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冊複習提綱
複習提綱就是用學習到的知識通過整理得出來的提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政治上冊複習提綱,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一***
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基本相適應,但是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在某些部分和環節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狀況。因此,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實現的,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
【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觀點是: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中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有時先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有時落後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麵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經濟基礎指生產關係的總和。上層建築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該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築的狀況不同,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性質是不同的。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三***
辯證否定的實質
辯證否定原理
【原理內容】辯證否定的含義: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否定的實質: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方法論】
堅持辯證的否定觀,樹立創新意識。
樹立創新意識要求我們:①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符的成規陳說,敢於突破落後的思想觀念。②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③勇於實踐,在實踐中實現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④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
創新的社會作用
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新推動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創新是時代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樹立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
唯物論依據:創新意識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體現了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辯證法依據:創新意識體現了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創新意識體現了包括人的認識在內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恆發展之中。
認識論依據:創新意識體現了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充套件、向前推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