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期中試卷分析

  對試卷的分析能有效降低學生失誤失分。提高表達能力,減少無謂失分。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高二化學期中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試題總體評價
  本次試題主要是考查選修部分《物質結構與性質》內容,同時為了複習的需要,出了一道《化學反應原理》的大題。從試題難度來看,難度適中,年段平均分57.32分,基本符合高考難度要求,可以說是一份比較有質量,有區分度的試卷。從考查內容來看,《物質結構與性質》重點內容基本把握,較少偏題怪題***個人覺得第4題原子軌道的量子數問題高考明確要求不考,為何一考再考,出題者不負責任?還是我個人對高考解讀有問題?這個責任我可傷不起啊***。但是各章節的分配不是很合理:§1原子結構佔39分***第1、2、3、4、9、12、15、16、18、19、20、21、23、27①⑤、28①、29①題***;§2分子結構與化學鍵佔29分***第5、6、11、13、14、17、26、27②③④、29③題***;§3晶體結構佔19分***第7、8、10、22、24、25、28②、29②題***;化學反應原理佔13分***第30題***。分數側重點在§1、§2,但是由於這次半期考試時間提前,比原計劃早三、四天,所以沒時間複習§1、§2,複習較多§3卻考得很少,造成大部分同學考試比較吃力,分數比較低,出題者沒有權衡好比例啊。有些內容考得太多,有些內容該考的沒考,如電子式考得太多了,重要的Cr、Cu卻沒考到;配位鍵、等電子體等高考的常客們都沒出現;分子的空間構型是重點,卻考得不多……
  二、錯誤點分析與建議
  本次考試暴露出的問題是非常多的。第一、課堂上愛神遊四方的同學吃大虧。很多題目上課時老師都講得很清楚,講了n遍,但這些同學就是不懂,就是不聽,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莫不是非要硬生生將老戴氣死不成?***小強是不會那麼容易死滴,不死就還得一遍一遍再講!不信你一次都聽不進去,如果高考前還是聽不進去,那老戴也木有辦法了***。第二、粗枝大葉的馬大哈大有人在。寫“名稱”的寫成“化學式”, 如“7”和“1”,“H”和“N”的書寫混亂,σ鍵的書寫不標準,“鈣”字寫錯,△H算錯,化學方程式配平錯誤,NH3 、NaOH 電子式寫錯,“從小到大”排列錯看成“從大到小”,物質的量當成是物質的量濃度、化學反應速率的單位寫錯……改試卷過程中發現有太多這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本是可以避免的,可為什麼老是死性不改呢?看來一個人的壞習慣真的是會害你一生啊。但願現在改掉這些毛病還來得及,不然小錯也會要了你的小命。第三、基本功練得不紮實,馬步扎不穩,出拳怎麼可能有力?化學式、電子式、結構式、電子排布式、化學方程式、電極反應式、元素週期律、阿伏加德羅定律、1~36元素名稱……該記的不去記,又談何學好化學?就如學英語連單詞都記不牢,學數學連簡單計算都不過關,學語文連作文都寫不通順一樣的道理,高樓萬丈,根基最重要,一定要穩,該記的一定要記住,記牢。所以,學習上愛偷懶的同學就算你聰明賽過孔明、愛因斯坦,你也終究一事無成。態度決定一切,“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惰”那是古人早就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第四、漏洞不及時補,越漏越大。一些在平常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總是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認為不重要,沒及時處理,問題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以致考試中問題出現的時候為時已晚。隨著知識難度的加深,問題會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做到及時查缺補漏,那麼高考難免就會一敗塗地。高考出題者有個變態心理,總喜歡找你的弱點***平常常錯的點***,然後給你致命一擊。因此,單元複習、半期複習;進行月考、半期考後的反思;建立錯題集顯得是多麼的重要。
