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第一輪複習的策略分析

  在文科的學習中,歷史總是讓人很頭疼,只是多而且繁雜,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三的歷史複習的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歷史第一輪複習的策略

  按編年史順序推進,理清知識框架和結構

  中國近現代史則成為學生相對困難的複習環節,因為這段歷史時間短而事件多,考得非常細,時間點又必須記住,再加上中國近現代史相對枯燥,所以對這段歷史的複習我們更應該強調知識脈絡的梳理,將瑣碎的時間點串成時間軸,特別強調出每個事件之間的聯絡,比如前一個事件的影響就是後一個事件的背景等。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雖然國家眾多,但英法美等西方各國,學生都比較熟悉,這個部分的複習一個是要搞清該國事件發展的先後順序,和各國在平行空間裡的先後順序;另一個則是要做橫向對比,將各國的特點放到一起比較,然後加以區分,同時還要注意其內在聯絡。

  至於世界現代史部分,往年的考察力度都不太大,理解上也不需要有太多深度,只要記清史實即可。蘇聯的社會主義探索和中國現代史部分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可以對比複習,找到異曲同工之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整理錯題的工作,重點複習錯題

  這個階段的複習主要是夯實基礎,穩紮穩打,做到最基本的記清和記熟知識點。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也建議學生把錯題收集起來。沒有必要把每道題謄錄下來,但至少應該把卷子和練習冊上的錯題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時要做錯題分析。分析出每道題為什麼錯、是因為哪句話沒看清楚或者哪個知識點沒記牢固導致,而正確答案又為什麼對,它的合理性在於什麼。

  研讀考綱,弄清重點和考題方向

  這個時候新一年的考綱還沒有釋出,但上一年的考綱和頭幾年的考綱進行對比的話,應該可以看出近幾年來考察內容的大致方向。高考大綱雖然會有些許的調整,但是絕大多數內容都沒有變化,年年必考的一定是重點,新增的考點自然也是要引起關注的內容。按照考綱來複習,可以使學生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出題方向,更快的接受高考模擬。

  高考歷史複習要注意的三個方面

  首先,全面、系統、牢固、準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是歷史複習的第一任務。高考中的材料解析題是要求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性較強的題型,但我們很難清楚地劃分基礎知識所佔的比重有多少,能力分數有幾多,不掌握相關的歷史基礎知識,再有能力也只能是望題興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其次,在全面、系統、牢固、準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學問思辨過程中,提高歷史學科能力。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是歷史思維能力,即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去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它不可能在簡單的歷史背誦中獲得,只能在全面、系統、牢固、準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學問思辨過程中逐步提高。“全面”強調的是對《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點全面掌握,不在所謂“重點”、“難點”的掩蓋下,淡化“冷點”、“次點”,造成知識的盲點或糊塗點;“系統”強調的是歷史知識在歷史理論的“串通”下縱橫一體;“牢固”強調的是對考點內容的記憶程度;“準確”強調的是對考點內容掌握的準確性,不能似是而非、模稜兩可,要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在提高能力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知識。

  再次,加大勤學苦練的力度,在對經典試題的解答中鞏固歷史基礎知識,培養歷史學科能力,提高應試能力。學生在複習中要把“厚”書讀“薄”,即依照複習進度,逐章逐節濃縮課本知識。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閱讀、分析、概括、綜合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梳理歷史知識,強化歷史記憶,掌握歷史概念,建立完整的、科學的歷史知識結構。在審題方面,要培養學生審清題意、抓住題眼的應試能力,掌握材料中的有效資訊的應試能力,整理答題思路和文字表述的應試能力。使學生不僅懂得如何做,更重要的是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要讓學生做到每做一道題都有所收穫,以達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高考歷史需要複習的重點內容

  中國古代史部分:

  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中國古代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國近現代史部分:

  近代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曲折發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20世紀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新中國的政治和外交;50-70年代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近現代社會生活與科技文教。

  世界史部分:

  古希臘羅馬的政治;人文主義的起源和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歐美代議制的確立和發展;近代埃及、俄國、日本的改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近代以來的科技和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