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解填空題常用方法

  高中數學填空題有一定的難度,並且分值也比較高,所以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直接法

  這是解填空題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從題設條件出發、利用定義、定理、性質、公式等知識,通過變形、推理、運算等過程,直接得到結果。它是解填空題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使用直接法解填空題,要善於通過現象看本質,熟練應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採取靈活、簡捷的解法。

  二、特殊化法

  當填空題的結論唯一或題設條件中提供的資訊暗示答案是一個定值時,而已知條件中含有某些不確定的量,可以將題中變化的不定量選取一些符合條件的恰當特殊值***或特殊函式,或特殊角,圖形特殊位置,特殊點,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進行處理,從而得出探求的結論。這樣可大大地簡化推理、論證的過程。

  三、數形結合法

  "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學中大量數的問題後面都隱含著形的資訊,圖形的特徵上也體現著數的關係。我們要將抽象、複雜的數量關係,通過形的形象、直觀揭示出來,以達到"形幫數"的目的;同時我們又要運用數的規律、數值的計算,來尋找處理形的方法,來達到"數促形"的目的。對於一些含有幾何背景的填空題,若能數中思形,以形助數,則往往可以簡捷地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果。

  四、等價轉化法

  通過"化複雜為簡單、化陌生為熟悉",將問題等價地轉化成便於解決的問題,從而得出正確的結果。

  如何提高數學解題的正確率

  一: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總是在看到答案後恍然大悟

  很多學生在看到題目時覺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過原題或類似的題目,但就是想不起來該怎麼做,越是回憶以前做過的類似題目越是沒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聲,哇,原來是這樣的啊。於是再做,發現還是不能獨立地把題目完整的做出來,於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來在做題目時沒有真正理解題目的解法,只能跟著老師的思路把題目抄下來,沒有自己動手整理,導致自己覺得會做了,其實只是在當時把題目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只記得題目不記得解法了。所以,“背題”是萬萬要不得的,考試的題目千千萬,背的過來麼?

  解決方法:在做完一道題目後,兩個同學結成小組,互相講解給對方聽,讓同學幫你檢查你對這個題目的理解還有什麼欠缺,發現問題立即問老師,力爭當堂把題目理解透徹。家長可以在一兩週之後把這道題目的資料換一下,再讓孩子做一遍,這樣就能做到讓孩子徹底的掌握這種型別題目的解法,還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會做,但總是粗心,不是抄錯題就是算錯數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經常把會做的題目算錯,甚至有家長說孩子期末考試考了96分,丟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錯的,並對這個成績很滿意,還有很多學生也說,這道題目我會做就可以了,這次算錯了沒關係,到考試時能算對就可以了。其實,會做做不對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心態問題,這個問題後面會詳細的說。第二個原因就是對知識掌握的不牢固,模稜兩可,錯誤總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現,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錯,其實都是因為在應用知識的時候不熟練,導致出錯。

  解決方法:有選擇性的多做題目,在數學學習中,我們反對搞題海戰術,但是要想學好數學,不做題目不進行鍼對性訓練是無法把學到的知識掌握牢固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去做題,有數量不等於有質量,會做的題目就是做上一千道也沒有進步。老師和家長要引導孩子挑戰自己不會的題目,只有不斷地去挑戰才能不斷地進步。

  三:心態不端正,覺得做不對無所謂,會做就行了

  很多學生都覺得只要會做就行了,平時算不對,到考試時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就能算對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原因:學生學習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大法寶。而在學習中心態不端正,長此以往,會形成浮躁的性格,這是學習的大忌。

  解決方法:端正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準備一個錯題本,把每天自己做錯的題目記下來,要將因為不會而做錯和因為粗心做錯的題目分開記,每週都將錯題本上的該周做錯的題目再做一遍,就會對自己犯過的錯誤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總之,要想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就要本著端正的學習態度,去做一定量的有針對性的題目,在做題時認真思考,要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真正的去理解解題方法,做完一道題目之後當堂回顧,把解題思路複述出來,並將做錯的題抄在錯題本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定能將解題的錯誤率降低,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我們經常說,學數學很容易,祕訣就是:會做的做對,錯過的不要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