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後期複習教學攻略

  進入四月,五月,高三複習工作已經進入白熱化程度,各科教師都在不斷強化複習,試卷滿天飛,學生們疲憊不堪,苦不堪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後期複習教學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這樣專業性很強的研討會上來談高三後期的複習,老實說,我是十分惶恐和心虛的。個人的一點粗淺的思考和做法,誠望得到各位領導、同行和朋友的批評、指正。

  一、教學反思

  這次市水平測試後,備課組安排了兩位老師分別就應屆、往屆的成績進行了分析、總結,大家對前期的語文教學和後期複習思路展開了討論。怎樣才能更好的鞏固和昇華第一階段複習的成果,在以後各次統考特別是高考中考出更好的成績呢?我們認為首先應認真研究最新的07考綱和有關高考資訊,克服複習指導中不夠科學和實效的方面。以下問題是值得後期複習中注意的:

  內容:個別教師還或多或少的存在“語文靠的是運氣”“複習不復習差不多”,於是思想麻痺大意,教學的內容上隨意性大,缺乏對考綱考點的整體把握,對相關題型、知識點、解題方法的研究不夠深入,也沒有在備課中認真研究學生和思考教學內容在課堂的最佳投入方式。

  方法:高三的複習時間緊、任務重,有時為了進度,可能有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填”、“灌”了事而學生無暇動腦與動手的情況;也可能有重練輕講評,公佈答案完事的情形發生。

  資料:隨著全國各地各種資料的湧入,資料滿天飛,學生陷於題海,消化不良。

  學情:教師忙於教學而可能忽略一個重要的東西——“高考是學生在答題而不是你老師,你教得再好而學生沒有內化為考試的能力其實效果等於零”,對學生的一些非學科的因素關注不夠,可能會制約學科成績的提高。

  當然,存在的問題應該不止於這些。我想在這裡表述一個意思就是:要提高語文複習的效益,教師和備課組應對各種高考資訊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時,也要隨時冷靜而理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更切合高考和學生實際的需要。

  二、策略

  1.以集體的智慧來保障

  我一直以為,語文的教學是各學科中最具靈性和彈性的,真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春蘭秋菊各擅勝長,環肥燕瘦皆是國色。所以,我作備課組長以來,一直注意備課組“尊重 和諧 實效 卓越”的團隊精神的建設,儘量調動組內的每一位教師參與到教學的研究中來,強調分工協作,智力資源共享。比如第一輪複習中按考點分成語基和語言表達、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幾個板塊的“小組研討——討論稿——集體商定——個案”的嘗試,儘管在操作中顯現出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對年級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作用的。本期我們也延續了這個思路,年級統一的月考、每週的“單元過關”和現在借鑑綿陽搞的“天天練讀寫”等等我們都提前安排到個人。每週的集體備課,圍繞當週的教學內容,負責相關內容的同志先中心發言,然後大家討論、完善,統一進度、重難點和基本的教學方法。會後,大家再根據各自不同班級實際,個性化施教。這樣,年級語文教學一盤棋,大家出力大家想。

  2.以科學的理論來支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反饋資訊主要是通過評價發生的。他進而提出了診斷性評價***學生入學時對學生的認識和情感評價***、形成性評價***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用系統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對整個教學過程所取得的較大成果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定***。通過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轉換,形成“螺旋式”反饋資訊網,資訊及時反饋調節,教學才能不斷向最優化發展。

  用反饋原理來思考和組織高三後期的複習,有助於教學雙方充分的資訊反饋,能使學生從被動的接收狀態轉變為較強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語文的能力。

  為此,我們在複習過程中,應經常蒐集學生對複習內容、方法的看法,採用個別談話和問卷調查等方法,認真分析、研究,及時調整複習節奏、方法等。

  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們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定向控制

  所謂定向控制,就是指每一階段的教學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對於高考語文複習來說“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就是教學目標。

  嚴格按照考試說明來指導我們的複習與訓練,是大面積提高高考質量的有效途徑。要知道,高考命題的唯一依據就是“考試說明”的30條要求。所以,我們準備把“考試說明”印發給學生,花一點時間教師組織學生學習“考試說明”。在練習和講評到相關知識點時,明確“考試說明”中有何規定,從而懂得考什麼和怎麼考,知道怎樣答題更切題。