  化學反應原理第30題是主要丟分點,由於沒有及時複習,這部分內容遺忘過快,造成失分嚴重。選擇題錯誤點集中在這幾題:4、8、17、21、24。第4題就不多說了,24題Na2O2 中的微粒為什麼老是這麼多人還在認為是O2—呢?填空29②也是一樣,為什麼就搞不清楚存在O22—呢?這個問題早就在高一化學學習鈉時就重點強調了呀。而且26④問Na2O2中存在什麼鍵,不是也很多同學都對了嗎?這個???第8題是晶格能的比較,理應不是問題,但是會錯的同學可能是學得不精,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礎上,都是懵懵懂懂過日子的。實際上這個問題如果你搞清楚了一回就夠了,永遠都不會再錯的。它就一判斷原則:根據庫侖定律,先比較離子電荷大小,再比較離子半徑大小,CaO 、MgO 比NaCl 、NaF 的電荷多,晶格能就大,然後前面二個對比,Mg2+比Ca2+半徑小,所以晶格能大。第17題做錯的同學估計連題目意思也沒有讀懂吧,只能說你註定不是讀化學的料。第21題是考前一份練習中做過的題目,你還會做錯,老師也拿你木辦法啊!第二卷中物質結構的推斷題,最為重要的就是推斷不能出錯,如果推錯,那麼“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後面的題目做了也是白做,浪費時間。所以這類題目審題一定要很仔細,字斟句酌,好好推敲,平時這方面練習一定要多做,多做了才能熟能生巧,考試如有神助。若你平時不推敲,考試時既費時間,又易推錯。
  本次考試是對選修課程《物質結構與性質》的一次綜合檢測,考完後即進入《有機化學》的學習,因此本次考試意義重大,決定了你以後高考選考有機還是物構的方向。雖然這次試題難度稍大,但本人還是傾向於大家以後選考物質結構,因為《物質結構與性質》內容知識點相對集中,重點內容比較容易把握,高考比較有規律性。《有機化學》內容較多,較複雜,知識點較分散,所以比較少人選考有機。當然如果你還是比較喜歡有機的話,那接下來的課你就得好好聽了。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防止上述類似的情況再發生,這也就不枉我寫這篇試題分析了。
  ***二***
  一、試卷結構
  1.試題結構 試卷分Ⅰ、Ⅱ兩卷,26道小題,63個得分點。Ⅰ卷為客觀題設二大類18個小題18個得分點,共計54分。Ⅱ卷為主觀題分四個大題8個小題***其中19題實為二小題,25題也為二小題***,21個得分點,共計46分。
  2.試題評價 試題難度偏易,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整卷無難題、怪題、偏題,目的是考查學生對最基本的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檢查新課學習過程中對學科最基本學力的形成性測試。就內容而言,試卷全面考查了上半個學期主要學習單元的主體知識,17題、22題與“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有關,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曲線圖解決問題的技能,共13分;4、5、6、7、9、14、17、19、20、21、25共11題與“電離平衡”有關,主要考查學生利用化學平衡理論解決弱電解質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移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考查技能看,在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主體知識的同時,強化了對實驗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9題考查了中和滴定,19題中第⑴考查了PH試紙使用、天平操作、溶液配製、中和滴定,20題考查了中和滴定的誤差分析和資料處理能力,19題第⑵小題則考查了利用實驗進行溶液中離子推斷的能力,四小題共26分,這部分知識是整卷的主要失分點。對於計算能力的考查,避免了繁瑣的計算,以考查基本計算規範和技能為主,強調基礎知識的運用和常規解題方法的落實,6題、11題、18題、25題和26題,共36分。
  3.試卷抽樣情況***全年級抽樣100份資料***
  錯誤率 錯選
  1、3% A :3人 2、9% A:4人
  3、7% A:1人 C:4人 D:1人
  4、5% B:2人 C:3人
  5、1% D:1人
  6、5% A:4人 C:1人
  7、2% C:2人
  8:2% B:2人 1人
  9、18% BD:15人 B:1人 AD:2人
  10、25% BC:3人 B:18人 D:2人 AB:1人 C:1人
  11、49% BC:25人 B:15人 C:6人 D:3人 12、2% A:1人 B:1人
  13、5% C:1人 AD:1人 D:3人
  14、27% B:14人 A:9人 AD:2人 BD:2人
  15、13% B:5人 AB:1人 AD:1人 A:1人 C:3人 D:1人 AC:1人 16、1% B:1人
  17、21% C:8人 AD:6人 A:2人 BD:5人 AC:1人 錯位:2人 18、12% C:6人 B:2人 D:1人
  二、答卷中反映出來的部分問題
  儘管試卷的難度不是很大,但從卷面的結果看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維不嚴謹、表達能力差、基礎知識差、缺乏規範意識等問題。
