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態系統相關知識點

  生態系統相關知識是高中生物必修三課本第五章的內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生態系統相關知識點

  1、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內,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無機環境***通過物質迴圈、能量流動和資訊傳遞,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3、生態系統型別:

  可分為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有凍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人工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溫度、水 等

  生物成分:

  ①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②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③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佔有不同的營養級。

  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

  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

  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於第三營養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於第四營養級。

  5、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迴圈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6、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7、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並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的迴圈形式是CO2

  8、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高中生物生態系統考點

  考點1、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

  ***1***從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聯絡看:

  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間是通過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相互制約的,具體渠道是食物鏈***網***,而食物鏈的起點***第一營養級***是綠色植物***生產者***。

  ***2***從生態系統的結構型別上看:

  ①綠色植物決定一個生態系統的結構型別,如以喬木為主的生態系統稱森林生態系統;以草本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統稱草原生態系統。

  ②在生態系統中,植物的空間分佈支配著動物和微生物的空間分佈,植物的種類越複雜,為動物和微生物提供的生活環境就越多樣,動物和微生物的種類就越豐富,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生態平衡也就越容易維持。

  ***3***從物質迴圈角度來看:

  ①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的自養生物,是在物質上連線無機界與生物群落的橋樑。

  ②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為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提供直接或間接的食物。

  ***4***從能量流動角度來看: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起點是綠色植物固定的太陽能。沒有綠色植物,消費者和分解者就不可能獲得生命必需的能量。

  ***5***從群落演替的過程看:

  不論是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首先進入定居的生物必定是植物。

  考點2、食物鏈***網***中各營養級生物數量的變動分析

  1.處於食物鏈的第一營養級生物減少的情況:第一營養級生物數量的減少會導致其他生物數量都減少,即出現連鎖反應,因為第一營養級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間接的食物來源。

  2.“天敵”減少的情況:“天敵”減少,則被捕食者數量增加。但隨著其數量的增加,種內鬥爭加劇,種群密度下降,直到趨於穩定,但最終結果比原來數量要大。

  3.“中間”營養級生物減少的情況:如右圖所示食物網中,青蛙突然減少,則以它為食的蛇也將減少,鷹就要過多地捕食兔和食草鳥,從而導致兔、食草鳥減少。因為鷹不只捕食蛇一種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來源來維持其數量基本不變。

  4.特殊情況:在食物網中,當某種生物因某種原因而大量減少時,對另一種生物的影響沿不同的路線分析得出的結果不同時,應以中間環節少的為分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