  ***二***定量控制

  所謂定量控制,就是對課時量、課堂教學容量及訓練量要進行控制。量次不足,固然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量次過於頻繁,學生不勝負擔,同樣也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現在在定量控制上分歧最大的是訓練量的控制。到了後期,我們的做法是:以練評為主,一日一小練***“天天練讀寫,進步天天見”***,一週單元練***“周結”或“專題過關練”***,每月一次“模擬考試”。練後必講評,而練習和評講都儘量安排在語文課堂上,不佔用課外時間。

  語文教師都知道“精講多練”“多讀多寫”。但講多少為精,練***讀寫***多少為多,缺乏一定的標準,缺乏量的依據。我的理解是,講、練要儘量找準學生疑難處,避免“重複勞動”的勞動。為此,我們準備設計一張《試卷得分情況統計表》,每次考試後,用它來統計測驗情況,凡正確率高於80%的題目,一般就就可認為該知識點和能力點已達到要求,以後就可少做此類練習;正確率低於80%的題目,一般就可認為該知識點和能力點尚未達要求,評講時就注意細緻一點,以後也可多安排做此類練習。平時練習和考試題的選擇以難度適宜,宜於講清規律,學生容易受益為準。這樣,訓練有的放矢,無效勞動會減少,效果也會明顯些。

  ***三***定度控制

  定度控制,就是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教學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和特點,處在一定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學生,其身心發展既有共同的發展水平和特點,也有不同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因此高考語文複習中要注意區分應屆與往屆、尖子班與重點平行班的不同認知特點,靈活多樣,因材施教。

  例如,對於語文差生特別是統分面裡的語文“跛腳生”,必須加強課外輔導。每次考試後,對差生進行個別談話,指出其試卷中存在的知識和能力問題,提高語文成績的途徑,解題的方法,激勵他們拼搏的信心等。平時要多一份生活的關心,儘可能多一些練習的面批。

  又如,複習期間,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根據學生實際,我們年級的語文教師大多在一堂課開頭的三至五分鐘,開闢了一個小欄目——“時文美文欣賞”。那些鍼砭時弊的雜文、引人入勝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說、幽默風趣的笑話、貼切生動的廣告,可以博得學生的陣陣笑聲,感受語言的魅力,激發學好語言的強烈願望。學生講述中,教師也可觀察學生的思想情緒,相機誘導。當然,也可更具實際情況開展一些短平快的如作文審題、語言表達訓練等。

  ***四***定序控制

  所謂定序控制,就是指對進入流動過程的資訊在程式上進行科學組合,它是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重要手段。

  高考複習不但要有巨集觀上的總體安排,還要講究在微觀上的區域性操作:

  比如,教材的背誦和讀本的自讀怎麼落實?我們的做法是3、4、5月每月兩冊,時間安排在早、晚自習,教師可以提一些要求或建議;

  又如,作文複習和訓練要全方位地規範化地進行。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都要練;話題作文要練,命題、材料作文也要練;整篇文章要寫,片斷訓練也要搞,甚至文章修改也不能放鬆。時間很緊,怎麼辦?可抽一點“課前3分鐘”時間來進行審題、語言表達的小訓練,也充分利用每次市縣統考和年級月考加強指導,努力提高大作文講評的質量,同時檢查、完成好講評後的自結、自改的“考後60分作文”; 此外,還要對書寫、卷面等問題,要經常提醒,反覆強化。

  ***五***定勢控制

  所謂定勢控制,就是對學生的思維趨勢、思想感情的控制。當學生的思想感情與教學內容不協調時,教師要加以誘導,使之與教學內容相協調;當學生思維不是處於積極狀態時,教師應通過口頭語言、態勢語言以及所創設的情景使之興奮。

  在進行復習和訓練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高考前的壓力很大,有的急得坐臥不安,有的到處猜題押題,有的變得焦躁、失眠,不思茶飯,有的則破罐子破摔。這些都是心理素質不好的體現,會影響學生語文水平的發揮。因而平時必須注意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