向克服摩擦力做的是有用功的區別。分析完後,多媒體展示三種搬砂方案,對三種搬砂方案中的額外功進行比較,再對三種方案的優劣進行分析比較,自然的過渡到機械效率這個知識點.在機械效率這個知識點上,按“定義→公式→例題→練習→現實中的機械效率分析”物理知識點學習的一般順序進行。再由”不同機械效率不同,那麼同種機械效率相同嗎?”馬上就進入了第二個主要知識點“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因素的學習。這樣設計體現了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通過計算讓學生經歷了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獲得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既鞏固了所學知識,有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

  由於一節課時間有限,本節課只能著重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還需上兩節習題課加以解決。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