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的育兒知識

  如何指導學齡前兒童看電視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指導學齡前兒童看電視

  電視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今天兒童所受的電視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兒童應該接受的內容。使得兒童提早進入了成人的世界。從動物世界到充斥暴力、凶殺等血腥場面的卡通動畫和成人影視劇,談情說愛甚至床上鏡頭都被孩子們看到了。不僅如此,節目中還混雜著反覆出現的兒童產品推銷廣告。使孩子們可以看的和不該看的都,學到了很多不該學的東西,對兒童產品的購買慾望也大大膨脹。佔有了他們大量的本該看故事書、聽音樂、聊天的時間。

  有的父母認為不讓自己的孩子看電視會跟不上別的孩子,因為從電視上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有的家長認為兒童節目是專給孩子看的,應該讓他們看,有的父母因為太忙於工作或者家務,樂得讓孩子乖乖地待在那兒看電視不搗亂他們就行。其實,從孩子的健康成長角度看,這些做法對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小的負面影響。那麼應該如何正確指導孩子看電視呢?

  1、學齡前的孩子一個禮拜看電視不要超過3小時。不要看過於喧囂、暴力、刺激、容易嚇壞孩子的電視節目。晚飯後不要讓孩子看電視,尤其是睡覺前的一個小時,讓孩子能在鬆弛的狀態中入睡。要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2、不能把遙控器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節目。如果孩子常常看某一個節目,父母要確定這個節目對孩子是否有益。要嚴格控制孩子看電視的範圍。

  3、和孩子一起看並對電視節目進行討論,使孩子知道電視節目是拍出來,不一定代表真實的生活,要有選擇地接受。

  4、父母將孩子的活動儘量安排好,使孩子不必用電視來填補時間的空白。如起床、三餐、點心、就寢、午休、戶外活動、室內活動、講故事、搭積木時間以及和小朋友玩耍的時間等等,要有規律,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起來。

  5、學齡前的孩子有很多生活技能要學,不要將時間花在電視上,為了孩子,父母自己也要少看電視。

  :怎樣糾正兒童的任性心理

  一般說來,兒童由於心理髮展還不成熟,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多少都有點任性。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果。但是,孩於的任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從心理上加以糾正。

  有位家長說:“我們孩子鬧起脾氣來,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飯從不按時三餐,想吃時就吃,而我們吃飯時,他準是在一旁玩個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邊,如果硬勸阻他,他會哭鬧不止。”像這樣的兒童就可以被認為有任性心理癥結。

  兒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糾正的話,會妨礙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發展。因為任性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不明事理,妨礙生活能力的發展,不善與人交往,難以適應環境,不被別人接受而陷人孤獨,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嚴重的還會由於易衝動而犯罪。

  由於孩子任性的表現幹差萬別,因此解決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據因人因時因事加以實施,宗旨在於給孩子提供適當的約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參照以下幾種方法: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父母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改變孩子的任性行為。如一個跟著母親購物的兒童,在商場裡玩得很上癮。母親急著趕回家,可他就是不願意走。如果母親說,“我們回家吧。”他可能堅持要在商場玩;如果母親說,“走,媽媽帶你去坐汽車。”他可能愉快地答應了。然後媽媽領著他坐公共汽車回家。

  2、在情緒上表示理解,但在行為上要堅持對他的約束。如吃飯的時候,孩子忽然想起愛吃的菜今天沒有,就生氣地拒絕吃飯。即使冰箱裡有原料,母親也不應該遷就孩子給他做,應明確表示飯菜準備好了,就不應該隨便更換。如果孩子繼續鬧,可以讓他餓一頓,等他感到飢餓時,自然會找食物吃。

  3、有時可以採用暫時迴避的方法。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糾纏不休,這時,家長可以暫時不去理他,讓他感到哭鬧的方法是無效的,他就會停止。事後可以與他坦誠地交流,讓他說明原因。當然,解決孩子任性的方法還很多,關鍵在於培養孩子認識和判斷事物的能力。

  :培養孩子理財能力

  您教孩子理財嗎?這可是一個時尚的教育話題。培養孩子理財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 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既然將錢給了孩子,就得賦予他們自主權,即使孩子買錯了,也不要輕易指責。

  二、 切勿一下子就給孩子大額的錢。這樣會使孩子失去“方向感”,要循序漸進地讓他們感受到錢的用處。

  三、 要引導孩子怎樣花錢。這和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並不矛盾,這是告訴他們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比如書本、智力玩具等等,讓他們懂得“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

  四、 要使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告訴他們“積少成多”的道理,就像知識一樣要慢積累。

  五、 適當的教他們投資。這主要針對上中學的孩子,比如用幾十元錢進一些小商品賣,讓他們懂得掙錢的艱辛,又使他們萌發一些經濟意識。這樣的教育方式在國外習以為常,而我們國家還未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所以這一點要慎重進行,免得孩子一味地想去賺錢而少了學習的心思。

  如果您還沒教孩子理財,那麼請趕快行動吧,培養一個“小神童”的同時也培養一個“小當家”吧,那樣才會使孩子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