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早教育兒知識

  早教主陣地應在“家庭”,而非“早教班”!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爸爸媽媽如何能不帶情緒地去教孩子

  生活中,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大動肝火,即便是我們想忍著有時候也會控制不住的想發脾氣,孩子還小,可能很多時候並不瞭解成人,他們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又開始後悔自己的行為。我們應該怎麼才能不帶情緒地去教孩子呢?別急,答案就在下面。

  1、首先你要跟自己和好

  爸爸媽媽在知道自己管教失控後首先都會覺得“自責”。看著孩子受驚嚇的樣子,爸爸媽媽其實是非常捨不得的,許多父母發了脾氣以後,都想要用盡方式去彌補、修復親子關係。爸爸媽媽會哄孩子,很少反思、瞭解自己,往往下次還是會控制不住自己,陷入惡性迴圈。所以,爸爸媽媽要以“學到經驗”的心態原諒自己,接著才會用放鬆的心情與建設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2、反思當時的情緒狀態

  第一步,學會休息,不要讓自己太勞累了。疲憊會讓自己的心神渙散,因此,一定要休息好,這樣爸爸媽媽才能夠有精力反思自己。爸爸媽媽要先想想為什麼自己會失控。自己是因為本來心情就差,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一再說教很多次都沒用,一下子沒有了耐心?爸爸媽媽慢慢想清楚後,再去哄孩子。

  3、重新整理思緒

  要是爸爸媽媽知道了自己為什麼發脾氣,第二步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麼,怎麼樣解決。比方說:發現自己特別在意孩子頂嘴,是不是孩子說話的口氣不好呢?還是自己不容許孩子有個人想法?孩子怎麼樣自己才會滿意呢?爸爸媽媽兩個人可以一起交流、分析,得出結論。

  4、安定自己

  如果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爸爸媽媽最好用冷處理的方式,像是覺得自己要失控了的話,先離開現場冷靜一下,防止壞情緒的出現。在短暫的休息時間內,整理好情緒。當自己安定下來的時候再和孩子進行對話。當你已經順利地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同時也知道下次應該怎麼做了以後,再去哄孩子。

  跟孩子和好的六個步驟

  1、向孩子坦誠你的錯誤

  我們示弱,孩子很容易原諒我們的。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多多交流,請求他原諒自己的一時衝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愛。

  2、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驗

  爸爸媽媽在罵孩子的時候總是這幾句話,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因此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下爸爸媽媽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問問孩子,這樣講,你會不會了解呢。這樣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3、問問他,你想媽媽下次怎麼辦

  孩子也喜歡被人尊重的感覺。當孩子非常不聽話,同時你火氣上來的時候,你不妨主動出擊,跟孩子進行溝通 “當媽媽很生氣時,可是就這件事情而言,你希望媽媽怎麼說,你會明白呢”。

  4、下次讓孩子主動提醒你

  經過這次事件你可以和寶寶來個小約定,“如果下次你做錯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又要發脾氣了,你一定要勸媽媽哦”這樣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讓孩子明白媽媽會生氣,知道自己做錯了。

  5、回到事情原點,就事論事

  孩子對於你剛才的情緒失控表示理解了,要是想讓孩子的錯誤不再犯,要跟孩子好好講講,好好給他上上教育課,這樣孩子才能夠明白。例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你明明答應了我,但是為什麼還在玩玩具呢。”然後討論這件事可以怎麼解決,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該怎樣做得更好了。

  6、謝謝孩子的原諒

  跟孩子和好的最後一步,一定要感謝孩子原諒自己,你可以和孩子勾勾指頭,跟孩子保證下次,一定不會亂髮脾氣,而是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權威型教育可能適合你的寶寶

  在寶寶出生以後,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爸爸媽媽很關注的方面,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每一位爸爸媽媽即將接受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決定一種最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培養孩子更好的性格。爸爸媽媽都想為孩子提供結構化的具有創造性的教育方式,這樣孩子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性格,擁有更多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能,讓孩子長大成人以後能夠有更多的責任心,做事情能夠更加靠譜。教育從古至今,在演變的過程中其實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撫養孩子的方式,但是在試用篩選的過程中,權威型教育贏得了大多數的關注。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我們把它叫做權威型教育呢?