  1.第2小題學生的主要錯誤是對生鐵本質是鐵的合金這一常識問題的欠缺,導致不能很好利用合金的基本概念和原電池理論去解決問題,導致部分學生錯選A和C。
  2.第9小題學生主要是錯選B,錯誤原因沒有注意題幹中“注視”,根據字面含義可以理解為在中和滴定操作過程中眼睛應看著溶液中顏色的變化,以準確判斷中和程度,保證一次性成功,這是課本中一直強調的基本實驗技能,當然,在中和實驗中也應注意滴定速率的控制,但這要通過手感、聽覺等來協調。
  3.第10題考查了原電池的環境和原電池反應,從學生答題可以看出學生對原電池中正負極的概念及反應特點掌握程度較好,主要錯誤是漏選D,“肯定不是”讓學生產生了錯誤的錯覺,可能是導致漏選的主要原因。
  4.第11題是一道常見題,同時又是Ⅰ卷中錯誤率最高的一道題,統計表明,在49% 錯誤中,有31%的學生不能判斷C,有15%的學生漏選D,均是由於學生未能從量的角度正確分析鋁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間的反應產物的量,憑感覺判斷C和D的真偽,跟著感覺走,不願意計算是產生錯誤的主要原因。
  5.第14題側重考查弱電解質的推理能力,錯誤率為27%,其中14人漏選A,9人漏選B,另有4人選擇D,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尚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知識,對常見的弱電解質的證明手段瞭解不是很深,與平時教學中不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反思、自我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有關,今後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養。
  6.第17題是唯一一道資訊題,錯誤率為24%,有9人錯選A,反映了學生對稀釋弱電解質溶液過程中氫離子濃度變化的判斷,PH與c***H+***間關係的理解中不準確,另有9人不能判斷C項而出錯,本質上是未能準確分析資訊中隱含的關鍵,抓住資訊中指出的α和溫度、濃度有關,而Kw、Kα只和溫度的變化有關,在一定溫度下,稀釋弱電解質溶液的過程,溫度不變,所以Kw、Kα均不變,而α則增大,由此可輕易看出D選項符合要求。另有5人不能辨別B項,原因可能是對[H+]符號不瞭解,不能將V[H+]轉化為n***H+***進行分析,本質上仍就是對題示資訊的分析不全所致。
  7.第19⑴題主要考查實驗基本操作,共性錯誤是漏選C***44%***、其次是漏選E***12%***,極個別同學不能辨別A,從中可以看出學習時間越早的實驗操作遺忘率越高,可能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關,習慣上學生都是通過接受式學習來掌握實驗操作,進一步對過紙質作業鞏固實驗技能,而不是讓學生“做中學”獲得實驗技能,並進一步通過實驗鞏固所學。
  8.第19⑵題是Ⅱ卷中區分度較大的一題,描述不到位、不規範是學生失分的主要原因,錯誤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隻寫離子,不具體表述出有或無的結論,導致各個小空的失分。二是隻做結論,不給結果,如①中只作出溶液呈酸性的結論,卻不給出離子的分析情況,④中只寫“不能”,卻不道出是有氯離子還是無氯離子的具體結論,心中雖然明白,但因詞不達意而失分。三是在進一步設計實驗確證氯離子的方案中,忽視了原溶液中硫酸根離子對氯離子鑑定的干擾,思維不嚴密、無深度。
  9.20題全面考查了中和滴定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從答題情況看,學生對終點到達是顏色變化還不是很清楚,特別是“紅色變無色”還是“無色變紅色”搞不清,誤差判斷中存在的錯誤主要是漏選,而資料處理能力中反映出的問題主要是有效數字的準確把握上,由於實驗資料設計不合理,編者想考查的淘汰無效資料,選擇有效資料的能力,未能從結果中反映出來,這是試卷的一大遺憾。
  10.23題的錯誤主要是鋼鐵的吸氧腐蝕中鐵作為負極的反應產物的分析上,有約15%的同學寫成鐵被氧化成鐵離子,這個知識點,在歷屆學生的考查中總是難點,在今後複習中應通過訓練進行改正。
  三、對新課教學的建議
  1、正確定位,立足基礎,低起點,小坡度,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穩步推進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要儘可能降低新課學習過程中的難度,讓學生用充足的時間夯實基礎,在巨集觀把握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基礎上,從微觀上細化知識與技能,避免無謂失分,如試卷中有關氧化鋁的用途、鋼鐵吸氧腐蝕中鐵的負極反應、強腐蝕性物質的稱量、生鐵的組成、酸鹼中和滴定中濃度的計算等概念的考查中都暴露出基礎不紮實的問題。
