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飲食育兒知識有哪些

  三歲以前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

  兩三歲的小兒每日應該有四餐,除了早中晚三餐外,午睡後下午三點左右可以加一次午點,每兩餐中間都要注意喝水和提醒小兒排尿,要養成孩子固定位置吃飯,不排食,不偏食、不暴食,不吃零食等。

  如何培養小兒進餐規矩

  常聽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飯,一頓飯孩子跑來跑去,要追著喂很長時間,還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喜歡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歡吃的,怎麼勸也不吃一口。結果孩子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愛生病。其實這些都是因為父母對獨生子女過度溺愛,無原則地遷就,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想小兒身體好,必須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給他定出進餐規矩。

  第一. 要養成小兒自食的習慣。

  從幾個月大讓他抱著奶瓶吃奶過渡到一歲拿杯子喝水至一歲多就讓他開始學習拿勺吃飯。自食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早對食慾的強烈刺激。開始時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飲時,就不用餵了。兩歲半以後小兒完全可以自己吃飽。

  第二. 一定要孩子坐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吃飯。

  不能跑來跑去,也不能邊吃邊玩,否則進餐時間過長影響消化吸收。如果在飯桌上與大人一起吃,不要讓他成為全桌 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會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慾。

  第三. 少吃零食。

  特別在飯前一小時不能吃,因為零食營養價值低,也影響小兒的食慾。有些孩子只吃零食不好好吃飯,造成營養缺乏症。

  第四. 不許挑食,不能偏食。

  如果小兒不愛吃什麼東西,要給他講清道理或有講有關的童話故事***自己編的也可以***,讓他明白吃的好處和不吃的壞處,但不要呵斥和強迫。家長也千萬不要在飯桌上談論自己不吃的菜,這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第五. 不要暴食。

  好吃的東西要適量地吃,特別對食慾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否則會出現胃腸道疾病或者“吃傷了”,以後再也不吃。除了以上幾點以外,如果要讓孩子吃好,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飲食質量,飯菜的色香味俱全會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慾。如果嫌麻煩,每天湊合著與大人一起吃,有些孩子會養成對吃飯不感興趣的毛病。

  科學安排好寶寶飲食計劃

  1.關注孩子體重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措施

  3歲以下的幼兒應每月量一次體重,連續兩個月體重不增加屬於異常現象。家長可以將孩子每月體重標在“年齡***月***一體重***千克***”發育圖上,每個月的體重連結起來,就構成一條體重曲線,觀察曲線,就可以判斷孩子的生長髮育狀況。曲線平直,說明孩子的體重沒有增加,可能有問題。若曲線向下傾斜,則說明孩子的身體肯定有問題,患有某種疾病,應馬上就醫。只有曲線向上延伸才是正常的。家長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和醫生一起分析孩子的問題。

  ***1***患有疾病:①經常生病;②生病不多,但生病時不進食;③有腸道寄生蟲,如絛蟲等,使幼兒的營養不能被人體吸收。

  ***2***飲食餵養不當,①每天進食次數不夠;②每天的飲食成分中熱量供給不足;③維生素供給量不足。

  ***3***衛生條件差:①室內環境不好;②食物、飲水不乾淨;③糞便隨意處置。

  ***4***其它原因:①幼兒過早離開母親,由保姆照料;②孩子過於孤單,缺乏感情交流,心理飢餓,使幼兒不思飲食。

  家長要從以上幾個方面找出原因,然後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

  2.4~6個月嬰兒的飲食

  4~6個月嬰兒的飲食應以母乳為主。母乳不僅能提供嬰兒生長髮育所需全部營養物質,還含有其它食物所不具備的免疫物質,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各種疾病的侵入。用母乳餵養的嬰幼兒,還能增加嬰幼兒與母親之間的感情,而這種母子之間的感情又是一個人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助於孩子個性的形成與智力的發展。

  因此,這一階段的嬰幼兒,在補充輔助食物之後,也要繼續以母乳為主餵養。在嬰幼兒身體較弱的情況下,甚至可過渡到1歲,只是母乳哺乳次數和量要逐漸減少。

  3.6個月~1歲幼兒的飲食

  這一年齡段幼兒的飲食,基本上要以輔助食物為主。家長可以給孩子多選用稀飯、爛麵條、蛋黃、水果泥、菜泥、肉末、肉鬆等,新增時應注意每次只先加入一種,品種和數量都要循序漸進,由少到多,最後加較難消化的肉末。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用發芽穀物磨成粉熬粥,以促進嬰幼兒的消化吸收。

  家長要儘量讓孩子吃輔助食物,但如果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可暫停增加輔助食物。天氣炎熱的夏季,不宜增加新的輔助食物。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