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強化測試題及答案

  生物是高中課程的必修課之一,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學習的怎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強化測試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析

  一、選擇題

  1.下列關於反射弧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傳出神經,可使效應器產生相同的反應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應器均分佈於機體同一組織或器官

  C.神經中樞的興奮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減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經中樞都位於脊髓

  答案 A

  解析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生理基礎,感受器的敏感性取決於神經元本身 的生理狀態,刺激感受器或相應的傳出神經均可使效應器產生相同的反應,脊髓是完成反射的低階中樞,完成條件反射的高階中樞位於大腦皮層。

  2.用某種藥物飼餵動物,一段時間後測得實驗組比對照組動物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高,該藥物的作用可能是 ***  ***

  A.增強血紅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漿蛋白的含量

  C.增加紅細胞的生成數量

  D.對紅細胞有破壞作用

  答案 D

  解析 正常情況下,血紅蛋白存在於紅細胞內部,當紅細胞遭到破壞後,血紅蛋白才可能進入血漿中,故選D。

  3.在人的腦內有一類突觸只有突觸結構而沒有資訊傳遞功能,被稱為“沉默突觸”。上海科學家破解了神經元的“沉默突觸”沉默之謎。請你推測“沉默突觸”不能傳遞資訊的原因是 ***  ***

  ①突觸小體內沒有細胞核

  ②突觸後膜缺少相應的糖蛋白

  ③突觸前膜缺乏相應的糖蛋白

  ④突觸小體不能釋放相應的遞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據題中的資訊可以判斷出來,“沉默突觸”不能傳遞資訊的原因是:突觸後膜缺乏相應的糖蛋白或突觸小體不能釋放相應的遞質。

  4.如圖所示,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受到損傷,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後將表現為 ***  ***

  A.既有感覺,又能運動

  B.失去感覺,同時肌肉無收縮反應

  C.有感覺,但肌肉無收縮反應

  D.失去感覺,但能運動

  答案 C

  解析 刺激感受器,興奮可傳至大腦皮層軀體感覺中樞,但由於傳出神經受損,不能產生肌肉收縮。

  5.如圖為突觸結構示意圖,下列哪項敘述是正確的 ***  ***

  A.若於S處給予刺激,則在A處可測到電位差的變化

  B.若於S處給予刺激,則形成的電流在膜外由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

  C.若興奮由A傳導到E,則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是通過遞質形式傳遞的

  D.若興奮由A傳導到E,則A→B的傳導速度大於D→E的傳導速度

  答案 C

  解析 興奮在突觸間只能單向 傳遞,刺激S處,在A處不 能測得電位變化;興奮在神經纖維上是以區域性電流形式傳導的,區域性電流的方向在膜外由未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是相同的;興奮在突觸間是通過遞質的形式傳遞的。

  6.***2009•廣東理基 ,53***現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物品而將手縮回;

  現象Ⅱ:小明伸手拿別人的物品被口頭拒絕而將手縮回。

  兩個現象中的縮手反應比較見下表,正確的是 ***  ***

  選項 比較專案 現象Ⅰ 現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腦皮層參與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參與反射的神經元數量 多 少

  D 縮手相關肌細胞數量 多 少

  答案 B

  解析 現象Ⅰ、現象Ⅱ的縮手反應都能夠完成,這說明參與現象Ⅰ和現象Ⅱ的反射弧完整,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進行反射活動,所以A錯。現象 Ⅰ是可以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低階反射,現象Ⅱ,拿別人物品被口頭拒絕而將手縮回,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現象Ⅰ參與反射的神經數量少;現象Ⅱ 參與反射的神經數量 多。縮手相關肌細胞數量兩個現象應當一樣多。

  7.下列關於興奮傳導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神經纖維膜內區域性電流的流動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一致

  B.神經纖維上已興奮的部位將恢復為靜息狀態的零電位

  C.突觸小體完成“化學訊號→電訊號”的轉變

  D.神經遞質作用於突觸後膜,使突觸後膜產生興奮

  答案 A

  解析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與膜內區域性電流的流動方向一致。當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興奮部位就會發生一次很快的電位變化。突觸小體完成電訊號→化學訊號的轉變。神經遞質作用於突觸後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考查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8.一個人的手掌觸到裸露電線***110V***會立即反射性地握緊電線,被解救後他再次看到裸露的電線,會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縮回,這兩種反射的正確敘述是 ***  ***

  A.兩種反射中樞都在脊髓

  B.兩種反射中樞都在大腦

  C.前一種反射中樞在脊髓,後一種反射中樞在大腦

  D.前一種反射中樞在大腦,後一種反射中樞在脊髓

  答案 C

  解析 生來就有、不學就會的反射叫非條件反射,其中樞在大腦皮層以下;經學習形成的反射叫條件反射,其中樞必 須有大腦皮層參與。一個人的手觸到裸露的電線而反射性地握緊電線,是非條件反射,其中樞在脊髓;以後再看到電線把手縮回則是條件反射,其中樞必須有大腦皮層參與。

  9.α-銀環蛇毒能與突觸後膜上的乙醯膽鹼受體牢固結合;有機磷農藥能抑制乙醯膽鹼酯酶的活性,而乙醯膽鹼酯酶的作用是清除與突觸後膜上受體結合的乙醯膽鹼。因此,α-銀環蛇毒與有機磷農藥中毒的症狀分別是 ***  ***

  A.肌肉鬆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鬆弛

  C.肌肉鬆弛、肌肉鬆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神經遞質的相關知識。α-銀環蛇毒與突觸後膜上的乙醯膽鹼受體結合後,乙醯膽鹼不能再與其結合,神經興奮傳遞中斷,肌肉不收縮,即肌肉鬆弛;有機磷農藥抑制乙醯膽鹼酯酶的活性,乙醯膽鹼不被清除,一直與突觸後膜上的受體結合,使後一個神經元持續興奮,肌肉持續收縮,即肌肉僵直。