  簡單地說一下就是,權威型教育是一套尋求合理的規則和指導方針,然後利用規則和方針為孩子提高最佳利益的策略。這一規則雖然對孩子的各種行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可是還是能夠讓孩子有自己的探索和測試的空間,同時權威型教育還可以讓孩子開始學習什麼是可接受行為的過程。權威型教育還能夠允許爸爸媽媽表達愛和情感,同時也不用額外擔心愛的表達會破壞他們控制的模型。

  但是權威型教育也不是說在嚴格的環境中沒有一絲打破規則的餘地,權威型教育的爸爸媽媽非常清楚家庭的責任以及限制的界限。同時,這種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靈活性撫養孩子。這種靈活性讓爸爸媽媽通過對給定情況的評估來採取適當的行動,不是說覺得應該怎麼樣對待孩子了就怎麼樣對待,這樣的靈活效能夠幫助孩子不隨便發小脾氣,能夠更加成熟。

  權威型教育到底應該怎麼樣對孩子實施?

  與用強權的方式撫養孩子不一樣的地方是,權威型教育方式的爸爸媽媽是在逐步嘗試為孩子創造一個讓孩子覺得有充足結構安全的環境,但是在這個安全的環境中沒有各種條條框框的紀律會造成孩子變得害怕新事物或者改變。家裡給孩子制定了一些要求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生長髮育,但是要是這些要求不被孩子尊重,被破壞的話,孩子大多數都會用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不滿的行動。

  所以,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權威型教育的方面主要是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夠擁有創造性的思維,不是說家長制定了什麼規則,就什麼都不做,完全遵循規則防止受到懲罰。孩子一定要明白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要做什麼樣的事情,然後開始使用這些技能。

  當爸爸媽媽有效地利用基本原則進行這種教育方式以後,孩子會慢慢變成這樣:

  1、愛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還有在學校和生活中認識的朋友;

  2、孩子在掌握一部分知識後,會開始想知道別的新事物,並且做任何事情都很有信心;

  3、他們對於新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並且在學習到新知識後會想要嘗試著把它們融入到生活中;

  4.情感與精神的平衡;

  5、他們的性格一般會慢慢發展成為自由表達還有發展型,性格會更加成熟。

  :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中心,一些爸爸媽媽特別疼愛孩子,甚至為孩子包辦一切,就想為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讓孩子一點都不操心。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是不好的,事實上放手讓孩子自己幹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常見的家長包辦現象

  1、最常見的生活事務包辦,在孩子上課前為孩子整理好書包、準備好明天要穿的衣服、孩子出門的東西都由爸爸媽媽拿著,甚至連收拾書包等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爸爸媽媽幫忙做。

  2、家務包辦。孩子慢慢長大了,其實是有勞動的能力的,可以一個人完成很多家務,就算是有些有難度的工作,孩子其實也是能夠力所能及的幫助爸爸媽媽的。可是,有些家長害怕孩子辛苦,什麼都不讓孩子去做,其實這樣一來對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是不利的。

  3、學習包辦。如今孩子要學得東西越來越多了,有些爸爸媽媽害怕孩子的學習負擔太重了,所以為孩子學習操碎了心。

  二、包辦對孩子的害處

  1、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理能力特別低下。

  2、孩子缺乏主觀意識,做事情容易隨波逐流,缺乏自己的意見。

  3、也許會讓讓孩子變得很叛逆,孩子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覺得事事都被管著,沒有自由。

  4、養成習慣後,要是有些事情爸爸媽媽不幫自己乾的話,孩子就會不開心。

  三、長應該放手讓孩子幹

  1、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實在超出能力範圍的,家長再來幫忙。

  2、有些事情讓孩子一個人去做,讓他有自由發揮的機會,其實有的事情孩子能夠做的很好。

  3、從小要養成孩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讓孩子成為家長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