  2、加強答題規範性的培訓,在100份抽查卷中,有2位同學答題是不按要求作答,將答案錯填在其它空格中,導致失分,由於高考使用答題卷,應讓學生養成在規定格式中答題的好習慣,避免無謂失誤。
  3、對概念原理和方法,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多讓學生通過自己讀書、質疑、探究、思考、歸納等方法進行自己自我整理,在問題實踐中提升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4題、15題、11和18題都是明顯的例子,這些常規題在這次考試中錯誤率相對較高,而平時訓練中也經常遇到,如果我們細心地去對比一下完成質量,可能能從中找出我們教學中“失策”,進一步理解新課程教學倡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性。
  4、讓化學回歸實驗,突出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在學生實驗技能培養中的重要性,避免以“看實驗”代替“做實驗”,只有讓學生通過親自實驗,在真實的實驗情景中感知,在做中學,所得的實驗技能才能被理解,被內化。本卷中和實驗相關的9、19、20題均是錯誤率較高的題,可能原因都是因為學生接受式學習所產生結果。
  ***三***
  一、試卷總體評價:
  第一學期高二化學期中試卷滿分100分,共4大題,21小題。其中選擇題為18題共54分;填空1題,共16分;推斷題1小題,共15分,計算題1題,共15分。本試卷為一份質量較高的化學試卷,主要立足於基礎知識,重點考查主幹知識,同時也適量考查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全卷試題易、中、難比例為7:2:1,題量適中,相對本校學生來說,總體難度不大。
  二、解題情況分析及存在問題:
  本次考試及格率約為82.93 %,優秀率為57.53 %,平均分為78.48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分。
  分數段統計
分數段 人數***%*** 分數段 人數***%***
100-110 6.99 40-50 4.57
90-100 27.96 30-40 3.23
80-90 22.58 20-30 0.27
70-80 15.19 10-20 0.54
60-70 10.22 0-10 0.27
50-60 8.2    
  1、I卷、本題錯誤率較高的題目為:5,,6。選擇題均分約為45分,未能掌握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2、II卷、本卷每個學生都能下手,但不完美,多為漏選,有機物推斷題做起來有一定難度,均分約為12分,
  ***1***由學生答題可以看出有相當的學生存在基礎不紮實,思維不嚴謹,審題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答題不規範,解題速度有侍提高等問題。
  ***2***有機反應方程式中物質不用結構簡式表示而寫成分子式,沒有反應條件或反應條件不全;知道官能團的名稱,卻不知道字怎麼寫,出現錯別字,書寫有機物的結構簡式時,相連的原子沒有對準,碳碳相連寫成碳氫相連……
  三、今後教學建議:
  1、夯實基礎。不管是哪一種型別的化學測試,對基礎知識的考查總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任何題目的編制總離不開一定的化學知識背景,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化學基礎知識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把握化學上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知識網路,這樣才能有備無患。
  2、注重推導訓練 提高思維能力。推導題突出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化掌握以及思維的有序性、靈活性、發散性運用,因此在複習中要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擺脫思維定勢,讓學生真正學會思維和推導的方法,提高學生尋找推導題常規突破口的能力,以適應新高考的需要。
  3、對於有機反應資訊題,首先要讀懂、理解所給予的資訊,尤其是資訊中的反應過程,推導有機物時就要充分利用題給的資訊***多數是依樣畫葫蘆***,結合官能團性質或反應中分子式的差異來解決;
  4、嚴格規範性訓練,降低失誤失分。提高表達能力,減少無謂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