  10.參與“植物人”的生命活動調節的神經結構主要有 ***  ***

  ①大腦皮層 ②小腦 ③下丘腦 ④腦幹 ⑤垂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植物人”沒有軀體運動能力,所以生命活動調節結構無①②。

  11.***2010•濰坊***一般不參與“植物人”生命活動調節的結構是 ***  ***

  A.大腦皮層 B.甲狀腺

  C.腦幹 D.垂體

  答案 A

  12.***2009•泰安***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足球賽時,球員踢球瞬間,在突觸小體上完成的資訊轉換模式為 ***  ***

  A.電訊號→電訊號 B.電訊號→化學訊號

  C.化學訊號→化學訊號 D.化學訊號→電訊號

  答案 B

  解析 突觸小體內靠近前膜處含有大量的突觸小泡,泡內含有化學物質——遞質。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小體時,其內的突觸小泡就將遞質釋放出來,完成了由電訊號到化學訊號的轉換。

  13.***2010•濟寧***右圖示神經元區域性模式圖。當人體內興奮流經該神經元時,在神經纖維內外的電流方向是 ***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內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內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答案 C

  解析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區域性電流形式傳導,該電流在膜外由未興奮部位流向興奮部位,在膜內則由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

  14.***2009•威海***刺激某一個神經元可引起後一個神經元興奮。當給予某種藥物後,再刺激同一個神經元,發現神經衝動的傳遞被阻斷,但檢測到突觸間隙中神經遞質的量與給予藥物之前相同。則該藥物 ***  ***

  A.抑制了突觸小體中遞質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觸後膜的功 能

  C.與遞質的化學結構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觸前膜遞質的緣故

  答案 B

  解析 該藥物可能抑制了突觸後膜的功能。

  二、非選擇題

  15.下圖甲表示人體脊髓反射弧模式圖,圖乙表示人體神經元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

  ***1***甲圖中,刺激結構④時,會產生具體效應的結構是[ ]____________,該結構在組成上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圖中的C是下一個神經元的____________;興奮不能從C傳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乙圖中,若刺激A點,電流計B將偏轉____________次;若抑制該細胞的呼吸作用,發現神經纖維在一次興奮後,其細胞膜不能恢復到靜息狀態,帶電離子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4***甲圖中,提供電刺激裝置、電位測量儀等必要的實驗用具,驗證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進行單向傳導的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⑤ 效應器 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2***樹突膜或胞體膜 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

  ***3***2 主動運輸

  ***4***先電刺激②***或②上一點***,測量④上有無電位變化;再電刺激④***或④上一點***,測量②上有無電位變化。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神經調節的結構——反射弧和興奮的傳導機理。效應器是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突觸後膜是神經元細胞體的膜或樹突,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區域性電流的形式進行的,興奮在神經細胞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因為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

  16.圖甲是縮手反射相關結構,圖乙是圖甲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圖丙表示三個神經元及其聯絡,其中“○”表示從樹突到細胞體,再到軸突末梢***即一個完整的神經元模式圖***。據圖回答:

  ***1***甲圖中f表示的結構是________,乙圖是甲圖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亞顯微結構放大模式圖,乙圖中的B是下一個神經元的________。

  ***2***縮手反射時,興奮從A傳到B的訊號物質是____。

  興奮不能由B傳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經支配的小腿肌肉,則③稱為________。若刺激圖丙中b點,圖中________點可產生興奮,圖丙中共有突觸________個。

  ***4***圖乙中神經遞質由A細胞合成,經過______________包裝加工,形成突觸小泡,突觸小泡再與______________融合,通過A細胞的________作用,進入突觸間隙。

  ***5***突觸後膜上的“受體”與相應神經遞質結合,引起B細胞產生______________,使突觸後膜的電位發生變化。

  答案 ***1***感受器 d 細胞體膜或樹突膜

  ***2***遞質 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 ***3***神經中樞 a、b、c、d、e 3

  ***4***高爾基體 突觸前膜 胞吐 ***5***興奮或抑制

  解析 在反射弧中有神經節的為傳入神經,與其所連線的為感受器。遞質的釋放是由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突觸間隙,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引起下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

  17.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表現為運動時不自主地震顫,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學家卡爾鬆的研究表明,神經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並找到了“多巴”作為緩解該病的有效藥物,卡爾鬆因此獲得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現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體內轉化成“多巴胺”,而一種名為“利血平”的藥物可耗竭神經末梢中的多巴胺。為了驗證“多巴胺”缺乏是引起運動震顫的原因,請你依據所給的材料和用品來補充和完善實驗設計中的方法步驟,並預測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

  ***1***主要實驗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鹽水、用生理鹽水配製的一定濃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鹽水配製的一定濃度的多巴溶液等。

  ***2***實驗步驟

  ①把生長髮育狀況相同的健康小鼠分為數量相等的A、B兩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預測實驗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②A組注射一定濃度的利血平溶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隨後在相同的條件下飼養,觀察並記錄小鼠的運動狀況

  ③一段時間後,A組注射一定濃度的多巴溶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3***A組鼠注射利血平溶液後出現運動震顫現象,注射多巴溶液後運動恢復正常;B組鼠實驗過程中始終正常

  ***4***多巴胺缺乏是引起運動震顫的原因

  解析 由題幹資訊可知,“利血平 ”藥物可耗竭神經末梢中的多巴胺,而缺乏多巴胺,就會出現運動震顫,因此可通過向實驗組注射利血平,觀察現象,然後再注射多巴溶液,使之產生多巴胺,從而使震顫消失。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