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第一輪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複習題及答案

  在考試之前做好每一個試卷的複習,對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份好的試題卷將能夠有效的去檢測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歷史第一輪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複習題,希望對你有用。

  高三歷史第一輪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複習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中國古代農業中存在的“刀耕火種”和“火耕水耨”均屬原始農業的一種耕作方法。原始農業的基本特徵不包括***  ***

  A.簡單協作的集體勞動

  B.稻麥輪作的一年兩熟制

  C.耕作方法原始粗放

  D.生產工具簡單落後

  2.“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舌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確切地說,這首歌謠開始流傳於***  ***

  A.春秋B.秦朝C.漢代D.宋代

  3.《天仙配》中唱道:“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比翼雙飛在人間。”生動地描繪出一番中國古代農村生活的景象,這種生活的特徵是***  ***

  A.一夫一妻制B.自給自足

  C.土地平均分配D.男女平等

  4.中國古代流傳一句諺語:“千年田,八百主。”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併嚴重B.分封制的實行

  C.土地私有允許買賣D.商品經濟的發展

  5.工具的改進是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與圖一相比,圖二工具的進步之處在於***  ***

  A.合理利用水資源B.既能灌溉又能排澇

  C.節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

  6.諺語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總結。下列諺語能夠反映我國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特點的是***  ***

  A.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B.黃牛過河各顧各

  C.苗兒出得齊,豐收不用提

  D.小滿芝麻芒種谷

  7.***2010.安徽高考***安徽六安雙墩漢墓遺址被評為全國“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圖中所示物品不可能由該墓葬出土的是***  ***

  8.我國古代某一時期,國家一統、民族融合,青白瓷聞名世界,火藥出現,其京都為當時東西文明的交匯中心。這一時期應是***  ***

  A.東漢B.北宋C.明朝D.唐朝

  9.哆啦A夢參加CCTV的“開心辭典”答題,被“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讚美的是什麼”的題目難住了,打電話向你求助,你覺得應該是***  ***

  A.瓷都景德鎮的白瓷

  B.精美的絲織品印染品

  C.唐代越窯的精美青瓷

  D.精湛的青銅器鑄造藝術

  10.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寧織造局的生產。根據當時的制度,該局產品***  ***

  A.全部投放市場,收入歸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場

  C.部分用於納稅,部分投放市場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場

  11.喜愛武俠小說的同學都知道龍泉寶劍的創始人歐冶子,他首次發現了銅和鐵效能的不同,冶鑄出第一把鐵劍“龍淵”,開創了中國冷兵器的先河。歐冶子可能生活於***  ***

  A.春秋戰國B.西周

  C.秦漢D.隋唐

  12.明代中期以後,私營手工業在許多行業取代以前占主導地位的官營手工業。這主要是因為***  ***

  A.官營作坊產品有限B.私營作坊工人增加

  C.資本主義的萌芽D.商品經濟的發展

  二、非選擇題***每題20分,共40分***

  13.***2010•新課標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衝擊。江南城鎮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中“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形亦載於史籍。明萬曆年間,僅蘇州絲織業中受僱於私營機房的職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1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於3400張。“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已。”——摘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紀晚期開始,鄉村手工業特別是毛紡織業在英格蘭東部、西部和約克郡地區快速發展。商人發放原料,回收產品,銷往海內外,這種新型的“鄉村製造業活動”被稱為“原工業化”。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廠”,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16世紀初,紐貝里的一家毛紡織“工廠”僱傭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為婦女和兒童。海外市場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類“工廠”的發展,英國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毛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1700年毛紡織品佔國內出口商品的70%。棉紡織業作為新行業隨之興起,其他行業也迅速擴張。機械化逐漸成為新的生產方式的重要特徵,並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

  ——摘編自[英]E.E.裡奇等主編《劍橋歐洲經濟史》等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發展的特點。***10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世紀中期以前英國工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10分***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圖是某高三學生在學習研究古代中國的農業發展時使用的一幅示意圖:

  材料二 據中國文物網資訊:汕頭市南澳縣發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號”文物進行公開展示,船載文物主要為明代粵東及江西一帶民間瓷窯生產的瓷器,大約有6萬件之巨,已有富商出價6億人民幣欲收購。

  請回答:

  ***1***據材料一示意圖,你認為該同學與農業有關的研究主題是什麼?從牽引動力來看,從圖中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8分***

  ***2***我們在研究古代中國農業發展時,還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研究?試舉出例項加以說明。***至少兩個角度******8分***

  ***3***結合所學知識推測,遊客可能從展品中見到哪些種類的瓷器?***4分***

  高三歷史第一輪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複習題答案

  1.B 2.C 3.B4.C 5.C 6.B 7.C 8.D 9.C10.B 11.A 12.D

  13.***1***官營手工業衰落;家庭手工業開始面向市場;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係***。

  ***2***階段1:“原工業化”。特徵:手工工場發展迅速;商人蔘與;使用僱傭勞動。

  階段2:工業革命***工業化***。特徵:大機器生產;需要大量資本;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階級。

  14.***1***主題:中國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的演變***或中國古代犁耕技術的發展與完善***。結論:中國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術***經歷了由直轅犁到曲轅犁的轉變,犁耕技術已經相當完善。

  ***2***①農業生產工具的演變,如從耒耜到青銅工具再到鐵農具的演變。②農業灌溉方式的演變,如從開溝排水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農業灌溉工具的不斷改進等。***另外,也可以從農作物品種的日益豐富,統治者農業政策的演變等角度歸納***

  ***3***青瓷、白瓷、青花瓷、鬥彩瓷等。

""的人

1.高三期中歷史聯考試題及答案

2.高考歷史模擬試題附答案解析

3.高考歷史模擬試題附答案

4.高考歷史基礎強化練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