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要環節,對於準確提供教學反饋資訊,及時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閱。

  ***一***

  這次數學試卷檢測的範圍應該說內容是非常全面的,難易也適度,能如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應證了平時對學生說的那句話:書本知識真正掌握了,試卷的75分就拿下了,還有25分來源於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從考試成績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一、從卷面看,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通過計算、填空、選擇和操作題對學生進行檢測。第二類是解決問題,無論試題型別,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別具匠心的獨到眼光。試卷能從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細緻、靈活的來抽測數學知識。打破了學生的習慣思維,能測試學生思維的多角度和靈活性。

  二、學生的基本檢測情況:總體來看,學生能在檢測中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合格率在90%以上,優秀率在45%左右。

  1、在基礎知識中,填空題題目型別非常全面,而且學生在先前也經常練習,因此除了4小題外正確率較高,對比例的領悟、圓柱圓錐體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

  2、此次計算題與往常一樣,有口算、解比例,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是挺準確的,正確率達到90%。

  3、這次的解決問題,好像比分加重了,幾乎涵蓋了本冊所學的重點知識,佔了33分,對於解決問題,關鍵要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

  只有讀懂題意再分析,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很多學生因為缺少這種能力而在自己明明會做的題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再有就是這次考試增加了個別題的難度,我認為很有必要,不但能給有餘力的同學一次機會,而且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三、今後的教學建議

  從試卷的方向來看,我認為今後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1、立足於教材,紮根於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 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紮紮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絡生活,讓學生多瞭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在高年級數學的教學上要有意識地與初中數學接軌。

  2、教學中要重點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習的思維得到充分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題目,設計解題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編題等訓練,讓有的學生從“怕”應用題到喜歡應用題。

  3、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學生說題目的算理,也許不一定會錯,但有時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

  4、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重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發現規律的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層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探索的科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綜觀整體,這次期中數學試卷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同時, 喚起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二***

  一、基本情況.

  本次數學考試,參加考試的學生共有69人,平均分為90.4分,滿分的有8人,佔總人數的11%,99至90的有38人, 佔總人數的55%,達到優秀的人數共有60人,優秀率為85%,合格率為100%。

  二、試卷命題特點:

  1、選擇現實鮮活的素材。

  將一些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素材改編成有新意的試題,引發學生髮現並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創設自主選擇的平臺。

  試題了選擇新的背景材料,又適當改變題目結構的程式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機會。 例如第八道題

  3.關注數學思考的含量。

  有些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發現其中蘊涵的數學規律,既運用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試卷分析

  1、主要成績。

  從卷面來看, 有以下幾點成績值得肯定:

  ***1***學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較紮實,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較好地運用。

  比如:第二大題的選擇題***1***學校籃球隊的隊長剛完成一組投球練習,投進38個球,投失12個球。計算命中率的計算公式是*** ***

  這道題學生答題的正確率為100%,這道題的正確率之所以為100%,是因為在教學類似這樣的教學內容時,數學組的老師的教案設計能夠做到教學內容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是為學生創設一些學習情景,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在教學百分率的計算時,教師就創設了一個投球比賽的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評選冠軍小隊,然後讓學生闡述理由,由於全體學生的充分參與,理由回答得非常充分,冠軍小隊的產生應該用“投進的球數÷投球總數”,再把計算的結果,轉化成百分數,可見,通過教師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學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節課的新的知識要點,同時也為教師順利上好新課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再如:教學《購物中的百分數》問題時,教師先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去商場超市觀察訪問,商家促銷商品的手段,然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設計先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領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實踐活動,也分散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類似的這樣的教學案例還有很多。從這裡還可以看出,結合學生的生活設計教學內容,學生易於理解,因此掌握較好。

  再如:第七大題求陰影部分的面積。這道題的錯誤率僅為2%。

  這道題是求梯形的面積,學生都能利用已知條件半徑,求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從而正確算出梯形的面積。從這道題可以反映出學生利用基本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

  ***2***學生的計算技能較為熟練。

  在試卷中的求未知數X,用簡便方法計算、脫式計算學生的失分率較低,其中求未知數X一個班的失分率僅為5.1%,這充分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視對學生的計算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對學生計算基本功抓的比較實,比較到位。在平日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能做到在講新課的前5分鐘進行基本計算、口算、巧算的訓練,然後學校定期進行口算競賽,比賽方法是在5分鐘內完成60道基本計算,100分的被評為口算狀元。正是由於平時這樣的訓練,因此,學生的計算能力在這次考試中發揮出了較好的水平。再如:用簡便方法計算的第2小題,20× + +10÷13這道題不能直接運用乘法分配率進行簡便運算,需要把10÷13進行轉化,這道題和直接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的題相比,有一定的難度,在這次考試中只有2人出錯,這充分說明,教師在簡便運算和複習簡便運算時,充分運用變式練習,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與運用,因此,學生對於乘法分配律運用較好。

