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地勢和地形教學反思

  反思是進步的基礎,關於初二地理地勢和地形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節內容有三點:一是“地勢呈階梯狀分佈”,二是“地形複雜多樣”,三是“山區面積廣大”。教學之後,結合“國培”學習的理論指導,反思如下:

  一、處理教學重點方面:

  1、學習《初中地理“地圖”的有效教學策略》後,我注意幫助學生進行“立體的地形”與“平面的地形圖”的思維轉換,由地圖入手,通過分析分層設色地圖的指導閱讀,學生對“地勢呈階梯狀分佈”的內容掌握較快,基本上能理解三級階梯的高低不同,教學效果明顯;

  2、根據《初中地理“地圖”的有效教學策略》的理論,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我國地形的特徵,通過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不同地形的特徵,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容易,也能很快找出五種不同地形型別。

  3、讓學生製作小模型,註明三級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稱,學生興趣濃,熱情高,掌握牢。

  二、難點突破方面:

  1、通過製作模型,學生從直觀上理解了山脈的地形分佈中所起的“骨架”作用;

  2、學生先掌握了我國地形總體特徵後,理解我國五種地形比例,特別是山區面積廣大就比較容易,費時較少;3、在培養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地理觀念時,抓住山區特徵去分析“自然災害”,抓住三級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對“交通”的影響去分析我國貧困縣的分佈,學生感受真切實在。

  三、教學方法方面:

  運用圖導法,學生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學效果明顯。

  四、不足之處:

  在教學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對氣候的影響中,學生對因季風促使暖溼氣流能深入大陸內部、但山脈對暖溼氣流又有阻隔作用,理解不夠深,往往說不清楚,可能教學中缺少直觀的比喻,需要進一步探索教法。

  ***二***

  1、用圖片匯入優美的高原、平原風景,增加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讓學生認識我國地勢和地形的優勢和不足,讓學生對我國的地形和地勢有了正確的認識。讓學生學會一分為二看問題。

  3、本節課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讓學生探究激發了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5、拓展題型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兩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價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學方式解決了教學難點。

  地勢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可以直觀地從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得出“西高東低”的特點,但不容易形成“階梯狀”分佈的認識。通過我一步一步教學引導,特別是學生探究性活動----繪圖,直觀地把這一特點展示在紙上***或黑板上***,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比學生就直接地從書本得到結論,效果要好得多。

  2、認真組織教學,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能夠靈活使用教材。在本節課外,我採取如下教學思路:

  什麼是地勢?→由分層設色地形圖感知地勢特點→由各階梯地勢海拔資料探究地勢特點→繪製地形剖面圖展示地勢特點→提出證據證明地勢特點。把課本中“我國東西向***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改為學生繪圖比賽,然後與課本中對比,既讓學生感覺有趣,又讓學生們在相對比較中加深對“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緯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離有了更深的認識。把活動2-4轉化為學生提出證據證明地勢特點。如此的特點,勢必給氣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響,提示學生從日常現象、諺語、古詩詞等方面考慮。經過師生共同探討,最後收穫頗豐:“東風不倒,大雨不了”***說明地勢與氣候的關係***,“一江春水向東流”***說明地勢與河流流向的關係***,“飛流直下三千尺”***說明地勢與水能資源的關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地勢無情,阻礙東西方來往,河流有情,溝通東西交流***。因涉及到相關學科知識,學生們興致格外得高,教學效果自然很好。

  不足之處:

  1、匯入不具特色。建議以後用歌曲《彩色的中國》作匯入,優美的旋律,繽紛的色彩,會平息學生一切雜念,會讓學生激動,也會讓學生對我國地勢地形有一個淺顯的瞭解,心中卻已叢生萬般自豪!

  2、繪製地形剖面圖環節,準備還不夠充分,對相關地形的資料,應提前予以收集,在學生用到時及時給予展示,省去學生查書、查資料***較費時***的時間,給後面教學留下充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