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衝刺複習方法

  在最後的衝刺階段,語文複習也是有效的。掌握某些方法,進行強化訓練,成績提高一步是完全可能的。具體做法是:回顧展望,對歷年高考試卷作一回顧和梳理;列表織網,最有效、最明晰、最便於記憶的方法;知彼知己,從考試的錯誤中瞭解自己;死去活來,不能忽視背誦默寫等死功夫;簡練沉思,忙裡偷閒,使腦子處於 活水 狀態。更多有效的高三語文衝刺複習方法如下:

  1、用好錯題本和積累本

  如果大家關注一下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一個錯題本和積累本,而且是從高一就開始做起的。你學習了很多東西,但那都是屬於老師和教材的,只有這兩個本子,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在老師講評試題後,你最好把重要的錯題寫到自己的錯題本上。可以按照字音、字形、詞語、成語、標點、病句、名句、常識、表達、閱讀、作文***後兩者主要指失誤的能力點***等分個類別。很多人一個知識點一錯再錯,就是因為每次錯誤都沒有留下一點記憶。整理錯題本,應該觸類旁通,把同一類別的彙集到一起來,例如,把“輟”“啜”“掇”“綴”放到一起,把字音、字義、相關組詞都查出來,才能真正記得牢固。

  積累本主要是針對作文和閱讀來做的。如果平時在閱讀中遇見了膾炙人口的句子、經典的事例和名言***用作論據***,可以抄在積累本中。很多人感覺作文無話可寫,或者語言平淡無奇,其實就與自己的積累太少有關。積累本中還可以記錄自己歸納、整理的東西和學習方法、解題技巧。

  月考前的自習,要翻閱自己的錯題本和積累本。現在市面上也出了一些《錯題集》《積累本》之類的教輔資料,但這種拾人牙慧的東西,註定是沒有太大效果的。很多同學應該發現,同樣的一則論據,在《論據大全》上看過,考試時卻用不上;如果寫到了積累本中,考試時就能信手拈來。

  2、不要認為語文拉分不大

  很多同學“聰明”地把語文和數學、英語***理科生還包括理綜***拿來比較,認為語文拉分的差距比不上理科。例如有的同學分析,語文高分也只有120多分,低分也有70多分,相差只有50多分;數學高分有140多分,低分只有20多分,相差100多分:所以,搞數學更有利於提高總分。其實,這些同學只看到了高考競爭的表象,沒有看到高考競爭的實質。

  高考競爭,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而不是人與分數的競爭。考50分的同學,沒有必要去和考140分的同學去比較,因為兩人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相互不構成威脅。你應該關注的是總分比你高50分左右、班級名次比你高10~15名的同學。如果你的名次能提升10名,在全省,可能就超過了幾萬人了,原本只能考二本,結果就可以考上一本了。也就是說,你應該關注的是你可以超過的競爭對手,倒數幾名的學生去羨慕前幾名學生的分數之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比如說,我校一個文科150名左右的學生,他的語文一般是100分,數學一般是110分;而他奮鬥目標——100名學生的語文一般是115分,數學一般是125分。也就是說,數學和語文其實是一樣拉分的。

  至於有的同學認為高三一年可以增長200分,那種羅曼蒂克的現象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增長200分不是不可能,不過你得多在高三耕耘幾年。

  3、不要認為語文拉分不大

  很多同學“聰明”地把語文和數學、英語***理科生還包括理綜***拿來比較,認為語文拉分的差距比不上理科。例如有的同學分析,語文高分也只有120多分,低分也有70多分,相差只有50多分;數學高分有140多分,低分只有20多分,相差100多分:所以,搞數學更有利於提高總分。其實,這些同學只看到了高考競爭的表象,沒有看到高考競爭的實質。

  高考競爭,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而不是人與分數的競爭。考50分的同學,沒有必要去和考140分的同學去比較,因為兩人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相互不構成威脅。你應該關注的是總分比你高50分左右、班級名次比你高10~15名的同學。如果你的名次能提升10名,在全省,可能就超過了幾萬人了,原本只能考二本,結果就可以考上一本了。也就是說,你應該關注的是你可以超過的競爭對手,倒數幾名的學生去羨慕前幾名學生的分數之高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比如說,我校一個文科150名左右的學生,他的語文一般是100分,數學一般是110分;而他奮鬥目標——100名學生的語文一般是115分,數學一般是125分。也就是說,數學和語文其實是一樣拉分的。