  ***3***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應用題中基本的數量關係。

  從這次畢業試卷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應用題數量之間的關係,基本掌握了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具備了一定的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這次數學畢業的卷面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我們知道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量與率的對應關係是學生掌握的一個難點,但是從卷面上來看,大多數學生能夠比較好地掌握。應用題的第一、二、三題就是稍複雜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學生對於數量關係分析得比較好,失分率較低。

  2、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這一類題的失分率較高。

  例1 填空的第***10***把一張面積是50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紙剪成四張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紙片,再用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 ***釐米。

  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空間間現象能力。可是這道題的錯誤率達到了77%,錯誤的答案有兩種,一種是12.5另外一種是25,分析以上兩種錯題答案,原因有以下兩點***1***在監考的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學生把正方形的紙剪成四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動手拼成了一個長方形。,但是學生卻找不拼成的長方形與三角形之間的關係,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較弱。***2***不動手的學生在草稿紙上運用畫圖的方法進行分析,但是由於空間想象能力不夠,把總面積÷4=每個小三角形的面積.把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當成了長方形的長。可見學生數與形的結合能力較弱。

  例2 填空的第***12***一根圓錐體銅坯,體積是7立方分米,把它從高的三分之一處截去上面的小圓錐,剩下的部分裝在一個圓柱形盒中,這個盒子的容積最小是*** ***立方分米。

  這道題主要考察學生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的關係問題,從學生的錯因上分析,大多數學生不能綜合地運用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多數學生不理解題意,剩下的體積與一個圓柱形盒子的容積之間的關係怎樣?因此,從學生大量的錯誤答案中可以分析得出,學生對於形體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夠,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有待於培養和提高。

  例3第八大題的***4***下圖是承德露露集團生產的罐裝杏仁露,若將這樣的6罐裝入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塑料袋中,長寬高各多少?這道題主要考察學生能否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題的能力,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個別學生沒有找到圓柱體的高、直徑與長方體的長寬高之間的關係。因此,錯題的人數較多。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沒有完全養成

  1.稍複雜的資料和文字都會對一些能力較弱或習慣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計算時顧此失彼,面對眾多資訊時理不清頭緒。

  2.對題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資訊,不能耐心解讀、全面觀察並選擇有用資訊幫助解決問題。

  3.卷面中還是免不了有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資料、漏小數點、漏做題目等我們俗稱的低階錯誤。可見平時的作業習慣、讀題習慣、驗證習慣等影響學習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臨考時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數學教師一貫的關注,循序漸進的培養和持之以恆的培養。 面對以上諸多問題,我和多位數學教師在一起針對試卷中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深刻反思了我們平時的教學行為改進措施如下:

  ***1***繼續加強計算基本功的訓練。

  “課標”中提到“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課標”中也提到“應避免繁雜的運算”,但是基本訓練還要堅持,計算還應該達到一定的速度。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學生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口算能力,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要經常地、有計劃地堅持訓練。

  ***2***要注重思維訓練,不要“應試”訓練。

  思維訓練就像口算訓練一樣,要經常地、有計劃地進行。因為現行教材中的題目都比較簡單,難度較小,學生遇到靈活一點的題目就不會做。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生活資源,轉變教學觀念,用足,用活教學資源,做到數學內容生活化,生活內容數學化。這樣的數學課堂學生一定會感覺到生動有趣。這樣做可以有利於學生***至少是一部分學生***思維靈活性的訓練。

  ***3***要注重學習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習的過程。

  比如“圓柱體與圓錐體的體積之間的關係問題”,讓學生知道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 ,固然很重要;但是讓學生經歷發現這一規律的過程就更為重要。試卷填空題中的第12小題失分率最高,是77%;值得我們深思!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就必須讓學生經歷發現這一規律的過程。

  ***4***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數學知識的應用。

  “課標”中多處提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周玉仁教授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兒童學習數學的本質是一種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提煉出數學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習數學是為了應用數學,而這恰恰就是我們學生的薄弱環節。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並不難,難的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第八大題的***4***下圖是承德露露集團生產的罐裝杏仁露,若將這樣的6罐裝入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塑料袋中,長寬高各多少?這樣的問題在平日的教學中是被我們忽略了學生的動手操作的培養,這樣的實踐活動我們開展的還不夠,動手操作能力培養還有待於加強。

  ***5***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習有困難學生的發展。

  這些學生可以說是“學習有困難”的。造成他們“學習有困難”的原因很多,但是不管什麼原因,他們既然在我們的班級中學習,我們就要盡最大努力,更多地關注他們,注重對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等,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最後,我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教學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有賴於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以更為飽滿的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