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

  對於世界地形之最,書上只提供了幾個,不過令我欣喜的是學生們知道還真不少,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山脈,世界最大的湖泊等等,這些世界之最學生們通過交流都瞭解了很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一、本課的成功之處:

  1、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本節課通過“太空之旅”圖片設問:“加加林為什麼說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課,較好地創設了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2、 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學生觀察完“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的立體圖後,展示“世界海陸分佈”的平面圖,讓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講解, 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與圖象遷移能力。在學習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時,再次讓學生判斷哪個“海” 其實是“湖泊”,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強化了對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本節課能充分利用地圖進行教學活動,通 過師生活動、生生互動,瞭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分界線、輪廓、面積和分佈特徵,形成教學問題場與教學情景場的疊加,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 學生的主體作用,併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上內容源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4、注重學法指導。本課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七大洲和四 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學中,先以“亞洲”為參照,引導學生說出與亞洲相鄰的大洲和大洋,然後利用“分半球記憶”和“特殊緯線記憶”法,讓學生合作交流了解各 大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最後,讓學生練習 “一筆畫世界”,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記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這節課的難點迎刃而解。

  5、培養了學生研究問題與協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學習,改變了應試教育模式下“灌輸——接受”式的傳統學習方式,在合作中感受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體會協作學習帶來的成功,激勵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6、 條理清晰,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課堂上,有目的地設計一系列問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採取討論、探究、搶答等多種方法,不斷地讓學生去質疑、探索、發 現。給學生提供展示各種能力的機會,並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整個課堂氣氛生動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 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好。

  二、本課不足之處:

  1、本節課難度不大,但讀圖較多,內容豐富,教學容量大,時間略緊,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受時間限制,對於部分學生的質疑不敢放開討論,如“大洲和大洋名稱的含義”和“英文解釋”,學生顯得意猶未盡。

  3、由於老師引導的太過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學生的思維,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範文二

  本課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學中,以“亞洲”為例,引導學生說出了亞洲的東、西、南、北各是什麼,注重了學法 指導,然後讓孩子們合作說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後,讓孩子們在遊戲中自制世界地圖,這節課的難點就在快樂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 教學的效益。

  在課前我搜集了許多圖片,讓學生在課堂上藉助課件更好地瞭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識,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不僅如此,我還讓學生在課 前蒐集了一些有關大洲和大洋的資料,初步培養學生的蒐集資料的能力,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們推薦了“世界地理頻道”網站,給他們提供更好更多的資料空間。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穫,不但紛紛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而且還對參加“世界地理之最“擂臺賽充滿興趣。我相信,這一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是孩子們的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

  範文三

  《大洲大洋》一課的教學結束了,掩卷沉思,回顧這節課,有得亦有失。

  在上七年級地理上冊《大洲和大洋》一節的教學時,我應用資訊科技和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導課,利用同學都喜歡的遊戲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陸分佈。直觀的體驗讓學生走進課堂,在創設情境的同時,自然地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根據《大洲和大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教材分為四部分進行處理,利用大螢幕明確教學目標:地球海陸分佈;大洲、大陸、島嶼、半島、海峽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稱位置輪廓;大洲的界線。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遠端教育資源”,把這一課的媒體資源連結到我的課件中,形象直觀的體現地球海陸的分佈、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稱以及分佈等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講與練相結合,及時反饋學習資訊。用PPT製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礎知識點。在學生識別七大洲形狀和位置的基礎上運用填空和讀圖,進行練習。

  其次,運用PPT課件學習大洲的界線,直觀而又具體,拓寬中學生的視野和認知。

  正是由於把資訊科技同學科教學進行整合,才使得本來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極大的熱情,並能夠十分主動地參與其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資訊科技,加大了課堂密度,知識容量,讓知識以恰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使學生能夠全面地實現的三維目標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備好課的同時,開發教學資訊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縱觀這節課,我從設計和講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但是一講起來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課堂上學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學生進行的探究和自主學習了,自我感覺也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是教師說得多學生親自體驗的不多。本節課時間把握的還好,教學效果也可以,但是對媒體課件演示的不夠到位,教學思路與媒體資源的利用不夠同步,教學中受課件的限制,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不明晰。教學的語言不精練。