  至於有的同學認為高三一年可以增長200分,那種羅曼蒂克的現象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增長200分不是不可能,不過你得多在高三耕耘幾年。

  4、記憶要不斷反覆

  現在的備考資料,都將需要背誦的東西彙集到了一起,以便學生使用。

  所有要記憶的東西***例如古詩文、文學常識、語言基礎知識***,都應該不斷反覆。因為人類的記憶有一個遺忘的過程,我們要尊重這一規律。

  半小時一反覆:一個早自習背誦一類知識,在下課前5分鐘,應該反覆一下;

  一天一反覆:第二天語文課前***預備時間***,再反覆一下;

  一週一反覆:如果哪個早自習,你完成了老師規定的內容後時間還有結餘,可以複習一下這一週當中背誦過的重點;

  一月一反覆:月考之前的複習,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反覆這一個月來學習的內容就夠了,每個月這樣堅持,就你反覆了所有考點了;

  一學期一反覆:這是老師組織的第二輪複習的內容,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就可以了。

  反覆不是重複,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一般第一次一堂課背誦過的內容,反覆只需要5分鐘即可。

  5、以嚴謹的態度面對閱讀和寫作

  文科主觀題作業因其自身特點,老師很難一個個來檢查其完成質量,頂多檢查數量。於是,有的學生學習起來便偷懶耍滑。在做閱讀題和寫作題時,以精益求精和敷衍塞責的態度,都可以把一張試卷做滿,但效果卻有天壤之別。

  這兩道題是語文分值中最重的,很多同學語文成績差,其實也就是閱讀和作文不盡如人意,與其說是能力問題,還不如說是平日裡每次訓練的態度都不嚴謹。

  除了下面要說的做題訓練外,希望大家堅持多讀、多寫。離開了讀和寫,你的語文學習必然成為一潭死水。

  閱讀主要是讀有思想深度或有文采的名篇***現當代散文、雜文,名家微型小說,古詩文***和考場作文範文,一篇文章讀兩到三遍為宜。休閒類的雜誌不建議在高三閱讀。

  寫作方面可以訓練一些句子和段落的寫作。很多平時訓練的文段和句子,在考試時就能派上用場。還可以把自己寫好的文章拿給老師,讓他當面給你評點,老師在技巧上的一些點撥往往能讓你茅塞頓開、事半功倍。

  6、多做試題

  高考,最終是以做題的方式來篩選學生的。因此,高三備考中,做題訓練必不可少。尤其是閱讀,我們平時訓練得少,高三再怎麼練也不算多。

  曾有某位權威人士拿語文高考試卷在四類人中同時進行了測試,這四類人是:雜誌編輯、主攻中文的大學教授、高二語文老師、高三學生。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成績最好的是高三學生。難道真的是大學教授、雜誌編輯的語文素養比不上高三學生?顯然不是。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學生正經歷著題海戰術,熟能生巧了,而編輯和教授們已有幾十年沒有練過了。高考就像奧運場賽的比賽一樣,如果劉翔十多年不到田徑場上跑,只是學習理論知識,訓練運動員,然後要他參加國際比賽,結果可想而知。所以說,題海戰術這方法雖有點土,在高三卻是不得不用的。否則,即使你有很高的語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學教授、雜誌編輯只是其中一例而已。

  我們說反對應試教育,就是反對那些語文修養不高的學生經過應試訓練取得了比語文修養高的學生更好的成績。但現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區分一個學生的語文修養高低,何況人家也付出了汗水。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自己語文修養高,就更應該注重做題訓練,以付出來換取更好的成績。其實,現在的高考題,正是為語文修養高的學生設計的。

  試題的選擇,可以是高考真題;或者是模擬題的套題,如《天利38套》等。在第一輪複習中,一段時間內最好做一類題,比如先做30篇科技文閱讀,再做30篇文言文閱讀;而且不要和老師安排的專題複習的進度同步,因為課餘學習就是查缺補漏的,不是課堂學習的簡單重複。

  生命之美不在於最後的結果,而在於跋涉的過程,這正如司湯達的墓誌銘:“活過了,寫過了,愛過了。”高三也是人生旅途中風景旖旎的一段過程,它充實、緊張、讓人壓抑又令人興奮。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它都將成為莘莘學子無盡的財富,既然如此,珍惜高三,享受高三,讓青春無悔,讓人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